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燎原之势(2 / 2)
但是,没有办法,郑翰不敢将这句话说出来。
因为,世家大族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哪怕是他贵为皇子,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他们的意见,甚至不能用强硬的手段去胁迫。
“既然各位大人都主张议和,那就这么办吧。”郑翰挥了挥手,无奈道:“本皇子马上派使臣与苍国皇帝接洽,愿意割让南部的部分国土,以国库银两赔偿苍国的损失,愿两国休兵,重修旧好。”
“善。”
“大善!殿下能顾全大局,乃是我郑国之福。”
“迷途知返,总算为时不晚。”
世家大族的家主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一个个浮现出喜色,然后一起告退。
一群酒囊饭袋!
郑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去的背影,心里大骂,然后瞥了一下桌子上的信。
“来人,传令给西大营,即刻赶来皇城!”
……
十月初八,阳光明媚,秋风飒爽。
杨沐站在营寨上的瞭望塔,看着远处一片平坦的空地。
那里,有一群正在操练的人。
他们是义军。
但是,却不是原来由俘虏改编的义军,而是这些天康城的各个乡村,相继前来投奔的平民百姓。
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推翻郑国,成为一个苍国人!
对此,苍军士卒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些天前来投奔的平民有将近两万人,但是经过挑选,留下了其中的八千。
之所以要挑选,并不是对人员素质有什么要求,而是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这才几天的功夫,郑国的每一座城池都有农民起义,甚至连郑国皇城的郊外,都有很多农民成群结队的在城外徘徊,手里拿着锄头刀叉,鼓动着路过的百姓造反。
郑国一共十九座城算,按照每城一万人计算,就有将近二十万!
二十万起义的农民,已经成为了燎原之势!
当然,杨沐并不是要靠这二十万起义军灭亡郑国,说句不好听的话,一旦上了战场,这二十万人一起上,都还攻不下一座城池。
因为他们缺乏将领,根本没有成建制,人数一旦多起来,更加不容易指挥,就跟街头械斗差不多,一旦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只要正规精锐军摆好阵形,一个冲锋就能将之冲垮。
从某种意义上说,招收这八千人的本意也不是为了让他们上战场,而是千金买马骨,让整个郑国的起义军看到,自己背后还有依靠,所有的承诺都真实有效,并不是一份空口白牙的玩笑话。
“陛下,前线急报。”一名亲卫送来一个竹筒,交到了杨沐手中。
杨沐接过竹筒,在外面看了一下,竹筒的外面有一行字,写着六个字——面呈皇帝陛下。
然后,他取出里面的信,在最后一行字数了一下,正好也是六个字。
看到这里,杨沐点了点头。
这是一份真的军报。
因为,为了防止战线拉长,中途军报被敌军截获伪造,所以在卫忠全率军出发前,君臣之间就私下里商定了一个暗号,竹筒外面写了多少字,信中的末尾一行就多少字,否则就是伪造。
“三大军团,不攻打皇城了?”杨沐看罢,眉头微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