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刘备之苦 益州琐事(2 / 2)
顾雍至长安后,招贤纳士,得了不少人才,其中出类拔萃者有三人:京兆尹人杜畿、阎象,左冯翊人张既,皆已重用。
而张辽亦提拔不少军中士卒,有韩遂旧部成公英,吴懿之弟吴班,汉中人申耽、申仪,庞德之兄庞柔亦被任为司马。
江州书院人才不绝,时常有人自荐为官,凡益州之士,蔡瑜便将其派至顾雍麾下,偶有外州之人,蔡瑜便将其留用于益州,皆异地为官,以免士族之力过盛。
诸葛亮年满十五,习武已一载有余,显得颇为英武,蔡瑜见其有任事之意,便与其约定,叫其先去张辽军中锤炼一载,其后才能于顾雍处任事,并与其言明,紧要处乃学顾雍识人、用人之道。
蔡瑜此举乃是对诸葛亮寄予厚望。
历史上,纵然诸葛亮乃天纵奇才,以二十七岁之龄提出隆中策,被刘备拜为军师。然而,观其一生行事,军、政、用人皆有为后人所诟病之处。
故此,趁其眼下年少,蔡瑜有意让其随张辽学治军,随顾雍学为政、用人,两三载之后,再召其至身侧听用,研习荀攸、贾诩之谋略,如此一来,其成就必将不可限量,当能真正立于汉末之巅。
诸葛亮自是应下,蔡瑜遂叫典韦送其至长安。
如今益州人才济济,又有袁涣、凌操相助,蔡瑜并不如何繁忙,其眼下正着手于两事,造纸与棉花。
纸,自西汉时便已有之,却粗粝不堪,直至汉和帝时,宦官蔡伦任尚方令,领诸工匠一同改进技艺,造出“蔡侯纸”,方才可堪一用,因其贵重,亦只为少数人所得。
蔡瑜命工匠钻研技艺,以求增其产量、提其质量,为进一步向“贱民”普及教育早作准备。
棉花,此时已传入后世云南、新疆等地,只是其用途尚不为人知,并不常见。
蔡瑜于巡察益州时,在永昌郡偶然看到一株,惊喜若狂,因彼时尚未成熟,便嘱咐张鲁派人看护,待其成熟后再行采摘,送至江州。
寥寥数十朵棉桃,经过神农院两年栽培,如今已有十余亩。
保暖,在任何时代,对贵人、富人而言皆是小事一桩,好比蔡瑜,府中便有数件皮裘。
但棉花,却能大庇天下贫者俱欢颜,能得到此物,实在令蔡瑜喜不自胜。
然则,蔡瑜倒也并非事事顺心,近几日,便有一事令其颇为烦恼。
诸葛琳年满十七,已至婚嫁之龄,其叔父诸葛玄来信,有意将其许给荆州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
蔡瑜对庞山民此人并无不满,却心忧诸葛琳之安危。
历史上,庞山民与诸葛琳成婚后,二人安然度过兵乱,最终仕于曹魏,倒也不失为一段好姻缘。
只是,坏就坏在,蔡瑜已亲手将历史搅得乱作一团,彼时安然,未必此时安然,本应死去的未死,本不应死去的已死,不知已有多少人矣。
不过,此时婚姻之事,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诸葛琳之父已逝,其嫁与谁人,自有诸葛玄作主,岂有蔡瑜说三道四之理?
苦思冥想,终无良策,蔡瑜只好回信与诸葛玄,问其是否已然与庞氏立约,若不曾立约,不妨前来一观益州才俊,若已立约,则只得想方设法将庞氏诸人邀至益州,以保诸葛琳无事。
不久,诸葛玄回信,言道尚未与庞氏立下婚约,其只因知晓犹女年岁已至,生出此念而已。
蔡瑜喜甚,邀诸葛玄来益州,欲引荐一人与其相见,乃是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