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投降(1 / 2)
薛嵩是薛仁贵之孙,生于幽蓟,是典型受排挤的河北汉人。
安禄山起兵,薛嵩便跟随安禄山一起南下,若是按照正常历史,薛嵩是直到史朝义身死才投的唐。
由此也可见,关陇世家对河北地区的打压之深。
当然,更令安庆绪感兴趣的,则是睢阳二字。
但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张巡誓死守睢阳的故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
打下睢阳,自此一路南下横行江淮,则可以彻底断掉唐廷财源,这是薛嵩等人支持南下睢阳的观点。
当然,反对的人理由也很充分,燕军多是北方士卒,不适南方气候,与其大军围困一城,不如先下太原,彻底打通河东一道,进而威逼灵武,直捣黄龙。
朝会前,安庆绪还只想着系统的任务,思索着该如何破太原之敌,但是如今听着大殿上的争论,安庆绪又忽然有了新的想法。
反正系统的任务是征服太原,又不是只征服太原。
“众位卿家所说都有道理。”
安庆绪坐在龙椅之上,深沉开口道:“太原乃河东重镇,唐廷北都,亦是唐廷威胁我河北腹地的钉子,不可不除。”
“当然,睢阳是江淮门户,是唐廷赖以苟活的依仗,也决不可轻言放过。”
“既如此,朕决定由忠武将军领兵三万,支援节制睢阳尹子奇部,朕自己御驾亲征太原,不拔除此毒瘤,誓不还都!”
此言一出,观风殿上瞬间寂静的针落可闻。
一众文武,不论是那些自安禄山起兵就跟随南下的,还是中途投降过来的唐廷文武,均是两眼发直地看着龙椅上的那道身影。
甚至还有人不顾殿前失仪,抬手揉了揉眼睛,想要分辨龙椅上的那张脸还是不是他们所熟悉的那张脸。
毕竟安庆绪之前是个什么性子,他们都是清楚的。
之前安禄山在的时候,安庆绪都没上过几次前线。
现在安禄山死了,安庆绪竟然有胆子御驾亲征了?
安庆绪的目光在大殿上的文武身上扫过,虽然众人的表情大差不差,但却始终无人出来表示反对。
毕竟燕军本就是打出来的地盘,安禄山在没有重病以前,也一直都是亲征在最前线,亲征这种字眼在燕军,可以说是如同吃饭喝水一般寻常。
……
敲定基调,后面的细节就简单多了。
薛嵩那边或许还要麻烦一点,毕竟三万军卒,兵种分配和后勤物资还需要一点时间。
但安庆绪这边就简单多了,御驾亲征,除了新组建的龙骧北卫,以及一些随同亲信谋臣,其他的人安庆绪一个都没带。
让严庄下去安排这些细则,安庆绪差人宣了工部郎中余恕进来。
余恕本是唐廷的工部员外郎,潼关沦陷之后,他因官职太低,并没有被李隆基和李亨带走,所以在长安城破之后,余恕便随大流一起投了燕军。
顺便还升了一级,成了工部郎中。
不过在加入燕军之后,余恕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多改变,在唐廷不过是一个从六品的员外郎,根本没有人重视他。
可谁也没想到,这新皇登基之后,头一批亲自召见的人,竟然就有他。
余恕哆哆嗦嗦地进了大殿,好不容易在宦侍的引领之下走到了大殿中央,两条腿便再也支撑不住直接跪在了地上。
他可是知道,燕军向来是杀人不眨眼,从皇帝到下面的大头兵无一不是如此。
“臣工部,工部郎中余恕,拜,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安康!”
“起来吧。”
安庆绪挥了下手,示意余恕起身,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道:“召你前来,是朕这里有一样兵器,想让你打造出来,你且看看。”
说完,安庆绪给大殿一侧的宦侍递了个眼神。
宦侍手捧一张黄色宣纸走到了余恕面前,将身子弯下。
余恕也给宦侍躬了下身子,随后才一头雾水地拿起那张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