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伐蜀 第十节 襄阳杨家——杨胤(1 / 1)
“你且先回府上告诉大世子,就说我亦知之。再去叫小乙速请杨先生、苏世侄过府一趟,就说有重要事情相商。”尉迟迥按下书本,走到窗边,“顺便让费先生来一趟。”
“是,奴才告退。”说完,冯渊便默默地隐出房门。
不出一刻时间,那杨姓先生、苏世侄和费姓先生便来到了安郡公府书房内,那苏、费人先生都约莫近三十岁,杨先生名胤,稍微白净些二十岁左右模样,身材八尺,眉分八字,目炯双瞳威风凛凛,唇若朱涂,睛如点漆;那姓费的先生名尤,左脸下方有一条小疤痕,粗眉大眼的,长相粗犷了些;苏恪也是一副世家子弟打扮的模样,面似银盆身似玉,眼细眉单。
此杨胤,就是江陵城中常义口中的杨大人,也是于思敬所言欣赏的未来将星。武陵王之事,江陵城的策反,都是其与大将军尉迟迥一手策划。只是常义为于思敬亲兵所救,就立刻昏死,还来不及将消息传回长安,故此杨胤与尉迟迥尚不知情。
“三位先生且先请坐。”安郡公见三位同时来了,立马让三人坐下。
“杨先生,近来安好?听闻先生已经探听到尊翁的信息,不知道杨先生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安郡公尉迟迥温婉一笑,向着杨胤(yin第四声问道。
“杨胤谢大将军关心,家中些许小事还劳大将军上心了。”那杨姓先生还礼,让过身,坐在了左方第一个,“杨胤出来许久,多方打听就是为了能找家父回族中主持大局,如今既然探听到家父在北境的消息,当然想克日寻回父亲。”
“杨兄此番就要北上了吗?”苏恪听了此话,问道。
“是了,在这里叨扰将军和诸位许久了,承诸位的情了。”杨胤辞谢道。
“杨先生智谋过人,与苏世侄在府中帮我处理了许多问题,实是我左膀右臂。这番要离去,着实让我舍不得。”尉迟迥有些不舍的说道。
“是啊,这些日子与杨兄相处,多得杨兄教诲,学到了许多,不知何日才能相见。”苏恪道。
“相见总还有期,苏兄才智过人,将军这边还是需要苏兄多多费神了。更何况还有小姐,现在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再者,大将军身边能人辈出,也不差杨胤一人了。”杨胤连连摆手道,尉迟迥手下多有一同征战沙场的人,确实多有英杰。
只不过杨胤也是世家出身,这一身份也算是尉迟迥比较看重的,虽然襄阳杨家渐渐走向没落,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自己让自己的女儿跟在杨胤身后学习,一方面确实看重杨胤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有想要借杨家之势的因素。自己手下多是六镇一同出生入死的人,比不得世家大族,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太师与已故尚书仿周礼制定朝野大局,汉人越来越重用,世家大族本就在境内有实力。诸方面考虑,尉迟迥属实不舍得。
“不知大将军深夜召见有何要事?”杨胤岔开话题问道。
尉迟迥也不以为意,杨胤说的事情早就商谈好了的。只是语气一变,严肃的说:“确实有重要的事情与几位先生相商,我有信息来,武陵王萧纪在蜀地自立为帝了!”
“什么!当真吗?”费尤一惊,“噔”的直接站了起来,倒是杨胤、苏恪较为沉稳,坐在那一言不发,思忖了许久。
“大世子处遣冯渊来,刚刚告我,蜀地传来消息,说萧纪早有不臣之心,趁此番侯景叛乱,朝中祸事初定之际,便自立为帝了!”尉迟迥望着三人,仍是一脸的严肃,“他让我商议好明日朝会对策,故此请来几位先生。”
“其实萧纪要反实属预料之中,萧衍在时,两兄弟就明争暗斗的,尤其现在外有侯景之乱,在内他还占地利之胜,如若此时不反,待得陈兴国、王君才平叛成功,必可由此徐徐而图之,之后也免不了人亡身死。”杨胤沉稳,一边分析一边说道,“不过他犯了几项不可避免的错误。”
“哦?先生这话是何意思?”尉迟迥这下稍有诧异之色,示意杨胤说下去。
“很简单,如今乱世之世,群雄并起,虽然萧纪功绩卓著,然而牵扯全局的大战事未曾经历过,还是少了些全局性眼光,此是第一方面;蜀地虽易守难攻,群山为其屏障,然而蜀地归其辖下不久,人心还未聚就急急开战,且人心都思安定,注定失和,此是第二方面;那南朝将兵,受萧衍影响,多礼佛问道者,是以战力低下,此是第三方面;萧纪为萧绎之弟,为下者犯上本身就不和君臣之道,再者为弟不恭,失其道,此是第四方面。”讲到此处,杨胤又稍顿了下,抬头看向尉迟迥,眼神熠熠生辉,闪出炙热的光芒,语气不由得激动起来,“为今之时,正是将军的大好时机,希望将军早做图谋。”
“此话怎讲?”尉迟迥此时倒漫不经心的把玩着手中的漆器。
“我想杨兄说的是关于世子的事吧?”苏恪笑语盈盈的说道。
“苏兄所言正是我所虑之处,趁此蜀地未定之时,拿下蜀地,然后占益、潼诸处,修农事起屯田之法,大将军势必远压三世子的人,到时候也可作为辅佐大世子争权筹码,那时大将军欲成就周、召之业,也不是难事。”杨胤说出这段话后,尉迟迥倒是依旧沉稳坐于桌上,费尤却是又惊又喜的,一双阴晴不定的眼不停地在杨胤、苏恪和尉迟迥身上游荡。
大世子与三世子之间争夺储位,不仅仅长安城中稍有显赫的朝臣知道,就连普通百姓也十分清楚。杨胤与苏恪以及安郡公尉迟迥商议伐蜀之事,确实是一个好的时机,既可以给自己一党添加筹码,也可以建功封侯,封妻荫子的。
伐蜀之业,如此大功大世子一党想要,难道三世子一党就会仍由大世子一党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