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玄幻奇幻 > 超级连接体 > 第五十三章 白袍陈武侯

第五十三章 白袍陈武侯(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剑指问仙 我在日本做明星 真爱无敌醉筱妃 苟出一个终极武力 我在东京做武道交换生 斗罗大陆与终极斗罗 混沌炼魔 重生商纣,开局怒怼圣人女娲 亲子综艺上,豪门父母跪地求原谅 帝霸仙界

(一

天监九年度,

尚书令沈约向梁帝萧衍,

上书谏言语,

建康城内外,

大力修建庙宇,

靡耗过巨,

有损伤国本之势头,

希望梁帝能民心体恤,

反躬自省,

停止此铺张无益之举。

其实,

自从萧衍经历了,

其六弟谋反一事后,

他常常感到心灰意冷,

渐渐对佛家所谓“因果循环”,

深信不疑虑,

才有了大兴佛寺之举。

梁帝在朝堂上头,

重重地斥责了沈约,

说他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所辖尚书省五部,

不好好统属,

却有空做那诤谏之事,

对尚书令之职轻忽。

沈约自是铮铮傲骨,

据理力争,

令梁帝将他尚书令一职废黜,

将他调任御史台,

哪怕去做那低微末职都可取。

萧衍大为恼火,

当着众臣的面,

大骂沈约“为人轻脱无礼序”,

下令褫夺他的爵位,

幽禁沈府,

闭门思过,

以惩后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野内外议论纷纷,

说这位开国功臣、朝廷柱石、文坛宗主,

就要倒台喽。

含元殿里头,

陈庆之,

你的11号分躯,

陪梁帝萧衍,

整整下了九夜的围棋,

都是彻夜不眠,

通宵达旦几宿。

以前的时候,

庆之随侍帝王侧,

也常在宫中值宿,

萧衍虽喜爱通夜对弈局,

不过远则十日一对局,

近则三日一对局,

从未如这几日般,

夜夜不休。

哪怕庆之年轻气盛,

也不由得小心翼翼,

强打起精神,

仔细应付。

九日对局,

庆之少胜多输,

惟独今日,

棋风一变,

大有“咄咄逼人”之势头。

含元殿里头,

一盆火炉,

炭火熊熊,

炉旁茶案上,

清茶袅袅,

萧衍却一心专注于,

青玉棋枰上头,

右手中的莹亮黑子,

兀自在二指间,

反覆捻揉,

迟迟不下手。

只听“啪”的一声,

黑子落回红漆圆盒中,

萧衍长舒一口气语,

“朕今日已输。”

庆之拱手语,

“陛下客气,

卑职侥幸之举。”

“庆之,

连连九日,

你一直未给你的老师,

沈约求恕。

今夜虽未求情,

可是你的棋风,

却似乎,

在给朕,

一种暗语。

你自己说出?”

萧衍这才好整以暇,

拿起清茶细品几口。

庆之伏首贴地语,

“陛下圣明,

以卑职的棋术,

是无论何如,

达不到与陛下,

分庭抗礼的程度。

可是今夜,

卑职换了一种思路,

我把自己,

想象成恩师,

如果他来应对,

会怎样行棋布局?

我越是这么想,

越是心惊,

原来稳扎稳打的守势,

竟然化作一往无前的进攻,

想来也是侥幸之举。

若是中腹未能做活,

恐怕早已大输于陛下喽。”

萧衍长叹语,

“你很聪明,

如果沈约那个老小子,

在这件事上,

有你的一半就好喽。”

“陛下谬赞喽”,

庆之退开一步,

郑重下拜语,

“恩师犯颜直谏,

罪无可恕,

还请陛下看在他,

多年尽忠职守的份上,

从轻发落开去。”

萧衍抬手虚扶,

示意庆之起身躯,

侧头遥望窗外,

只见碧空无垠翠星斗,

孤影寂寥伴天宇。

风吹叶落花残枯,

月光如水浩渺足。

他默然了半晌,

缓缓追忆语,

“庆之,

你知道不?

朕年少时候,

与沈约那老小子,

同在竟陵王西邸交游。

他文才最高,

年纪最长,

是我们竟陵八友,

‘老大哥’人物。

那个时候,

我虽初通棋术,

却实在看不起它,

觉得不过是个耍乐的玩游,

是‘臭棋篓’。

十九路棋盘中,

不仅有天圆地方,

大道无语,

包罗万象,

更有纵横捭阖,

妙算奇谋,

杀伐决断,

还有修身养性,

心平气和,

与世无求。

他着实是,

领朕入棋道,

再而精进,

最终酷爱之人物。

他的棋风何如,

朕又怎么会看不出?”

“陛下与恩师,

多年知交之故旧,

令人心生向往,

无比佩服。”

庆之沉声语。

“你代朕看一看他去”,

萧衍转向庆之,

温和语,

“顺便和他说说,

让他收回荒唐之语,

好歹给朕个台阶,

走下去。”

庆之领命谢恩举。

城东沈家宅府。

庆之与恩师沈约,

对坐于一处敞轩之中,

庭内遍植修竹,

竹节挺拔,

青翠欲滴,

微风过处,

凤尾森森,

龙吟细细,

真是:

凤尾森森半已舒,

玳文滴沥画难如。

虚心不贮相思恨,

还作风流向绮疏。

“如果你是来当说客的,

请回去”,

沈约对着这个心爱弟子,

毫不留情语。

“老师……”

庆之悉心劝语,

“陛下已然不加苛责喽。

您的谏语,

想必也听进去,

为什么不能各退一步?”

“你错喽,

庆之,

是非黑白,

从来不能,

有丝毫让步”,

沈约面如寒霜语,

“而且你来晚了一步,

我刚刚向陛下陈言,

请辞尚书令一职,

并推举范缜接替该职务。”

“范缜,

是那个著有,

《神灭论》一书的范缜?”

庆之心下惴惴,

老师这是烈火浇油。

沈约点点头语,

“没错,

你所不知的是,

他也是侍中范云的从兄,

以前与我们竟陵八友,

同在西邸任事,

可以说是我们的老熟人喽。”

庆之默默地思虑,

范缜与这班开国重臣,

关系那么近乎,

却一直未曾出仕途。

可见是因为他一贯,

所秉持的无神论喽。

沈约徐徐语,

“当年在西邸,

竟陵王也是崇佛之人物,

曾向他发难语,

‘君不信因果,

世间何得有贵富,

何得有贫苦?’

他朗朗答语,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

同发一枝,

俱开一蒂,

随风而堕去,

自有帘幌拂,

坠於茵席之上头。

自有关篱墙,

落於粪溷之侧处。

坠茵席者,

殿下是也;

落粪溷者,

下官是也。

贵贱虽复殊途,

因果竟在何处?’

庆之闻得他高妙言语,

大赞语,

“此公非常人物!”

“我相信,

有他这样的,

清明耿介之人物,

立足朝堂之上头,

定能挟制趋炎附势之佞臣,

力压佛道神鬼之歪风邪俗”,

沈约神情笃定语。

“恩师明见”,

庆之忧虑语,

“可是皇上能接受,

您的一番苦心不?”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庆之,

你还记得当年度,

为师让你送给陛下的,

‘当仁不让’四字不?

我以半生荣辱,

多年知交之情,

以死相谏,

也无愧于当年的,

拥立之功喽!

为师行将就木,

已是半埋黄土之人物,

官声仕途,

乃至身家性命,

都不是那么重要喽!”

沈约轻抚颌下长须,

忽然慈蔼语,

“王度、太子与你,

是老夫半生以来,

最为看重栽培的弟徒。

子衡可传吾道,

昭明可传吾文,

庆之可传吾史,

老夫又有什么可遗憾之处?”

庆之热泪盈框,

一时之间,

所有劝阻的话语,

都哽咽在了肚腹。

沈约从木箱里,

取出一卷帛书,

只见封条上头,

以飞白体书以“四声八病”,

想来是此卷书名呼。

沈约把它交给庆之,

微微得意语,

“这是我晚年潜心所得,

不过是关于诗歌格律的一丝浅见述。

我知道你志不在此,

帮我交给昭明那孩子处。”

庆之深知,

恩师尽是谦语,

想来定是他,

极为满意之著。

两人又叙了会闲话,

不久后,

庆之告辞离去。

在他渐行渐远之际,

耳畔传来恩师,

滔滔吟诵之语。

其曰:

“皓首埋案牍,

孜孜梦寐求。

无人赏高节,

途自抱贞腹。

耻染湘妃泪,

羞入宫琴处。

一朝挂冠去,

淹留在诗书。”

对于沈约的坚贞不屈,

梁帝萧衍,

还是给予了最后的宽容度,

保留了其尚书令一职务,

不过不允许他再上朝议政,

并架空了他尚书台的实权,

由左右仆射代管属。

其实就是令沈约,

在自家宅府,

晚年安度。

对于起用范缜,

萧衍颇为踟蹰,

于是在国子监明伦堂,

举办了一场,

盛况空前的清谈大会晤,

请朝廷重臣干部,

乃至得道高僧,

名门大儒,

来挑战他的神灭论言语。

自西晋以来,

清谈成风俗,

士族名流欢聚宴饮,

常常手挥麈尾,

大谈老庄、周易、佛经等玄学之术,

剖析义理,

互相辩语。

不过如此规模盛大,

人才济济,

论题周遍深入,

却是绝无仅有。

其时候,

上千士子人物,

拥塞国子监,

立在堂外围观,

甚是壮举。

明伦堂上头,

范缜单枪匹马,

思绪缜密,

不落窠臼,

口若悬河,

呶呶不休,

连续三天三夜,

力抗对方上百名朝臣名士人物,

不落下风,

成了朝堂上最靓的崽,

令整个朝野瞩目,

为之震撼不休。

清谈大会上头,

萧衍被范缜的才识胆色气度,

深深折服,

下令提拔他为尚书左丞职务,

而对于崇佛一事务,

当下也冷淡了几许。

(二

十年弹指而逝去。

普通六年度,

昭明太子不幸薨逝,

石头城里头,

百姓痛哭载道,

如丧考妣,

眼泪刷刷地流。

多年以来,

太子勤政,

素有“恭俭自居,

仁柔爱人”之名誉。

他于鸿鹄苑中,

筑有一清简书阁,

题名“古玄圃”,

收藏天下书册三万卷,

并引纳饱学之士,

以“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的标准,

选录周代至今的诗文辞赋,

编撰《文选》一书,

浩浩荡荡共三十卷数。

一时之间,

梁朝名才云聚,

文风鼎盛,

晋宋以来,

从未有过之举。

按历史记录,

梁帝萧衍不胜哀痛,

他膝下皇子,

除了豫章王萧综,

尚属年幼,

为了防止有心人利用,

拥立萧综为太子,

萧衍诏令豫章王,

领镇北将军,

徐州刺史,

镇守彭城地区,

并命陈庆之持假节,

率领二千人马,

沿途卫护。

忽一日,

正准备为昭明太子送葬的时候,

昭明太子萧统,

从棺木里醒苏。

萧衍又喜又惧,

便细问缘故。

昭明太子答复,

其本已亡故,

魂魄也到了地府。

地府府主,

形似阮郁,

特设宴叙旧,

并促膝交流。

地府府主说其命不该绝,

令其还魂去,

同时为其增加三十年阳寿。

“阮郁,

地府府主?”

萧衍内心一百个疑问符。

“是的,

父皇,

他还说,

你将很是长寿,

足有八十多阳寿。”

要知道古代七十古来稀,

皇帝八十多阳寿,

绝对是世上罕有。

萧衍自然是欢欣鼓舞。

萧衍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序,

其当和尚的念头,

自此也更足。

后续,

萧衍出家为和尚,

昭明太子则顺利登基,

坐上了皇帝位属。

萧衍则为太上皇人物。

昭明皇帝诏令豫章王,

领镇北将军,

徐州刺史,

镇守彭城地区,

并命陈庆之持假节,

率领二千人马,

沿途卫护。

一行人行经半月之久,

到达彭城地区,

自是歇息整顿,

交接边境诸项军务。

祖老大随平北将军、原徐州刺史昌义之,

曾数度抗击北魏之寇,

升威漠将军职务,

(镇外将军第十四班,

总计二十四班,

班高为尊,

领骑兵校尉,

此刻也正驻守彭城地区。

两人多年未见,

日日在驿馆相聚,

谈天喝酒,

好不快活风流。

祖老大也数度带庆之,

到他的城北军营转悠。

两人谈起边境战局,

祖老大豪气干云语,

“彭城乃淮北第一重镇,

南北朝环绕它割据多年度,

它也一直控制在北魏手里头。

我都不知道有多少年度,

两军交锋战斗,

老子驰骋在城下,

只能望城兴叹,

不胜唏嘘!

要不是去年度,

北魏宗室,

彭城守将元法僧,

献城投降大梁国度,

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去。

可见当今北魏朝局,

是多么的恶劣之处。”

庆之点了点头,

嗟叹语,

“北魏幼帝孱弱,

胡太后垂帘,

朝政混乱,

鲜卑贵族奢靡成风,

挥霍无度。

胡太后,

大兴佛寺庙宇,

听说洛阳城里外头,

就有上千座庙宇,

还敕命在皇宫西南,

划地数十亩,

修建永宁寺庙宇,

劳民伤财,

穷奢极侈,

专供皇家礼佛之处。

据说寺中有座九层浮屠,

高达五十丈余,

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雕梁画栋,

堂皇丽富,

塔顶梵钟,

镶金饰玉,

早晚钟鸣赫赫,

洛阳城外百里可闻,

佛事浓郁而深幽!”

“庆之,

是不是北伐的大好机遇,

就要来喽?”

祖老大一脸的跃跃欲试样模。

“我看没有那么容易对付。

他们虽有够乱的,

但自保足够,

而我方将士兵卒,

偏安多年度,

却没有反击的斗志和筹谋”,

庆之摆手叹语。

“他奶奶的,

那老子想建功立业去,

当大将军,

要等到什么时候?”

庆之眼笑眉飞,

一拍他的肩膀语,

“别急,

总有你吐气扬眉的那天时候!”

月余后,

庆之见豫章王在彭城地区,

已安顿得差不多了,

正准备请辞,

却在驿馆,

被风尘仆仆赶来的祖老大,

阻拦了下来,

随他而来的,

还有几个亲兵士卒,

和一个被麻绳绑缚的奴仆。

庆之大感惊异,

这个仆人有点眼熟,

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此人物。

祖老大将他大力一按,

跪在地上,

呵斥语,

“还不快快将你所知之事务,

细细交代清楚。”

他对庆之解释语,

“这是城西斥候抓到的,

此人行迹鬼祟,

实在令人怀疑到极度。”

那仆人畏畏缩缩语,

“小人是豫章王的亲随,

领命送信去,

什么都不知道,

求大人饶命宽恕。”

“送给什么人物?”

祖老大一边将搜出的信函,

交到庆之手。

“小人实在不清楚,

只知道城西二百里,

有一符离镇,

信交给镇东的绸缎铺铺主”,

他兀自战栗不休。

二人见他不似作伪,

倒也问不出什么事务,

对视一眼,

祖老大命人把他压回军营去。

那封信还有火漆封泥,

祖老大见事态不明,

还未曾拆过信书。

陈庆之小心地裁开它,

被信的内容吓了一跳,

只见信上,

抬头:“临淮王元彧容禀”,

落款“南齐萧综拜上”,

内容越读越是心惊,

这和当初元法僧献城南降,

有什么两样模!

两人均知事情紧急之处,

祖老大连忙回军营集结,

庆之则赶紧书写了数封急信,

分别给建康城的梁帝——

如今的昭明圣帝萧统,

临近边城各太守,

以及握有重兵的豫州刺史等人物。

刻不容缓,

庆之率领手下亲兵,

亲自包围刺史府,

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

豫章王早已楼空人去。

也许是他有所警觉,

发现了仆人被捕,

也许是庆之这边,

有人将风声走漏。

庆之率马直往西城门而去,

听守城士兵说,

豫章王带着数骑,

匆忙出城去,

不过是半个时辰前的事务。

庆之只带领二十精骑,

每人配备两匹战马,

星夜直追,

终于在涡水南岸,

望到了豫章王一行人的踪处。

他们此时正在强渡涡水河流,

河面仅有十丈宽余,

闻得马蹄声语,

赶紧将踏过的木桥,

逐节破坏清除。

陈庆之朝北大喊语,

“豫章王,

皇上对你多有期许,

您为什么要献城降魏去?”

此时涡水茫茫,

疾风呼啸,

庆之的质问,

回旋飘荡在江面上头,

如洪洪钟声,

深沉扬悠,

直击人心府。

“哈哈,

期许,

真是好笑,

他不一刀杀了我,

就像对我的亲生父亲那样,

就好喽!”

萧综袍袖翻飞,

鬓发散乱,

已先一步踏上北岸处,

才转过头来答复。

庆之也曾听闻,

这位二殿下的身世谜团,

勉力劝语,

“陛下从未这么想过,

他待您一向仁慈宽厚。”

“不,

自从太子哥哥死后,

石头城里头,

就再也没有我的亲人喽”,

萧综坚决语。

“那您就不念及,

陛下多年养育之恩不?”

“杀父之仇,

不共戴天,

难道我还要对他,

感恩戴德,

永世记在心头?

他这么多年度,

不过养虎为患,

妇人之仁,

惹天下人耻笑侮辱!”

“那你可清楚,

现在的皇上,

可是你大哥昭明圣帝?”

“我大哥昭明圣帝?

他死而复活喽?”

“是啊,

难道你一直被蒙在鼓里头?”

“太好喽。

可是我已经背叛朝廷,

再去回去之路。

我也无脸再求大哥宽恕!”

庆之深知大势已去,

涡水北岸,

正是临淮王军营处,

只好勒转马头,

抢先一步,

回到彭城里头,

早做防范之举。

北魏临淮王元彧,

在接济豫章王后,

对边境兵力部署,

早已摸得一清二楚,

立马率领四万大军士卒,

一路朝彭城逼近,

并沿途将北魏失地收复。

陈庆之深知,

豫章王临阵倒戈,

敌强我弱,

军心不稳,

只好以持假节的身份,

率领彭城主力一万大军,

突出包围,

连夜斩关后撤,

再与豫州刺史合兵一处,

边境线收缩至宿豫城地区。

返朝后,

庆之脱簪请罪,

昭明圣帝萧统,

虽对豫章王的行为,

沉痛不休,

却没有加罪庆之,

反而对他大加慰抚,

并对他的领军能力,

赞赏有加,

称他“果决善谋”,

并擢拔他为绥关将军(第十班职务。

出身寒门的陈庆之,

自此迈入了戎马之路,

并成就,

“白袍将军陈武侯”的传奇生旅。

(三

昭明二年度。

阴山下的鲜卑军民,

因不满皇室迁都洛阳地区,

爆发了六镇起义,

由此引发了内乱不休。

被胡太后引狼入室,

前来镇压叛乱的人物,

北秀容川契胡酋长尔朱荣,

趁机夺取政权,

在洛阳城北黄河边,

溺死胡太后与幼帝,

并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二千人余,

抛入河中去。

一时之间,

河道壅塞,

流血漂杵,

朝野为之震恐,

百姓人心惶惶,

都道他是“董卓再世”,

史以“河阴之变”称呼。

此时候,

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

带领数十骑人马,

投奔南梁国度,

他正是北海王元颢这人物。

只见朝堂上头,

文武大臣分跪于两侧处。

一位面目异于南人的高挑男子,

居中站立,

着小袖及膝杏黄短袄,

靛蓝细褶裤,

尖角鹿皮靴,

头戴远游冠,

肤白深目,

右耳穿双大金环,

正声泪俱下,

请求皇上为他出兵,

助他北归称帝主,

剿灭权贼尔朱荣之流。

事成后,

愿认大梁为宗主之国,

割地纳贡臣服。

南梁昭明圣帝萧统,

坐于正北御榻上,

着明黄皮弁服,

听闻北海王的请求,

一时难下抉择,

很是结纠。

萧统之父萧衍年轻时候,

作为南齐将军,

曾数度抗击魏军,

有胜有输,

也曾稍稍阻碍过,

孝文帝南伐的脚步,

他不是没有收复中原的野心壮举。

登基后,

随着岁数渐长,

他渐渐清楚,

北伐成功的可能,

是微乎其微的程度。

南北远隔多年度,

北方二百年来胡汉杂处,

民风彪悍,

早已不是当年度,

晋室南渡,

祖逖立志收复河山时的民心所向之处。

而南方数代经营,

文明昌盛,

但多年以防御为主,

民心思安,

更是缺少勇悍不畏死的兵将勇卒。

可是北海王率众来归,

就这么投闲置散,

似乎也说不过去。

而现在南梁昭明圣帝萧统,

初登皇帝位属,

正是大展宏图之时候,

他对北海王着意抚慰后,

先请他去偏殿歇休,

遂向朝臣询问意见何如。

尚书令袁昂,

戴进贤冠,

着青饰领缘绯袍,

起身语,

“如今北方时局混乱,

诸王并立,

更有尔朱氏狼子野心之人物。

北海王并不占据正统,

无粮无兵卒,

贸然出兵,

若败了,

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若侥幸胜了,

又怎知他日,

会不会翻脸无情,

反咬一口,

不如坐山观虎斗。”

众臣随即附和话语,

有说胜算不大,

有说劳民伤财之举。

萧衍之弟大司马萧伟,

戴笼冠,

着绛纱袍,

却反对语,

“诸位切不可过分保守!

自孝文帝逝去这三十年来,

接连几位少帝掌权,

皇室动荡,

无心南伐,

是以南北无大战,

只有小摩擦不断,

将帅无进取贪图享受,

军士懈怠玩忽职守。

可是谁能保证,

那尔朱氏不是下一个拓跋焘,

还记得元嘉之祸不?

刘寄奴是多么的英豪盖世,

他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

却被拓跋佛狸,

攻到了石头城外头,

隔水相望,

建立行宫处。”

左卫将军兰钦,

赞成语,

“鲜卑族骁勇善战,

如何不趁此大乱,

挥师北上,

说不定能收复河洛失地故土,

再不济,

也可给他们添上一把火,

加加油。”

领军将军曹仲宗,

却语,

“元嘉草草,

宋文帝刘义隆,

之所以祸水南引,

正是因为他仓促北伐之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晋室南迁以来,

何曾有北伐成功的先例,

远有祖逖、桓温、谢安,

近有刘裕、檀道济、王玄谟,

他们或雄才大略,

或深谋远虑,

或勇猛过人,

纷纷功败垂成,

壮志难酬。

如今,

又有何人务,

能担当此等重责职属?”

陈庆之起身躯,

趋前于中道,

郑重下拜语,

“庆之愿领将令,

随北海王,

挥师北伐去。”

众臣哗然,

有震惊,

有摇头,

有深虑,

有鄙夷,

有恼怒。

三年前,

庆之持假节,

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

没想到豫章王临阵倒戈,

伙同魏军来犯,

庆之临危不乱,

斩关夜退,

所辖部伍,

幸免于难,

初初展现他的军事才术。

一年前的时候,

庆之再度持假节,

与领军将军合力进攻涡阳地区。

当时魏军率五万之众,

前来增援,

来势汹汹,

曹仲宗欲撤军,

庆之立节仗于辕门,

陈述利害,

并亲率二百轻骑,

夜袭拔下四座魏军营垒,

后梁军气势如虹,

逐一攻破敌军伍,

占据涡阳地区。

庆之因功,

受封为平寇将军职务,

(第十二班职务

关中侯。

昭明圣帝萧统暗中明了,

北伐是父亲多年夙愿,

也是自己的心绪,

又想起了地府府主对自己的话语:

“收复故土,

一统神州,

万民之福,

千秋明主。”

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又怎会放过去,

探问语:

“庆之,

你可清楚,

此战必要孤军深入,

困难重重,

你可有什么良谋?”

“不敢劳动倾国之兵,

望于中军里,

抽调两千精骑,

一千弩兵,

一千工兵,

其余人马,

愿于淮河北岸诸军里头,

招募勇猛不畏死之人物。

愿效仿霍去病冠军侯,

以战养战,

轻车简从,

直捣洛阳敌都”,

庆之朗声语,

“望能使命不辱!”

大臣中纵有那反对之徒,

或疑虑之徒,

都被他的豪气胆略,

给震慑住。

要知道他这么做,

无疑于自断退路,

纵然侥幸赢了几场,

前途也是一片渺茫,

九死一生之举。

度支部尚书周延正色语,

“若陛下准允,

度支部将极力配合,

五千匹战马,

万人的弓箭刀枪、盔甲战铠,

三个月的粮食马料,

还是供应的住。”

“甚好”,

萧统颔首语,

“陈庆之听令,

朕赐你持假节,

领拓远将军,

都督青、徐、豫、兖、冀五州军务,

护送北海王北归称帝趣。

(第十六班职属

北伐将卒,

一律先赐予黄金十两,

大军开拔后,

按功劳等级,

另做封赏之处。

望尔等戮力同心,

矢志不移,

早日踏平河洛地区。”

庆之自是领命谢恩去。

(四

是年夏秋之交,

淮水两岸,

西风仍暖,

秋草正肥庶。

正是:

大漠穷秋草正庶,

健儿队队马飞戊。

千旌耀日争前路,

羽扇临风效一举。

极塞黄尘消鬓头,

满山红叶扑征服。

南军北望洛阳口,

落照长河且驻足。

之前的时候,

陈庆之奏请昭明帝,

允许他从各军中挑选人才,

打造一支军伍,

人数不用多,

全军上下均穿银甲白袍衣服,

上战场时候,

让敌人以为天兵天将来临,

不战而溃去,

或者一触即溃去。

昭明圣帝从这场战争中,

看出了陈庆之高超的军事才华,

思索片刻后,

下旨准奏,

命令各位将领允许陈庆之挑选士兵,

但数量限五千人。

陈庆之跪谢圣恩,

着手组建一支类似天兵天将的常胜军队伍。

回到自己宅府,

陈庆之召集相关人物,

跟大家讲述,

皇帝同意他们组建一支常胜军伍,

大家均欢欣鼓舞。

于是乎,

开始紧锣密鼓,

制定选拔、练兵计划与部署。

他们商量出士兵标准:

身高七尺五,

不胖不瘦,

张弓可以三石以上,

武艺高强,

反应敏捷,

会骑马(有车但少石油,

善使枪(近代化步枪机枪,

嗓子好(高音喇叭配足。

这些标准,

其实就和五百名亲兵,

差不离谱。

士兵统一标配确定为:

银盔、银甲、银面具,

白衣、白袍、白马、白樱枪,

长剑与现代枪。

他们一边从全国百万军队中选拔,一

边到处贴告示招募,

并许诺推荐成功者,

赏银十两之巨。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

经过层层筛选,

也招募到了近万人物,

于是开始练兵,

并不断淘汰,

目标是练出五千名精锐士卒。

首先是练急行军,

从早上跑到晚上,

中途休息不得超过三次,

连跑一个月,

受不了可以离队伍。

跑了一个月下来,

竟跑死十几人物,

两千多人受不了自动离队去。

其次就是骑马和射箭射枪两样,

上午练射箭射枪,

下午练骑马,

先练一个月,

接着第二个月,

练骑马射箭射枪,

两个月后考核,

骑马射箭射枪在八环以下的人物,

一律淘汰走。

这一场下来,

摔伤的、不达标的人物,

也淘汰近两千人下来,

队伍就剩了六千人数。

接下来的训练就是长樱枪,

直接训练两个月,

两个月后,

旁人用墨汁浇来,

士兵用长樱枪防御,

身上超过三滴墨汁的,

淘汰开去。

这一轮下来,

误伤的、不合格的,

又淘汰数百人余。

接着就是练剑法,

剑为长剑,

长枪为主要器物,

远距离攻击是适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运气遥控器 行走诸天的漫画家 斩破空宇 绝世唐门 异界强兵 武猴 化学炼药师 冠绝天下 表面圣母 伏天剑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