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读史有感(2 / 2)
之后,信陵君就带着这批兵士打赢了强秦。当时,以“救世主”身份出现在邯郸的时候,造成的轰动效应是这样的: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籣矢为公子先引(再次类比)。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再不敢比,也不需要比了)。列国联军随即一齐出动,收复失地。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这是山东列国反抗强秦的第一次大胜利。
当然了,救赵还不能算是信陵君一生的巅峰。他一生的巅峰,是在几年之后,秦国再次攻击魏国,魏安僖王这才记得了他这个雄才大略的弟弟。连忙派人去,要信陵君救命。
因为只有信陵君的军事才能可以对抗强秦,也只有信陵君的声望与信誉,可以让其他诸侯救援。于是,在战国末期最壮丽的事件发生了。
这也是山东六国对于强秦的第二次成功的反击——信陵君回到了魏国,受命担任上将军。而后联合其他五国,为合纵长,将六国之师大败强秦,一支打到了函谷关。列国宾客争相向信陵君进献兵法,合著《魏公子兵法》一书。信陵君威震天下,狂拽霸酷吊炸天的一生迎来了巅峰。
然后失败了。
并不是在军事上的失败,而是政治上的失败,离间计的又一次大胜利。因为信陵君的名声,魏安僖王惶恐,随后罢免了他,随后秦国反击,十八年后,魏国灭亡。
在这里大家可能想到了另外一个与信陵君结局类似的人,六国论里面有这么一段: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但是李牧比得上信陵君?李牧一个人的生死,决定的只是赵国一个国家的存亡。信陵君则是决定了整个山东六国的存亡!当时过秦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这里说的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说的就是信陵君为合纵长的那一次反攻——有信陵君的时候是胜利——没信陵君的时候是失败。
也就是说,信陵君一个人的作用,比起神马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都重要得多!——有魏无忌,六国联军是联军,没有魏无忌,六国联军就什么都不是!
所以说,先秦时代,战国末期,最风流,最闪亮,最耀眼的人物就是这个人,信陵君,魏无忌。
下面是一部分历史评价,百度来的:
司马迁:“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
左思:“千乘为之轼庐,诸侯为之止戈。贵非吾尊,重士逾山。搦秦起赵。威振八蕃。则信陵之名若兰芬也。”
司马贞:“信陵下士,邻国相倾。以公子故,不敢加兵。颇知朱亥,尽礼侯嬴。遂却晋鄙,终辞赵城。毛、薛见重,万古希声。
李白:“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徐钧:“侯朱决计全危赵,毛薛谋归保大梁。得士信知明效速,去留果是国存亡。”
王世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之好士也,以存魏也。”
卢楠:“昔闻贵公子,乃是信陵君。剑气连秋水,英风迈长云。”
李梦阳:“梁园昔有信陵君,名与岱华争嵯峨。”
洪亮吉:“信陵君一身攸关六国之存亡,岂若孟尝、平原、春申诸君,竟以食客人自喜,略无关国是哉。”
李晚芳:“战国四君,皆以好士称,惟信陵之好,出自中心,盖其质本仁厚,性复聪慧。聪慧则能知人用人,仁厚则待贤,自有一段慕不尽之真意,非勉强矫饰者可比,此贤士所以乐为用也。余三君,孟尝但营私耳,平原徒豪举耳,黄歇愈不足道,类皆好士以自为,而信陵则好士以为国也。”
钱维城:“信陵君发一介之使,而诸侯奔命,莫敢后者,仁义著于人心,而威信足以夺之也。且信陵君岂遂能救民伐暴,效汤、武之所为哉?徒不急于功利,有救灾恤患不忍人之心而已,威震天下,功业无与并。”
汤谐;“当时秦患已极,六国中公卿将相,惟信陵真能下士,从谏若流,故独能抑秦。”
张笃庆:“邯郸应与赋同袍,公子翩翩气自豪。不少衣冠归赵胜,谁将金甲走蒙骜。大梁上客挥孤剑,卧内兵符胜《六韬》。今日九京良可作,愧无杯酒奠蓬蒿。”
梁启超:“信陵君去千乘之位,而入虎穴,以急朋友之难,吁,何可及也。论者以厕诸平原、孟尝、春申之列,乌足以知公子。”
徐世昌:“六国君王不足乎一救弱赵,只身公子能有以二退强秦。”
吴佩孚:“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