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送行(1 / 2)
还算和平的午饭吃完后,奶奶就在确认各种行李的数量和质量了。
其实,自从秃子去战友家里串门时,奶奶就在张罗各种行李,这个工作早就开始准备了,即使和舅爷爷在吵架,也没有耽误。
“这些小米好像少了点儿,明个儿要赶集再去买一点回来!”奶奶吩咐着爷爷,爷爷默默点着头。
“还有这个高粱面也少了,明天赶集一并买回来!”奶奶补充道。
“还缺什么呢?再带点什么好呢?”奶奶自言自语。
………
所谓一碗水端平向来是存在于理想中的吧?!小子时常思考老一辈的人们所标榜的对于多子女所抱有的喜爱程度究竟能有多平均?
思考来思考去,还是觉得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能一碗水端平始终是镜花水月。
这种“端平水”的说法过于极端,始终是违反人性的,谁也不应怪罪,要怪也只能怪“一碗水端平”这句话的发明者。
做父母的不可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子女,而子女也应抱有不被喜欢、不被分配过多资源的心理准备。
一碗水端平给父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无私的要求过高,也就只能作为遮羞布来使用。
而对于做子女的来说,所有的这些人性考验都应顺应人性的内在要求,而不应被强求过多,更不应只被赤裸裸的道德价值所绑架,许多事情看开了也许就会轻松许多。
“你看娘就是疼大哥,还不是因为大哥当兵给她脸面上挣了光?”二翠和大春小声抱怨道,这天大春回了娘家,同样遭了奶奶的白眼。
自从大春劝说小八去农场失败后,奶奶对大春和小八的印象自然更加恶化,却也对二翠和华子执意要去农场这件事起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或许奶奶觉得与小八比较起来,华子和二翠还是肯吃苦的!
爷爷还是云淡风轻的,在附和答应了奶奶的要求后,又提出多买一些米面给华子和二翠也带上的意见。
“华子和二翠要去的就是农场,自然不缺米面,秃子不一样,那是部队,部队里没有这些,自然要多带点!”奶奶解释着,似乎也在反驳着爷爷的提议。
…………
傍晚时,爷爷作为村高官主持了军人送别仪式。
就在前天大春告知舅爷爷小八放弃去农场的打算后,在村大队主持日常集体劳动工作的赵大叔找到了爷爷,告知说镇政府要求村里承担军人入伍的送别仪式,周边几个村里的新兵都要来到村里参加,让早做准备。
上午时,爷爷就在队里忙活了,说是忙活,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能忙活的也就是用红纸捆扎几个大红花,敲个锣打个鼓,仿佛只要有震耳欲聋的锣声和鼓声就不会显得寒酸,这貌似与人们吵架,只要声音大,理就站在自己一边一样荒谬。
震天欲聋的鼓声响起,你们聚拢过来凑热闹。
“当兵就是神气!”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羡慕、有尊敬、有嫉妒、也有剜酸………
“这些东西块拿上!别拉下了!快点!”
“娘!这些东西部队不让带,说了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秃子快要癫狂了,可奶奶仍然自顾自的将各种大小不一的袋子塞到秃子手里。
“这些都是吃的东西,怎么就不让带了!必须带上,谁管你吃什么!快点放到车上去!”奶奶指着几辆运送军人的大卡车,急匆匆地说着。
“这个怎么带,别人都没有带这么多累赘,看着多不好!”在面对奶奶的倔犟又无法说清道理时,秃子气急败坏。
奶奶“旁若无人”的能力是小子百思不得其解的,在农村这样一个“私密”的小社会里,大家都是熟识的,无数人对一件事的解读会有无数可能,但无论可能性有多少,始终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随波逐流,而无论表面话说的如何冠冕堂皇。
奶奶能够油盐不进的屏蔽一切杂乱“梵音”做自己,也是一股难得的清流,而不管这件事如何不被身边人接受,“我要做就去做”或许早已成了奶奶的座右铭吧………
在奶奶不依不饶的强行“将军”下,秃子一万个不情愿的将各种大小的布口袋随意扔到了车上,看的其他邻居一阵阵哄笑,秃子正是半大不大的年纪,要面子的心态早已萌生,脸上火光四射。
“哎呀,看你娘多疼你呀!带到队里好吃饭”张婶不嫌事大,一半揶揄一半立台阶的对秃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