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风掣红旗大地翻 八(1 / 2)
风掣红旗大地翻(八)
正午的阳光有些刺眼,姚梵以手附额望了望500米外的平度城楼,他甚至懒得用望远镜。
“桂八你看见那该死城门楼子和两边的箭楼了吗?敌人会在里面用子弹和弓箭杀害我们的兄弟,给我用高爆燃烧弹敲掉它们。”
“主席,他们活不了!”桂八嚼着深秋里已经嚼不动的米草狠狠道。
现在桂八的炮一连对直瞄状态下的炮击非常有心得,在一发试射打进城内后,稍作修正,第二发就击中了城门楼子正面斜顶,只见整个屋顶立刻炸了开来,剧烈燃烧的铝热剂把无法扑灭的大火四溅蔓延了整个屋顶,四周城墙上的清军乱纷纷喊叫着救火。
桂八再接再厉之下,城门楼子前后中了三发高爆燃烧弹,火光冲天中,结构被炸烂的门楼再也承受不住那足以烧断钢铁的化学火焰,突然就歪斜着向一边坍塌下去,激扬起一片尘土和熊熊大火。征集来的家丁与市民在清军用刀枪驱赶下手忙脚乱的救火。
看见城楼轰然倒塌,战士们笑的前仰后合,兴奋地叫着好,吹着口哨,举着步枪欢呼,人人跃跃欲试,想要立刻开始进攻城门实施爆破。
当城楼中弹时王正起恰好没在里面,躲过一劫的他站在城墙上,苦着脸用手里单筒望远镜看得分明,他发现远处胶贼的阵地上似乎只有那么四个小炮。
“是的,只有四个。”他确认了。
“那炮如此矮小,每发也无甚火光,居然威力如斯??!!三发就炸塌了城楼,打得还奇准!”王正起惊讶不已。
惊讶和愤懑中,他咬了咬牙,再不迟疑:“来人啊!杀黑狗,将狗血淋到城墙外面防炮!”
病急乱投医的王正起还是相信,那小炮的威力来自于某种妖法,否则就不科学了。昨晚他仔细研究了姚梵的名字,觉着此名与妖法二字发音近似,愈发觉得这其中充满了玄机。
“蒙古骑兵说他是个妖道,我看靠谱!”王正起现在已经和之前兵败报信蒙古的骑兵达成了一致意见。
昨日战后一路溃逃,王正起跑回平度就立刻点检兵马,发现全军八个骑兵营损失不大,仅少了二百多人,不过是一个骑营的兵力,而四个步兵营就比较惨,陆陆续续逃回来的士兵只有一千三百多,缺了六百多人,临时抓差当壮丁的辅兵数量就更加糟糕了,仅有四百多人逃了回来,其他人居然失散的无影无踪,不知这些蠢货跑去了哪里。好在辅兵可以通过抓丁迅速补满,相比之下,王正起只是心疼自己的战兵和丢失的洋枪。
姚梵生怕城中骑兵冲出来,一边用步话机提醒四个营记得要用机枪组成交叉火力封锁城门,一边命令桂八继续对城墙上的清军进行炮击。于是城头两侧的箭楼也相继中弹,爆炸起火,城头上清军惊慌的喊成一片,而姚梵的部队则再次爆发出欢呼。
李海牛等各营长战前已经安排好了自己营的爆破组、火力组、突击组、预备队,尤其是正面的李海牛一营,已经进入了攻击位置,只等姚梵一声令下了。
姚梵等的心焦,不再等待其余三个营各就各位,命令李海牛道:“你们一营先打起来再说!我们这里给清军的压力越大,其余三营进攻阻力就越小。”
“是!”
王正起全身披甲蹲在城头,从城墙垛口观望着南面姚梵的动向,见姚梵分兵几路实施围城,心中也犹豫此时是否该派出骑兵进攻。但一想到昨天的战斗之后负责左右两翼包抄的徐自向和王正泰两个骑营回来纷纷诉苦,称胶贼弹如雨发根本无法靠近,作为主官的他们也险些丢了性命。于是王正起最终决定,今天让骑兵埋伏在城内。
“等胶贼久攻不下,枪子匮乏撤军之时,我用骑兵倾巢冲出,杀他个片甲不留!”王正起对于自己策划的战术很满意。
说到底,王正起还是不信区区千人不到的胶贼能攻破他把守的平度城,毕竟守城要比攻城方便多了,没有十倍兵力进行包围,王正起不信姚梵能奈何得了他大军驻守的坚城。
姚梵命令道:“炮一连继续对正面城墙上的清军实施打击,特别是城门附近的,千万别让他们有机会对爆破组开枪射箭。
炮一连在直瞄条件下从容不迫的换上钢珠杀伤弹,对城墙上密集防御的清军开始了炮击。
王正起在城头发号施令,一边调动步枪各哨准备狙击姚梵那三、五人一组稀疏靠近的散兵,一边听取其余三个城门发来的敌情汇报。突然间!一颗炮弹居然诡异的从上方落下,正炸在王正起面前。
站在城头不远处督战并组织兵勇对炸塌起火的箭楼救火的参将胡远达在爆炸一瞬间亲眼目睹了王正起的消失,战后他描述:“硝烟过去,城墙步道上出现了一个大坑,中心焦黑空无一物,墙边砖砌的箭垛炸塌了五步之多,十步外到处是焦黑与鲜红混杂的血肉,十五步外满地是残肢断臂和浑身烧焦的尸体,二十步外的地上躺着浑身鲜血的士兵,正在疯狂的满地打滚,哭声惨不忍听。”
胡远达傻傻的站在五十多米外的城墙一角呆立了片刻,突然!他扭头!拔腿就向城下奔去,一边跑一边失心疯般狂喊“将军死了!王将军被胶贼炸死了!”
城头幸存的清军见到这个血肉地狱,又看见胡远达逃跑,哪里还站得住,一时间如开闸放水般顺着跑马坡和步道从城头倾泻而下,涌入城内。
姚梵在望远镜内看见南边城头站着的清军突然一下子没了,对李海牛道:“赶紧通知一连,叫胡广亭小心些,清军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
李海牛也放下望远镜,皱眉道:“大概是为了躲子弹蹲下了,准备等我军靠近了再一起站起来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