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不死不休(2 / 2)
一个愚蠢之人罢了,从第一次苍城会盟开始,吴国皇帝就表现得非常傲慢,丝毫不将其余的诸国放在眼里,仿佛没有吴国会盟就进行不下去一样,就算是皇帝之尊,平日里无人敢违逆,也不该将这副臭毛病带到苍国来。
杨沐要让诸国皇帝知道,让他不爽的后果,很严重!
没过一会儿,吴国皇帝就真的走了。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吴国的这次会盟之行,算是到此为止了。
与其在这里受辱,遭人鄙弃,还不如提前回国布局,应对接下来的诸国围攻。
尽管希望渺茫,但是仍然要挣扎一下。
至少,可以将一些后辈送出吴国,谋一条后路。
吴国皇帝走了,商谈还得继续。
以楚国为首的西南诸国,纷纷表示要出兵,并且初步分了一下战区。
谁也没想到,会盟商谈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对吴国的处置。
本来,大家讨论只是哪些国家该得地,哪些国家该得财,与吴国没有多大关系。
但是,吴国皇帝贪心不足,自己跳出来作死,能怪谁呢?
最后,话题重新转移到晋国的处置问题上来。
土地和财富,都有了一个大致的划分。
综合起来,能够分地的一共有八个国家,分别为阮、魏、曹、兰、苍、楚、康、云。
其中,晋国的陈步关以西归为阮国、魏国、曹国、兰国,这四个国家共占。
中渡河以东,归为苍国、楚国、康国、云国,这四个国家共占。
王畿之地,则是诸国都有权力处置。
至于第一次苍城会盟中,一起谋划出兵的莽国,则是因为没有实质战果而被排除在外,只能够分得财富。
“无可辩驳,我苍国乃此次伐晋之战的最大功臣,若是没有苍国一力促成会盟,又在颓势之际力挽狂澜,何有今日会盟之事?恐怕这个时候,诸国正疲于应付晋国军队,到了灭国之边缘。”
杨沐振振有辞,在争夺地盘的时候,他必须要寸土不让,哪怕只多得一城,也相当于苍国军队少死很多人,其作用不亚于一场大战。
特别是王畿之地,它位于天下中心,不仅是战略咽喉之地,更是以后苍国迁都之后,皇城的屏障,位置十分的特别。
“苍皇此言差矣,谁都知道这次晋国大败,其一是各方牵制导致晋军兵力分散,其二是晋国昏君无能,自寻死路。要说功绩最大,朕反倒觉得晋国那个昏君才是最大的功臣。”
“不错,黄毛小儿都知道,马儿有四条腿才能奔腾四野,论说出力,参战各国都功劳不朽,但是朕试问一句,哪一国有我楚国的投入大?哪一国有我楚国的损失大?”
楚国皇帝亦是据理力争,他说的不错,这一次伐晋之战,死在晋国战场上的楚军总数就多达八十余万,如果再加上死在吴国境内的楚兵,恐怕得有一百多万。
这个数字,哪怕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承受得起的。
毫不夸张的讲,在接下来对吴国的战事中,楚国能投入的力量,并不会比莽国多。
所以,楚皇这么大的反应,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从来都不会因为同情就发生任何的改变,在楚国皇帝说出这一番话后,立即就遭到了其余诸国的反驳,无非就是说楚国的伤亡是贪功冒进,自食恶果的结果,不该成为要求占得更多土地的借口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