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统一认知只争朝夕(2 / 2)
“豪横啊!”
常德华赞叹一声,“以前我在区上的小学念书的时候,每天带一竹筒糙米去学校食堂蒸饭。
下饭菜就是两片酸菜,干巴巴的,没有一滴油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家里能给我一勺猪油,让我带上一点我姐做的豆瓣酱,拿到学校食堂去蒸了当下饭菜吃,那该多好啊!”
在这个时期,大家的日子过的都很艰难。
尤其是学校里那些半大小子,他们当中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人,家里每天还会给他3分钱,让他在学校里打上一份水煮白菜、或者是素炒莴笋之类的下饭。
但大多数的学生家里,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他们带到学校里的菜,无非就是几片酸菜,或者是一勺特别特别咸的自制豆瓣。
要是能用猪油炒一炒酸菜。
或者是在蒸豆瓣的时候,往里面加上几滴猪油,那生活水平,就已经能够超越了90%的同学了。
要知道,一个人长期缺乏油水的话,不但能造成他的饭量很大。
而且在上茅房的时候,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但即便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家里都达不到,没法替他们实现。
所以以前常德华念书的时候,他心心念念的事情,就是能吃上一勺充满油腻腻的猪油蒸豆瓣
“都会有的。”
韩晓康抬起头,“其实咱们这些年风调雨顺,再加上生产关系的转变,使得原本很低效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按理说乡亲们的日子,是不会过得太过于艰难的。大家伙没发现:前五六年的时候,社员们的地,基本上都是各自耕种,顶大也就是和互助组的同伴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所得?
那时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养了不少的鸡鸭鹅,也养猪养羊。
所以在五六年前的时候,生产队的社员们平时想吃点肉,其实并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
韩晓康不敢说的太深入了,但是把道理给在场的人是说明白了的:“以后我们在这山里,只要我们一直保持低调做人做事,就不用出义务工,不用上缴三级提留款,没有各种附加费,也不用交公那啥。
更没有人来对我们指手画脚,要求今年我们种油菜,明年又要求我们种黄麻。
我们自己开荒种地,自己选择想种的庄稼。口粮、菜籽油的来源问题,其实解决起来并不困难。
平常再打打猎、多养一些家禽家畜,就足以保障自己的肉食供应了,只要我们大家伙儿不偷懒、舍得干,还怕不能自给自足?”
“是哦.”
常德玉双眸中泛出希望的光芒,“我们在这里可以轻装上阵,每一滴汗水,都能带来我们想要的回报.呀,这种日子,那可就太舒服、太自在了!就算给个神仙也不换呢。”
常龙磬双目微闭,把前前后后的因果仔细梳理了一遍,似乎有所感悟
而周健是出身于富字辈家庭,在他的基因里,本来就流淌着勤俭节约的血液。
其实他自个儿家,为什么后来过得那么贫困?
受过良好教育,又被良好的家风调教过的周健对此,自然是有着他的认知的,只是他不敢说出来而已。
如今大家伙儿在山里没待多久,就能够达到三天两头吃上肉、平常粗粮糙米管够的生活水平。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在这山里生活,大家没什么负担,属于轻装上阵。
而要想继续保持住这样的生活水准,甚至是在这个水平上,还想大踏步提高的话。
那低调做人,勤恳做事,这就是必须要坚持做到的两点。
缺一不可!
现在大家统一了认知,定下以后的发展基调,接下来就是甩开膀子干活!
各自都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存之地,抓紧时间把这个小农庄建设好、尽量把家底用的厚实些。
毕竟穷家破户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低。
只有兜里有钱,家里有粮,鸡鸭鹅多多的、肥猪肥羊满圈,大家活起人来,才有底气。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
因为拥有了毛驴,知道干活的效率能够倍增的周健,到阿菊这边帮忙沤肥、再把化粪池盖子打开,把里面的汤汤水水,都搬到后院的地里面去,给玉米红薯还有套重的大豆追完农家肥之后。
然后便兴冲冲的牵着两头毛驴,拉着韩晓康最好的木头竹子,到刘洪东上面帮忙开荒、新建房屋去了。
现在在刘洪东那边,也是六畜兴旺,养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一刚开始进山的时候,刘洪东原本就带过来4头种猪。
后来韩晓康和周敏出去,又弄回来6头小野猪。
刘洪东从中挑出2头生长的最健壮的野猪留种,剩下的其余四头野猪,因为它们的野性难驯。
所以刘洪东干脆一刀把这些野猪,都给阉割了好育肥。
不但如此,刘洪东在养殖场里现在又孵了20来只小鸡、20只小鸭子。
另外考虑到养鹅吃草比较多,喂的饲料少一些,因此刘洪东还养了十几只小鹅。
现在在刘洪东那边,种猪育肥猪个头还小,加上鸡鸭鹅都是些雏苗,目前还吃不了多少粮食。
主要还是靠出去割草、挖芭蕉根茎,找野木薯之类的饲养它们。
但是随着这些小家伙儿越长越大,到时候它们的食肠也会越来越大,就靠畜牧站每个月,拨给4头种猪的那点饲料用粮,哪够用?
所以周健才会这样急不可耐的顶着烈日,连午休都顾不上了,赶紧牵着毛驴过去开荒。
大家都着,急啊!
真的是恨不得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成驴使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