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诗人,文青(1 / 2)
第219章 诗人,文青
“你还知道回来?”
甫一见面,学艺近三年的阿尼尔被白萌萌一顿胖揍,毫无还手之力。
这就再次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武力值,有时候是相对的。
几下妙手空空,一块石头,就收拾了一帮小偷的阿尼尔,面对比他还要矮上一头的白萌萌,犹如老鼠见了猫。
兴不起一点抵抗的念头。
“我不是常有写信的嘛……”
“写信?会写信了不起噻,大领导还有假期呢,你就不知道回来看看。”
“师父说,要心无旁骛……”
“那你还回来爪子,陪你师父过好了噻,你个瓜脑壳,不会拍张片片?”
“萌萌,我错了!”
“哼!有没有礼物带回来?”
“有!有……你看,都是你喜欢的。”
“这还差不多,那些是甚?”
“是阿卡的,师父给他的,我都带回来了,对了,阿卡呢?”
“一早就出去了,说是参加什么诗人的演讲会,神秘兮兮的。”
七七年以后,有一个瞩目的社会现象,那就是文学在全社会的大爆炸。
尤其以社会问题为主题的作品。
有史以来,文学直接的社会效应还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全民瞩目的程度。
这种状况下,文学作品的数量逐年骤增,各种文学杂志也纷纷面世,作家这个行业,突然变得异常地吃香起来。
一时间,“作家”“诗人”多如牛毛。
其间,真正的文人、学者自然不少,但也不乏学无所成,以“文学”为纯粹谋生手段的混水摸鱼者。
他们丢下工作,撇下妻儿。
夹着成堆的废稿和敷衍的退稿信,长年周转于各编缉部之间,中魔一般。
一脸宗教般的狂热。
这些人里面,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别有用心者,也有为所谓文学所误,半懂不懂的,爱的近乎失去理智者。
为了迎合这种文学的狂涛巨浪,许多文学单位的报刊杂志,纷纷办起了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文学讲座”、“刊授大学”、“函授大学”……以此满足和吸引成千上万,日益增加的文学青年。
虽然收费不低,但依旧蜂涌如潮。
更有甚者,由某些主办单位出钱雇用的一些已经出名的“作家”,到各地去进行演讲,犹如走穴,竟也场场爆满。
有人说过,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跟经济有关,这类“讲座”亦不能免俗。
他们不但售门票,还常常兼售演讲者本人的作品,如有了如此变现办法,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非浅。
此时的黄原,由于原西模式推广,无论农业还是经济,都有了瞩目成就。
犹如西北明珠一般耀目。
如此景象,自然不乏讴歌者,再加上有历史原因形成的独特地位加成,黄原,自然成了文艺工作者们活跃的地方。
刚转过年,省作协《山丹丹》文学月刊的讲座在黄原地区搞面授活动。
前来讲课的人里面,就有着名老作家、省作协的副主席黑白和新近冒出来的“第五代”诗人古风铃。
说他新进,确实出名不久。
以一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短诗探路,随即好评如潮,反响热烈。
随后,他又战战兢兢的先后发出两篇。
犹如狐狸过冰河,且听且渡。
见仍无人跳出来指责和批判,古风铃判定未知作者已经湮没于那场洪流,终于放下了担心,彻底的胆大了起来。
之后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两年不到,凭着那半本残诗,古风铃享誉全国,俨然新生代诗人代表,也毫无阻碍的当上了《山丹丹》的主编。
黑老曾经在原北县写作。
他凭借一本《太阳正当头》享誉文坛,其人又是田福军老朋友,所以,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黄原地区去年初就成立了文联。
此次文学讲座活动,就是地区文联协助《山丹丹》编辑部一起搞的。
黑老亲临,地区文化局也出面了。
客人到达的当晚。
田福军就以地委和行署的名义,在黄原宾馆宴请了黑老一行人,现场出席作陪的有管文、卫、体的副专员,也少不了地区文化局长杜正贤和文联副主席——诗人贾冰。
杜正贤女儿杜丽丽已经是《黄原文艺》的诗歌编辑,又师从贾冰,她作为此次具体安排活动的工作人员,也参加了这场隆重的宴会。
为了安排好这次活动,地区文联特意在黄原宾馆包了两间房子。
房子紧邻黑老他们的楼层。
贾冰和杜丽丽各住了一间,也各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