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几经辗转稳脚跟(1 / 2)
1事在人为
在车站工作的这段日子里,魏江海才算是站稳了脚跟。一想想第二天就要去新单位报到,他又得重新熟悉环境,重新安排食宿,一想起没有一个认识的人,魏江海多少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他按照副站长提供的联系人,走之前打了电话,告知对方乘坐的列车车次、到站时间等基本信息。
到站后,车站接他的人已经到了。他叫周杰,后来魏江海才知道,周杰就是党群办的干部。周杰给魏江海安排好食宿后,带他去单位跟科室其他同事见面。
科室有4个人,主任、牛哥、燕姐、周杰。听周杰介绍完后,大家都很热情的招呼魏江海,又是让座,又是倒茶的,感觉像来了至亲的亲人。
主任询问魏江海的个人基本情况,依然采取师徒帮带机制,安排牛哥带他。主任安排完后,燕姐说:“你上次写心得体会感情真挚、感悟深刻,今后继续加油哦!”
魏江海这才恍然大悟,应该就是那篇心得体会,才让他来到了机关。他心想,干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将给你带来一次机会,还是一场灾难。
魏江海尽管这次的心得体会写的还算不错,领导也给予了肯定,但是他毕竟是理科生,很少跟文字打交道,高中的时候,语文考试经常是刚及格。
党群办就是要跟文字打交道,没有好的写作能力,就相当于端不稳吃饭碗。魏江海一天跟班学习下来,牛哥觉得他确实写作底子差,就让他先看内部网站、看内部报纸、看同事们写的信息简报,先看会再模仿着写,从而来提升写作水平。
此时正好赶上“十一”国庆,单位放7天假。魏江海不敢休息,一个人在办公室仔细研究、推敲、练习,经过几天的钻研,他独自完成了一篇6字左右的信息。小长假之后的第一天一上班,魏江海就迫不及待的把信息递给牛哥审阅。
眼看马上中午吃饭时候了,牛哥每次找魏江海都是安排其他的事,却闭口不谈信息的事,他开始泛起嘀咕,心想是不是牛哥忘了看,于是他走到牛哥跟前说:“我早上给您一篇信息,您看过了吗?”
牛哥正埋头思考问题,被魏江海这么一问,他便锁紧了眉头抬头看着魏江海说:“我现在就在头疼你这篇信息呢,你这写了个啥吗?”说着用手抹了一把脸。
魏江海原本以为会得到牛哥的肯定,没想到却被牛哥泼了一盆冷水,他激动的心情一落千丈。牛哥一边整理办公桌一边又给魏江海提了一些修改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后,最后牛哥登报前就用了原来的几句话和几个关键词,已改的面目全非了,但是牛哥最后依然署了魏江海的名字。
魏江海今后的日子基本上就是每天练习写“小豆腐块”,再按照牛哥的指导意见重新修改,然后牛哥再提意见,魏江海再修改,一次又一次。
转眼间就两个多月了,一天,魏江海因为一篇信息来来回回改了有1多遍,牛哥也被魏江海折腾的一下午基本没干什么活,白天干不完,晚上就要加班,越改到最后,牛哥的语气也变得越来越重,最后,牛哥实在忍无可忍,终于发飙了,他大声怒斥道:“你那脑子里到底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来单位都那么长时间了,怎么就给你一遍遍讲不通呢?”
这时,魏江海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年轻气盛的他已完全被情绪所控制,他提高了嗓门:“那你说还让我怎么改?”
牛哥火气更大了“你爱改不改,就你这水平,还想在机关混,赶紧回基层去吧。”
魏江海赌气着说:“回就回,我也不想呆了。”
牛哥被他气的到隔壁办公室抽烟去了。
其他同事一看魏江海一反常态,都有些惊讶,一时也没人说话了。最后,还是燕姐说了第一句话:“小魏,你最近是不是压力有点大?”
魏江海没有立即回复,等了几分钟后,他情绪平复了一些,笑着说:“没事,可能我这一瞬间脑子进水了。”
说完,他觉得很搞笑,便赶紧起身到隔壁找牛哥道歉。
“牛哥,我这刚才有些失态,您别生气哈,我给您道个歉。”魏江海笑着凑到牛哥跟前说到。
“年轻人,以后路还长。还没学会走就想学着飞吗?不要脾气还比本事大。”牛哥说的很严厉。
“是,是……”魏江海只是一个劲的点头。
那天晚上,魏江海翻来覆去没好好睡觉,认认真真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回想了一遍。
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魏江海只能更加刻苦、更加勤奋,以笨鸟先飞的方式来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渐渐地在牛哥的指导下和他本人的刻意练习下,铁路局内部报纸、网页上凤毛麟角的出现了魏江海的小篇幅信息和图片新闻。
他每天都比其他同事早来半小时,收拾办公室卫生,给每名同事泡茶,梳理当天的工作任务。一年后,他有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个月六到七期的报纸上能上两到三篇信息。
在科室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第二年,魏江海已经能单独写稿发文,并开始研究学习公文写作和拟定各类大型活动方案了。
第三年,开始到基层调研情况,撰写专题调研分析报告。魏江海去他当时工作过的车站调研时,他曾经的师傅还在车站工作。师傅走过来对魏江海忏悔似得说:“当初我还问你读大学有什么用?今天我总算懂了。”魏江海安慰师傅说:“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我相信你也会的。”
他完成了浴火重生式的蜕变,就跟大多数普通人的奋斗史一样,虽然这个过程很疼很苦,但是只要我们秉持钉钉子的精神,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沿着一个方向坚持钉下来,终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感谢当时拼搏的自己,我们也终将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的人生也将会大放异彩。因为他一直相信,人的潜能一定是无限的。
2二次创业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网购”这个词被频繁的被推上热搜。
魏江海通过手机上网了解到,29年第一个“双十一”,电商平台交易额就达到了52万,是当时日常交易的1倍左右。21年936亿,211年52亿,212年191亿,213年352亿……每年基本都是指数级以上的增长,魏江海觉得电商时代来了,他内心开始躁动起来,他想加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浪潮里去。
通过3个月对电商产业的了解,他萌生了一个创办本地电商的运营思路。初步构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超市入手,将当地几个大型超市的所有货物搬到手机上,跟超市谈好协议价,用户在手机上下单后,结合同城配送业务,就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第二阶段,挖掘本地区优势资源,分析发达地区的优势资源,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双向交易。第三阶段,根据发展情况,制定远景目标,分析各类蔬菜需要的营养物质,配制营养液,帮助农民科学的、有效的种植有机蔬菜。
魏江海越想越热血沸腾,恨不得第二天就开始行动。
后来,他找了个合适的机会,给单位递交了辞职报告,带着他在铁路上3年辛苦积攒的1万块钱,以及他的互联网创业梦想,开始踏上了创业的新征程。
接下来,找出租房,买做饭和办公的设施设备。
魏江海不干不知道,干了电商才知道,没有那么容易的事。要想发展线上业务,首先要有门户网站,对魏江海来说,他就只有美工基础,网站开发、业务合作和线上运营还真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
魏江海心想,不会就上网学,哪里不会就从哪里入手。
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搭建起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同时,通过网站、本地qq群等来宣传自己的业务,提高大家的知晓率,可是收效甚微。他想借助户外广告来做宣传,他盯上了城市主干线的路灯灯箱广告。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咨询后才知道,一个路灯灯箱一年的广告费就要5元,两个路灯间的距离大约是15-2米。也就是说左右两边各买1根路灯杆,15-2米的距离,就需要投资1万元,如果坐上车,2米的距离连一脚油都用不上就过去了。算下来费用不小,现在才是起步做,没有行成规模,就没有必有投资这个钱,主要的是他也没有这么多钱。不过,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也结识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年轻人,他们给他出谋划策,给他一些更好的创业思路。
业务洽谈上,他已经跟本地的3家大型超市建立合作,超市业务开始有人下订单了,只是刚开始订单较少。魏江海业务员、配送员、技术员都要自己干,往往都是只要一睁眼,就要干上一整天,有时候正好是中午吃饭时间,接到订单后,他也会立马出发,而超市配送的货物,往往都是米面油之类的“大件”,而他定的服务是要送到客户家门口。
虽说每天平均都有两三个订单,但一个订单就几块钱的利润,魏江海一边这么艰难的维持着运营,一边还在想办法积极融资。慢慢的他也总结出,如果想在互联网行业拼出个样子来,前期就得有资金做铺垫。奈何他认识的更多的也都是他的同学,没攒几个钱,融资成了一件十分艰难的事。
就在魏江海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市上提出了一个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府项目。专家组通过创业项目介绍、资料审核、资金投入、可行性评估等环节,评选出三个等次,一等奖将获得1万元的奖励,二等奖获得5万元奖励,三等奖获得3万元奖励。
魏江海踊跃报名参赛。到了比赛点后他拿上号,按照要求,提交了创业项目计划、资金投产比、目前进展情况等方面的书面材料,等待初选结果。很幸运,等了一早上,告诉他初审通过。中午随便在外面吃了一点后,他就赶紧开始准备下午的复审材料。复审需要创始人到台上演讲,坐下来写对魏江海来说,有足够多的时间思考,而且之前在铁路上也有一些底子,如果让他站台上讲,他还真没在台上露过面,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大的挑战。
到魏江海了,他穿着西装革履的走了进去,首先做了个自我介绍,接下来他要介绍他的创业项目,此时他的心咚咚地跳的很厉害,基本都是拿着项目计划照本宣科式的读了一遍。专家组只是对照着他的项目计划,面无表情的听着他的陈述。等魏江海“念”完了,专家组里有人提问:“你这个项目现在投资了多少钱?每天的营业额有多少?”
“目前投资有2万多,每天的营业额也就几十块钱。”魏江海答到。
“你了解过电商需要的启动资金吗?”专家问。
“呃,我没有。”
“年轻人,我给你说啊,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你们年轻人敢想敢干,这是你们的优势,可是创业也很艰难,不能光靠梦想、凭年轻就能干好的,你得提前预设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比如,你一个人搞电商肯定是不行的,得有一个团队,这样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你做出的决策才能有效,毕竟一个人的想法还是比较单一的。”一位年龄较大的专家说。
专家说完就让魏江海出来了。复审结果出来后,他落选了。
原本还想通过参赛方式得到政府的扶持资金呢,结果以失败告终。魏江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回来后他认真分析、总结,他明白了就像那位专家说的一样,年轻人干事创业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如果考虑事情不够成熟,往往就会出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剧。
近一年来,网店的收入一直就是几十块钱。魏江海想,自己当时提出的创业计划,这才走到第二阶段就不得不停止了。他想想之前从赵强广告店里离开,从铁路上离开,甚至从家里离开,每一次决定要走的时候,他都莫名的有一种说走就走的痛快。当这次创业碰壁以后,他才觉得当老板的难处,他总结到如果当下一份工作还没有着落,或是时机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否则多半只能做出愚蠢的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虑,他认为,自己出发时的初心是为了做一些自认为更有意义的事,而现在他觉得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自己的初衷有些不相符,于是他决定,放弃创业。
3初任教师
就在魏江海寻找下一份工作时,他看到了8后白发“校长爷爷”张鹏程和“拉绳教师”朱幼芳的感人故事。张校长为了能让大山里的1多名孩子有书读,他便坚守在大山里熬成了少白头;朱老师身患类似于一种“渐冻症”的绝症,站立起来都有困难,就让丈夫在黑板前挂了绳子,依然坚守三尺讲台的阵地,她与时间赛跑,拼了命的为孩子们再多讲一点。
魏江海看到这些好老师的故事后深受鼓舞,他便立志要当一名好老师。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命运。
他从网上查看了教师报名考试的通知,新的招聘公告还没有出来,根据往年的招聘时间,应该也到快出通知的时候了,于是他到新华书店买了复习资料,又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历年的复习题,开始了题海战术。
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他反复复习,就是不想失败。
报名、资料审核、笔试、面试、体检、入职……
之前的一切就像安排过的一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笔试第一。就在面试环节中,受创业时未能入选的影响,他讲的并不是特别好,好在他笔试成绩比较好,弥补了面试落下的分。毋庸置疑,他顺利的进到了教师队伍。
魏江海报考的是一所村上的小学,学生2多人,老师13人。到学校报到时,还没进校门,同事们看着来了新老师,都很热情的迎了过来,握手问好后,校长带他参观了整个学校。
给魏江海分配的是四年级、五年级两个年级4个班的数学课程,每周14节,写两本教案,任务量不是很重,可是由于语言的差异,孩子们听不懂,这可急坏了魏江海。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当教师,就学会这门语言。”魏江海心中暗自较劲。
于是他悄悄地买了书和音视频资料,晚上背完课、改完作业,他就开始学,白天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跟着孩子们一起学。就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魏江海的语言学习进步很快,他已经能跟孩子们、同事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了。
同事们看他语言学习进步很快,都觉得有些诧异,问他是不是在悄悄学?魏江海却笑着说,只是听同事们聊天,跟孩子们互动时听会的。同事们觉得他在语言学习方面很有天赋,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魏江海心里却乐开了花。
慢慢的魏江海深切感受到,当好一名村上的教师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村上的教师工作任务很繁重,他们不仅要负责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定期家访这些基本业务工作,还要负责好多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后勤管理人员,公用经费也不多,除了保障学校的教学设备、教辅设备采购以外,其他水泵、电路、洒扫工具等维修工作都由学校教师来完成。校园内的哪块砖块松动了,哪儿的电路老化了,压井头不出水了,教室门活页掉了,课桌椅散架了,土操场上是不是又长草了,掉漆的铁大门是不是该刷漆了,学校周边的水渠是不是又堵水了,校园里的果树是不是该修剪了……所有这些以前未曾想过的事,最后都成了魏江海跟其他几名男老师平时重点关注的日常事务。原来,乡村老师不仅仅只是一名老师,有时候是一名水电工,有时候是一名园艺师,有时候是一名抢险队员,有时候还可能是一名村委会的秘书……
农村的孩子不像城市的孩子,放学回家很少能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而是喂家禽、干家务、烧水做饭,农忙的时候还得跟父母下地干活。在他们能扛起锄头的那一刻,就已经成为家里干农活的小助手了,他们要想保持成绩不下滑,唯一的方法就是比其他城市家庭的孩子付出更多努力。在魏江海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都很刻苦。从这群孩子们身上,魏江海似乎看到了他小时候的影子。
当然,枯燥的生活中,也少不了孩子们带来的那份单纯的爱。农村的孩子家里都有地,由于地缘优势,这里盛产核桃、大枣、苹果等,几乎每天上课前,讲台上总是放着两三个枣子或核桃,魏江海也已经习惯了,讲完课走的时候就会很开心的拿上一个吃着走出教室,他也不全吃,他知道全吃了,放果子的孩子就吃不上了;他也不会都不吃,都不吃孩子们觉得是不是果子不好吃。多年来,他都是坚持这个习惯,只吃一个。偶尔枣子上有泥土,他就在衣服上蹭一蹭,就开始吃了,他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这个方法能拉近跟孩子们之间的感情。
有一次,学校组织孩子们打扫卫生,为了达到窗明几净的效果,有个小女孩先用抹布擦过一遍后,又用报纸擦,擦完看着还不够干净,便用自己的校服袖子擦。这么一个小动作,被魏江海看到了,他深受感动,原来,孩子们做事认真起来,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根本是我们大人无法想象的。教孩子们学习也是一样的,只要方法对、引导的好,孩子们就会自己“钻进去”,这些感悟也给魏江海教学带来了一些启发。
4喜结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