第九章 激将(1 / 2)
曹仁在曹操离去之后,到了第二日也准备撤离。
他当然不知道此时剡县内陶谦派了刘备过来探察情况,所以几乎没什么防备。
倒不是曹仁不谨慎,而是他跟着曹操打陶谦像是打孙子一样毫无压力。
当时都说丹阳出精兵,陶谦是丹阳人,只信任同乡,因此招募了大量丹阳士兵,由亲信将领中郎将许耽统领。
结果彭城一战,在曹操与陶谦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曹操大败陶谦,将他的主力部队尽数歼灭。
所谓的丹阳兵在曹操的青州兵面前不堪一击,这样的战果自然也让曹仁看不起陶谦的实力。
而且曹操在离去之前也说过,正常情况下,他们忽然毫无理由撤兵,陶谦肯定会怀疑这是诱敌之计,因此曹仁想当然以为陶谦不会出来。
于是在曹仁大军出了襄贲,往北准备向兰陵方向撤退的时候,忽然斥候焦急来报,说陶谦追兵已至,已经离后军不足十里。
当时曹仁还在指挥撤退的士兵按照秩序前进,命令各部众营将大摇大摆地从襄贲北门离开,前后以正常行军出发。
这样的布置是很常规的行军方案,前军开路,中军主力与前军相隔个十几里,后军负责殿后。
但曹仁没想到陶谦会追来,所以前中后三军的距离并不遥远。
陡然听闻陶谦追来的消息,曹仁大惊失色,不过作为后来的曹魏名将,他又很快镇定下来。
因为曹仁思索后认为这可能是陶谦试探性进攻,应该不是大规模军队来袭,于是下达命令道:“传我将令,后军变前军,与我迎敌。”
“是。”
传令兵立即前去传达指令。
同时曹仁又让前军继续前进,自己带了一部分中军,加上后军总计两千人断后。
他认为这些人足够将陶谦击退,到时候陶谦试探出他们确实是打算真的撤退之后,他再于兰陵设伏,大败敌军,便能够让曹操安然应对吕布。
下达了指令之后,曹仁就带着亲卫往后方移动,来到后军,观察地形,就看到这里是襄贲县西北方向约十余里的一个乡亭。
北面因为靠近尼丘山而多丘陵,有村庄栖于山脚,如今村人早已逃难去了,剩余的人多被杀死,已然残破。
南面则是一些田土、小河和森林,农地阡陌纵横,竹林影映,小桥流水,田园也都已经荒芜。
曹仁认真查看了一下地形之后,认为这里看似地形狭窄,但实际上还挺开阔。
因为除了小河以外,两边田地和村庄都能够走人,坚守官道肯定不行,敌人可以左右包抄过来。
所以他认真思考之后,目光注意到不远处的森林,心里有了主意。
徐州地形一片平坦,这里因为临近尼丘山脉才有些不是很高的丘陵小山,且靠近城池,官道两侧都是人烟比较多的乡亭村庄,想利用地形设伏不太可能。
但曹仁觉得陶谦的兵马都不过是酒囊饭袋,吓唬一下就行了,没必要真打,真战的话如果击退敌人,反而会让陶谦起疑心。
因此他决定故意虚张声势,在林间埋伏一些人马,等敌人靠近后立即鼓噪声势,佯装伏兵。
这样吓退陶谦兵马之后,他们立即退入兰陵,等他们离开,陶谦的人肯定会来查探情况,知道他们是佯装的伏兵,必然以为他们是真的仓惶逃离,选择继续追击。
到时候再回头猛攻,大败敌军,则必让陶谦心惊胆战而不敢前来,到时候就能够解决曹操腹背受敌的窘迫。
做出这个计策之后,曹仁觉得大抵是没有什么问题,于是令五百人去远处森林准备好锣鼓、号角一类的用具,让他们一旦开战,就立即大造声势。
剩余的一千五百人则留在原地结阵,没有什么所谓的刀盾手、重甲步兵,只有穿着黑色麻布军装,头上用布把长发系起来,连一件防御铠甲都没有的普通士兵,全都用长矛站在队伍最前面。
这个时期就连袁绍都没有多少铠甲,更别说曹操。所以能拥有甲胄其实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目前曹仁的军队当中,只有曹仁以及一部分中层将领可以穿铠甲。
曹仁命令士兵结阵,一千五百人虽然不多,但密密麻麻的长矛对着道路,还是极富有冲击感,这种情况下除非用弓箭,否则很难强行进攻。
刘备有弓箭手吗?
答案是没有。
弓箭和甲胄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价格极为昂贵,刘备说难听点现在就是个穷鬼,哪来的弓箭手?
因此当他率领军队追来的时候,看到敌人结阵如刺猬,也是觉得惊讶。
驿道两侧地形平坦,多是农田村庄,两边人马互相铺开,在道路上对峙,在田野上对峙,在村庄前对峙。
没有什么战前互动,也没有什么武将厮杀,甚至双方见面之后,只是先远远互相观望。
一直等到刘备在远处山坡上观察了一会儿,注意到曹仁左右两翼似乎没什么防备之后,就立即下令让张飞关羽从左右两翼包抄过去。
却不知道这正中曹仁下怀。
双方还未接触在一起,南面约半里外的森林当中忽然旌旗招展,锣鼓齐鸣,喊杀声震天响动。
“咚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