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 / 2)
1.0版本的资源史莱姆必须依托泥土为基础,而1.5版本则可以用海水和阳光作为基础生长。它深绿色的身体能够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反应,生长出可供食用的胶体,半透性的身体则可以将海水过滤,化为浓盐水和淡水。
乍看上去,它似乎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但实际上它有一个巨大的缺陷——生产效率低下。
这种史莱姆的确能够在荒芜的海岛上生产出淡水和盐来——把它生产的浓盐水晒干,就能得到粗海盐,然后把这种粗海盐在浓盐水里面洗涤一下,浓度到了极限的盐水不能再溶解更多的盐,但杂质却会溶解进去,这样经过简单的过滤,就能得到不错的食用盐。
熊猫已经实验过,这种方法的确可行,如果龙尾巴尖岛将来建设成功的话,食用盐或许会成为一项不错的出产——虽然靠海的地方不缺盐,但优质的食用盐肯定比晒干海水得到的粗盐受欢迎。这项生意也许不能赚到很多钱,可怎么也比纯粹靠着港口中转要让人安心得多。
当然,龙尾巴尖岛未来最主要的产业肯定还是中转港,光是给路过这里的海船提供补给,就可以赚到一大笔钱。借助这座岛屿,从海龙群岛前往海鸥群岛的船只可以节约大量的航程,因此他们大概只需要携带十天左右的补给就可以——如果不借助这座岛屿补给,那么他们需要准备二十天左右的食水。
整艘船十天左右的给养不是个小数目,对于每一分载重量都是利润的商人们来说,这显然是值得争取一下的。而且南海气候炎热,十天还好,连着二十天在海上航行而得不到补给的话,到后来那些食物的味道,绝对是可以把人逼疯掉的。
熊猫曾经尝过连续航海十天左右的食物和饮水,那是在他乘船从莫来港前往南海群岛北部的路上。当时那味道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他很坚决地自己拿出伙食来招待水手们……那种食物,在他看来已经是简直可以逼得水手要造反了。
从莫来到南海群岛的那群航线还稍稍靠北一点,气候不像从海龙群岛到海鸥群岛这条航线(假设能成功的话)那么炎热,但仅仅存放了十天的食物就已经这样,要是在这更南方的地方,食物在船舱里面放上二十天……
能够完成这种航行的,绝对是麦哲伦、哥伦布这个级别的大佬吧!
不对,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次数多了,麦哲伦哥伦布都要被水手给打死好不好!
就算不被水手打死,他们也可能因为受不了这见鬼的食物自杀……
所以如果这条航线真的成功,龙尾巴尖岛的补给港地位肯定是很重要的,毫无疑问。
而熊猫面临的唯一问题,就是怎么把龙尾巴尖岛建设成一座补给港?
看着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荒芜岛屿,再看看那些个趴在海边慢吞吞工作的资源史莱姆,熊猫忍不住摇摇头,笑了。
“这种从无到有的感觉,倒也不错。”他自言自语,“白手起家,也是很愉快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