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平叛原则(2 / 2)
皇甫忠说完后,刘毅陷入了沉思。
听了皇甫忠的讲述,再结合脑海中原刘毅与他本人曾经的记忆,他惊讶的发现,所谓的雪洲竟然就是西伯利亚,而雪西便是西西伯利亚。
“那里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弱,导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再加上地理走势南高北底,总体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又水位高,易产生积水形成沼泽。”
恍惚之间,刘毅的耳边似乎响起了初中地理老师对西西伯利亚的介绍。
“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难题!”
沉默很久的刘毅,不得不发声感叹。
别说是此时的大汉朝,就算是21世纪的战斗民族,对北方的恶劣环境也一样束手无策!
目前,雪西五郡占地两百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约有北疆的六分之一,但人口却超过了三千万,约占北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北疆的人口之所以能达到一个亿,其根本原因是汉穆帝与汉玄帝对北疆的大力扶持与开发。
穆帝、玄帝在位共九十八年,汉帝国对北疆的开发也持续了九十八年。
修铁路、公路,加强与神洲的联系,鼓励移民,建人工水库、水坝,完善农业基础,培养耐寒的农作物,研究耐寒的建筑材料等等。
虽然北疆气候严寒,不能种植越冬作物,但可以种植一些生长期短的作物,比如春小麦、大麦、燕麦、甜菜和亚麻。
经过汉帝国的努力,北疆的经济与农业、畜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刘毅知道,雪西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第三大平原,对汉帝国的战略意义重大,绝不容有失,就算困难重重,也要收复失地!
“陛下,臣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在刘毅暗下决心,一定要平定北疆封君之乱,收回雪西平原的时候,终于有第二个人开了口。
说话的是总军械长李炳。
此人年少从军,武艺高强,在汉玄帝削炎洲诸藩战争中,屡立奇功。
三年前,五十岁的李炳累功升为镇北亭侯,李家也由此成为玄帝朝崛起的新兴将门。
李炳是刘毅的大姐夫,也是李渊之父,所以刘毅对他印象很深。
听到李炳发言,刘毅忙道:“镇北侯请讲!”
李炳无视总参谋长梁士彦的打眼色,直接把一个深层次的核心问题挑了出来。
“陛下,北疆之乱迟迟未能平定,除了地理问题之外,其实与明宗孝玄皇帝制定的一项平叛原则有关。”
刘毅有些惊讶,这还是他第一次听到“平叛原则”四字名词。
但他贵为天子,不能随便表露内心情绪,只好故作镇定,一言不发,听对方把话说完。
旁边的皇甫忠望着侃侃而谈的李炳,忽然皱起了眉头,他看得出李炳雄心勃勃,积极主战,恐怕是想借平叛之功,让爵位再进一步。
然而,皇甫忠犹豫一下,最终没有出声阻拦,任由对方说了下去。
“启禀陛下,所谓平叛原则,即不得伤及无辜百姓。雪西五郡虽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三千多万的人大都集中在五十七座城市之中,只要拿下这些城市,叛乱即能平定。但不得伤及无辜百姓之原则,让雪西殿左区四大军团非常被动,往往是想打不能打,能打不敢打!”
说完上面这些话,李炳再次鞠了一躬,道:“望陛下明鉴!”
“当年蛮族入侵,使我华夏元气大伤!大汉朝每次爆发内乱,都会损伤华夏族的元气。我们不能因为封君自立而忽略了雪西百姓对北疆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得伤及无辜是对的!朕希望汉人的炮火永远开向异族,而不是同胞!”
蛮族入侵让汉帝国的雪西平原与西北地区成为了异族撒欢的游乐场,一亿五千万人受灾,华夏人被蛮人当成了两脚羊随意虐杀。
汉帝国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才将蛮族彻底消灭,因蛮族入侵而死亡的士兵和百姓加起来超过了两千万人,“异族亡华夏之心不死”的概念也是从那时开始形成的。
现场众人听了刘毅这番话,皆面露肃穆之色,大殿一时间陷入了寂静之中。
片刻后,刘毅想到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主意,便开口道:“朕以为,世上的大多数人是讨厌战争的,因为战争很残酷,会死很多人。所以,能否用舆论逼迫雪西叛军投降?!”
众人闻言,并没有眼前一亮。
他们当中自然也有人提过类似的建议,但苦于找不到重获雪西民心的关键。
“太尉,下午由你在军务府主持专题会议,从人心思安入手,研究如何利用舆论,让雪西百姓抛弃叛军,哪怕让朕下罪己诏都行!方案出来后,第一时间呈上来给朕过目!”
“老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