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六叔与六婶(1 / 2)
正当王金发愁的同时,却不知道无线总部大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内,有一个老人正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也在发愁。
方宜华端着几份报表走进了邵一夫的办公室,问道:“你在看什么?”
“呵呵,我在看天霖家那小子。”邵一夫用着一口流利的国语苦笑着说道。
邵一夫自小在上海长大,后来又跟着哥哥去南洋创业,一口英语倒是学得有模有样,不会英语可在南洋混不开啊。可惜邵一夫直到五十来岁才跑到香港打江山,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他在香港呆了二十多年,粤语还停留在听的阶段。这时候的邵一夫在外面演讲,为了表示亲民,都事先找人用粤语把稿子通读一边录下来,他一遍遍的跟着念跟着学。
至于总经理的职位,却是此时的利孝和虽然还是无线的董事局主席,但是由于身体原因,绝大部分权力已经交了出去。邵一夫身为无线的大股东,直接当仁不让的坐上了总经理的宝座。
“王金?他又干什么了?”方宜华疑惑的问道。
“没事……”邵一夫摆了摆手,走到办公桌后坐下来问道:“你昨天去见天霖,他没答应?”
邵一夫之所以发问,并不是方宜华没把昨天的事晚上回家告诉他,而是这一对“夫妻”根本就没有“同居”。邵一夫在新家坡可是有一个明媒正娶的老婆的,方宜华只能算是一个“小妾”。不过这方宜华倒也硬气,没结婚的一对男女怎能住在一起?所以两人各住各家,平日一起到电视台或片场上班。只有周日方宜华才会驱车赶到邵家,和邵一夫共进午餐,然后逗留几个小时离去。
“嗯!说什么儿大不由娘,儿子的事儿子做主,这个王天……”方一华摆了一下头恨声应道。
“哎——”
邵一夫落寞的叹了一口,打断了方宜华的话,接着说道:“好一个儿大不由娘啊。”
邵一夫这个儿大不由娘,说的却不是王金,而是邵氏影业和邵氏院线。
这几年香港电影的票房是越来越高,可是高票房的电影属于邵氏的却没几部。尤其是近两年,邵氏竟在黄金档期上屡次输给了嘉禾。这让邵一夫这位自喻为东方好莱坞主人的心中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难道,邵氏真的要衰落了么?
邵一夫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却对此毫无办法。
邵氏的衰落,不是表现在其每年产片量的减少。刚好相反,它今年的产片量猛增,仅上半年就上映了二十部电影。
这是什么概念?嘉禾集团旗下的嘉禾影业,上半年仅仅出了三部电影!
对比悬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就是邵氏一直坚持的大片场制度造成的恶果。
人性是贪婪的,大片场制度导致导演缺少积极性,从而导致邵氏上映的电影大部分质量低劣,电影质量低劣造成上座率低下,上座率降低造成单部影片上映天数减少,上映天数减少就必须拍更多电影来弥补片源的稀缺,而为了拍更多电影就必然会减少单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制作成本减少之后又会导致电影质量下降。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一个让人非常恶心的恶性循环。
而邵氏院线十多家电影院就在那里放着,不放电影每天都得亏钱,所以邵氏又不得不增加影片产量,以满足自身院线的需求。
邵氏影业与邵氏院线两间公司,就如两只互相咬住对方尾巴的毒蛇,一步步等着把对方毒死。
邵一夫就是想改革,可一看手心手背都是肉,切哪一边都舍不得啊。
善于察言观色的方宜华怎会不知这时邵一夫心中所想,忙放下手里的报表,走到邵一夫背后揉着他的肩膀安慰道:“六哥,这往后几十年,电视也要发展起来了。这电影要抓好,电视也要抓好,只要搞好了其中的一样,我们照样处于不败之地。”
这方宜华话说得好听,可这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在说我们还是专心搞电视台吧。邵一夫这人精怎会听不出来,不过这枕头风已经听惯了,他也没答话,就随方宜华说吧。
要说这方宜华也是个人精,她本是南洋的一个歌星,后来跟了大她二十多岁的邵一夫。1969年来到香港以后,就进入了邵氏影业做起了幕后。这女人从最底层的职业做起,因为心知肚明的关系,不到一年时间就掌握了邵氏的财政和采购大权。
不过这个事业顺风顺水的女人这时却惹到了一个人,就是后来的嘉禾老板邹汶怀。当然,那时的邹汶怀只是邵氏影业的宣传主任。不过,可不要小看他,邹汶怀在邵氏当时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而当时邵氏的总经理,竟然只负责影片的发行。
现在这么牛的一个人物,竟然被一个女人管住了财政和采购,这不是被架空了么?
而在此时,邹汶怀也发现了大片场制度的弊端,向邵一夫提意见,想修改成分红制度。不过可惜,邵逸夫一生遵循的“独资干事业,赚蚀都自负”的经营之道,又怎么会答应这个意见。
终于在忍了一年之后,加盟邵氏十二年的邹汶怀携两位好友何惯昌、蔡咏昌与邵一夫分道扬镳。
只是没想这下正随了方宜华的意,从此以后她就替代了邹汶怀在邵氏影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成了邵氏的制片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