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大炒地皮(2 / 2)
将来,尽管沪市还可能设有南站、西站,但闸北一直将是沪市最大火车站北站所在地。
在这种情况下,闸北成为沟通沪市与外地的陆路交通枢纽,为此后闸北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由于闸北地价低廉、交通便利,吸引工商企业纷纷入驻。
至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闸北迅速发展为上海的一个重要工业区,已有较大工厂216家,为全市总数的45.23%,人称此时的闸北为‘华界工厂发源的大本营’。
美国著名记者鲍威尔称赞:华夏人自己的工业建设,无论在数量或重要性上,都超过了在沪市的外国人,它们主要集中在邻近虹口的闸北地区。
与此同时,闸北的商业也日具规模。大统路开设各类商店40多家,有‘闸北南鲸路之称’。闸北的人口也从1903年的不到3万人增加到1920年代初的30万人,成为华界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还使得闸北的范围扩大,城区地位不断上升。1923年,张謇提议闸北设县,足见闸北之发展。
虽然这一建议最终没有变成现实,但实际上宝山与上海县也难以再继续共同管辖闸北了。1927年,上嗨特别市成立,闸北被划为区,与宝山和上海县在行政上脱离关系,这就在事实上确认了闸北城区在上海的重要地位。”
在一间会议室,陈光良为顾竹轩及顾氏地产的职员,进行了一番商业讲解。
顾竹轩带头鼓掌起来,随后笑着说道:“看看,多读书多读报还是很有用的,光良一番详细的讲解,我们对闸北有了更深的认识。”
众人纷纷点头,再也没有轻视的心。
老板拿出10万大洋成立‘顾氏地产企业’,邀请陈光良担任副总经理,负责指挥购入闸北的地皮,作为投资。
当然,考虑到陈光良有自己的事情做,所以顾竹轩委派心腹张杰浦作为总经理,负责实际的操作。
今天是第一天开会,顾竹轩也亲自前来凑热闹。
陈光良接着说道:“目前,闸北的地皮均价是1200~1400大洋每亩,越靠近车站的地皮越值钱。所以最近大家的任务,就是全部出动去搜集市场上要出售地皮的业务,在最短的时间吸纳下80~100亩的地皮。”
顾竹轩又补充道:“多点没事,我有资金补入!”
他的财富只是分摊到各个产业里,并不是真的拿出10万大洋很困难。
顾竹轩的身家,应该在50~100万大洋的程度。
这时候,总经理张杰浦说道:“短时间购入那么多地皮,还不得炒高这周围的地价,陈经理懂不懂这个道理?”
陈光良反问道:“炒高地价,不就是我们要的目的嘛?再说,我们炒高的部分,这对于整个大势的发展毫无影响。就好比外面那些人打着‘抵制洋货,支持国货’的,也改变不了我们国家工业落后的情况。”
众人笑了起来,显然陈光良最后只是开句玩笑话。
张杰浦顿时哑口无言。
陈光良开完这个会,便起身告辞,他也不会天天来这里报道。
不过隔个一天两天的,他总归要来一趟,直到顾氏地产买下地皮后,会减少接触。
实际上,对于顾竹轩,陈光良是给其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的——闸北的地皮,并不是涨到1937年。
这个定时炸弹,将来可能成为两人相斗的一个武器。
事后。
顾竹轩对张杰浦提出警告:“陈光良擅长分析大势,你擅长具体操作,我不希望你对他个人有什么意见!”
张杰浦吓了一跳,连忙说道:“老板,我是对事不对人,刚才只是正常的提出疑问。”
顾竹轩说道:“那就好!我觉得陈光良说的很有道理,抓紧时间去做。”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