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卷 第五十五章 吃饭(1 / 2)
朱建德实在十一月初十时离开台北前往沪上的,走的当天陆挽要送他到码头上,而他托朱建德带的,除了一封厚厚的书信意外,还弄两袋椰子,一带给朱建德孝敬父母,一袋是他自己孝敬父母。
朱建德简直要被他弄哭了,他虽说是个旅长,底下有几个勤务兵警卫员,可这一次朱建德回家一点也不想带勤务兵。这一是他本就没什么官威,对拖这个小兵作威作福很不习惯,再则是大过年的,谁不要回家,他可以带着勤务兵到沪上,但到沪上勤务兵就自个坐船回江西去了,不和他坐火车北上。
现在陆挽弄两麻袋椰子,这是要累死他啊?特别是西安到仪陇可有四百多公里,他是想十天时间走完它的,就像那一年他花了五天时间走完从仪陇到成都的路一样。现在背这么大袋椰子,这岂不是要变成负重越野了。
朱建德心中摇头,陆挽没发现这一点,又再拿出两个巴掌大的锦布小包,道:“玉阶兄,你我同志一场,我却无缘拜会令尊令堂还有大嫂,这是一点小小薄礼,还望不要推辞。”
“你这是……”朱建德没想到陆挽还来这一出,正想正色推辞,不想陆挽早知他的性子,道:“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两副玉镯子,一根玉制旱烟烟鼻。他们都说卖那么便宜是假货,我不信就花十块钱买了,还给我老娘和媳妇各买了一对,不过对她们我可没说是十块钱来的……”
陆挽一说十块钱的玉,朱建德就笑了,这东西他知道。不知道那首饰店老板从哪里弄来的货色,他本来也想买,可人言可畏,担心上当他只看看就走了。得知价钱不贵,朱建德便道:“那我就收下了。令尊大人我会尽量开劝他的,你就放心吧。”
他这边说完,陆挽还想再交代什么的时候,不想客轮拉响了汽笛,检票员也大声的催促旅客快些上船,这便让陆挽到了嘴边的话吞了下去,只说了声‘一路顺风’便和他道别了。
他这边走了,朱建德则同着勤务兵拖着那两袋死重的椰子上了船。待到了舱室,忍不住的朱建德对勤务兵道:“小鬼,你上回家里有几口人来着?”
“报告上官,有八口人。”勤务兵是上过私塾却没入过军校的新兵蛋子,姓秦,朱建德一般都叫他小鬼。秦小鬼此时见长官发问顾不得擦汗,立刻立正报告。
“那记得去找一个麻袋,这袋椰子分你一半。”朱建德黝黑的脸笑着,下了一个命令。
“长官,这椰子是陆长官给您的……”有些不知所措,在台湾这东西毫不值钱,可拉回内陆那可就不得了,秦小鬼刚才还想着陆旅长就是脑子好用,这不就是变废为宝吗。
“让你拿就让你拿,这几十斤的,你想让我负重越野是不是?这陆挽……”朱建德摇头苦笑道,他也如勤务兵那般忽然感觉这在台湾没人要的东西要是运到四川那准能卖个好价钱。
台湾到沪上船行甚快,三日后邮船就到了吴淞口。第1旅的驻地台北虽然也繁华,可比起沪上来不知道逊了几筹,两人买好火车票,走马观花的在大马路转了一段,好几次都被那些招徕‘冤大头’的沪上女子给拉进店去。
复兴军军饷是不高,可问题是朱建德的军装那么好看,不是将军就是大官,女人们想着再怎么也能哄出一些油水来。谁想到朱建德对什么都只是看看,买的心思根本就没有,弄得那些人一点也没有办法,心中只呼来个铁公鸡,赶紧赶紧的把这两个人打发了。
“她们是嫌弃我们吗?”又一次被拉进店去然后再被冷眼送出来,多次之后朱建德终于感觉有些不对。他这话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再问秦小鬼。
“报告长官,她们是嫌弃我们不肯掏钱。”秦小鬼道。朱建德是大人,可他是跟班,女店员对他可不是那么客气了。“她们一面纱巾就要两块华洋,放老家这钱都能吃一个多月了。”
朱建德只是看看,根本不想买,也就没在意价钱,现在听勤务兵这么一说,还真觉得的那东西卖的太贵了,他忽然想起,这大马路就是宰客一条街,只要是外地人,十个有八个会被宰。想到此他立觉有些庆幸,于是道:“还是别逛了,去四马路吧,那边是卖书的。”
四马路在大马路附近,过去不是太远。两人正准备过去的时候,一阵口号声从不远处传来,细听却有人在呼喊‘保护私产、维护宪法’之类,再等一会,就看见一排举着横幅和标语的长衫士绅从横街冒出来,他们一边喊一边走,俨然是在游行。
那些士绅看上去声势很大,但等人走过,才知道只是前面人多,后面空无一人,虎头蛇尾而已。朱建德此时方从惊讶中过回神来,笑着摇头从横街前往四马路。他不知道这些士绅怎么闹起游行来了,这不是革命党的专利吗,他们怎么也闹上了?
朱建德这边嘀咕的前往四马路,到了那边却又发现有人站在十字路口边临街讲演,这次似乎就不是士绅了,而是一些年轻书生,他们倒不是为了要保护宪法,而是严厉批评大理寺和廷尉府,将当朝说成是*,并宣称为了营救学界泰斗‘张先生’,希望大家能在一张写得半满的大纸上签名画押。
前面是‘护法’,这里却是‘救人’,即便是不怎么通人情世故的朱建德也有了些觉悟,那就是在有些人眼里,法律只是一个粉头。它能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就是像前面那些士绅一般,高呼要护宪;可当要被法律制裁的时候,则撕心裂肺的高呼救、谴责*。这横竖就是看法律能不能合乎自己的心意、维护自己的利益,行就护法,不行就诅骂。
朱建德在云南讲武堂的时候是看过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那时候看的不是很明白,但却也知道法律是维护国民自由的根本保证。中国虽然不是三权分立,但最少廷尉府是独立执法的,现在这些人不断在用仁义道德批评政府行的是*,怎么听都很变扭,难道当初这现在不是这些读书人倡议的吗?
在租界短短半日的经历,不知为何怎么让朱建德感觉到一阵压抑。本来想去张园、跑马场、同济大学堂等处参观的他此时忽然了无兴趣,好一会他才想起自己为何不舒服,那便是:若是复兴军流血保卫的是这么一群人,那牺牲还有什么意思?
朱建德很早就回到了客栈,以等明天早上上车前往济南。例行翻看中华时报的时候,看到报纸头条上说‘土地改革案或将于下月正式施行’的新闻,他才神色一轻,心头方不像方才那般压抑。细细的把报纸上的每一个字都看了好几遍,朱建德又看下一条新闻,这也是最近稽疑院通过的一条法案,那就是将施行一夫一妻制,禁止男人纳妾。
民部侍郎秋瑾上一次反对纳妾被一些议员以结婚双方自愿给否决了,只同意纳妾需要男子其他夫人同意,而现在她再提此案的理由是纳妾将助长人口买卖,特别是妇女买卖。她拿着各地巡警局和大理寺所经办的数千个贩卖女性的案例,以事实说服所有议员,准许纳妾那就等于鼓励人口买卖,案件中有六成的妇女是被贩卖给有钱人家做妾。
朱建德正想为秋瑾舌战众人叫好的时候,一夫一妻案又牵扯出另外一个法案,那就是丁税案在辩论实行一夫一妻的辩论中,有议员提出,穷人家卖儿卖女实属无奈,我国人多地少,民生困顿,又天灾不断,如果可以纳妾,那灾荒年景,那些有女儿的人家还能有条活路,女子自己到了新人家也能吃饱饭;如果禁止纳妾,那一旦发生灾荒,政府救济又未到,就把人家唯一的出路都堵死了。
此次发言的是一个叫丁初八的老农,他以过来人的身份述说着九年前苏北水灾的实际经历,那时候有女儿的人家都卖了,有些年轻媳妇也卖了。有女子卖的人家换来些粮食,没女人卖的人家不少都饿死了。读书人讲究仁义道德,尊严人格,可庄稼人只求吃饱过活。一夫一妻是很好,可这断了庄稼人最后的活路,难道说士绅大人们可以为尊严饿死,庄稼人也要饿死不卖女儿吗?
丁初八是海州老实巴交农民,说的是自己一辈子的经历,其他议员闻此心有戚戚,而朱建德看着这里眼泪却吧啦吧啦掉到了报纸上。他记得十多年的前一次灾荒,家中祖母看着田里面收成太少,就打算把姐姐卖掉以度荒年,好在那年最终是熬过去了……
能不能纳妾这么一个道德、人格尊严的问题最后引出出灾年灾民的生计问题,而灾年的灾民生计除了牵扯到植树造林、水利工程、救灾救难等事项外,还涉及到了土改、甚至是人口控制的问题。土改的推行确实是能改变农民、特别是最底层佃农的生计,但是再怎么土改耕地也就只有那么多,如果不控制生育,那这一代可以勉强吃饱,等生下儿女把地一分,那又是半饥半饱,然后再生儿育女,土地已分无可分,子孙生计根本就无从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