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中 第四十三节 朝争资本(2 / 2)
“昔日在长安,杨某就多与苏兄促膝长谈。苏兄之才,当属一流,假以时日,或也能成为将军左膀右臂。我与苏兄曾讨论天下大势,论及过南中情况。”
“南中乃是不毛之地,其人多不服王教。每至蜀中收成之际,即纵族中游勇抢粮。苏兄曾言,未若趁其未知之时,抢收五谷,彼时南中诸族缺少钱粮,民众多会出南中而降,再以将军之命,怀柔之策,诱导南中诸族归降。将其族迁出,实行教化,不仅充实军队,还可以有屯田之户。”
杨胤侃侃而谈道。
“苏贤侄之才有目共睹,然而其军功极少,我怕难以服众,所以与安城郡公商议,由安城郡公与苏贤侄共治南中。”尉迟迥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大将军还以这个时候还这么迂腐呢?”杨胤和尉迟迥相知甚深,讲起话来丝毫不怕得罪他,“大将军就不要为日后做打算了吗?”
“杨先生何出此言啊?”
“大将军此番入蜀为的是什么?”
“杨先生莫非是说跨荆、益二州以资晋身之本?”
“当然,且大将军应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将军既然知道苏兄才略,尽可力排众议,任人唯贤。”杨胤颇有点气愤,不过倒真不是觉得尉迟迥迂腐。
这么长时间相处,他早就知道了尉迟迥为人如何。忠君爱国,重情重义,即使是卷入夺嫡之争中,尉迟迥也不愿将国事,特别是军中之事掺和到其中。可是政治哪来的愿意不愿意?哪来的那么多正直之士?
“大将军也应该知道,苏家在朝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杨胤似有所指地道。
尉迟迥默然不语。
“苏尚书死后,二子分属不同阵营,苏兄效力于尉迟将军帐下,皆因将军人品才华。可是将军也应该知道,其弟苏威接替其父尚书一职,正投身于三世子帐下,如若苏兄不能早日建立自己在军中的威信,如何帮助世子抢夺储位?”
尉迟迥知道,杨胤说的不仅仅是苏家,还有苏绰作为尚书时的那些门人故吏,也是一大笔力量,尤其其中还有许多正在观望态度。
“安城郡公亦是能人,才智绝能,想来苏贤侄只要言之有理,安城郡公应该会采用的。”
“大将军难道还不知道安城郡公来蜀的意图吗?”
尉迟迥当然知道,这个天下是宇文家的天下,无论是入蜀还是进江陵,都需要有宇文家的人坐镇中央,所以,江陵的宇文亮、川蜀的宇文宪。
“安城郡公并不支持三世子。”
“但同样他也不支持世子!”
一时之间,尉迟迥又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