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卷 第八十章 海军1(1 / 2)
学校考试招生的事情前几天杨锐就已经和蔡元培商议过,但那时只是确定了中学高小将以省为单位联考,而大学堂因为考虑到因材施教,在蔡元培的坚持下还是确定当由大学堂自主招生,或者确切的说是由每个系自主招生。可现在看到那么多的学生因为一个老师被抓而鼓动来了,杨锐便改变了之前的想法,认为应该大学、中学、高小全部统一招生。
蔡元培这次没有像上次那样极力反对,全国地质系的学生都被吴仰曾一案给鼓动来,这完全是出乎他意料之外,他道:“可是大学毕竟不同于高中的,全国统一招生怎么招?”
“考两次。”杨锐道,“第一次是全国联考,学部设定一个分数线,过线者才有参加学校自主招生的资格,若是单科成绩好的,那也要设定单科分数线。”自小就偏科的杨锐不忘把单科也加上去,“再有就是考试要保密,小高、中考、高考,都要全国抽调优秀教员集中到北京来出考试试卷,出题之后统一印刷、统一发放、统一考试、而后统一阅卷,在考试结束之前,这些教员只能在北京或者附近集中居住,就权当是修养吧。”
“这样啊……”蔡元培捻着山羊胡子,“要从全国集中教员,怕很费时日,试卷在北京印刷,然后再分发各省、各县,这费用就大了。”
“我要的是公平,不能给那些有权势人家钻空子的机会。你看之前满清办的大学堂。不都是有钱人、或是认识有权人才能进得了的吗?”杨锐强调,后世无比痛恨的高考制度,现在他却赞许起来。“孑民,‘赏识’这个词,‘门路’这个词,你听的不少吧?大家也听的不少吧?那关系网就是靠着‘赏识’和‘门路’建立起来的,即便是有家贫的,考中之后也和他们纠缠在一块了,变成一个密不透风的网。”
“孑民兄。竟成说的对,这样虽然花费不菲,但却能做到真正的公平。贫寒人家的子弟。读书当真不易,而女孩,则更是不易,不公平的话。她们万万没有可能进学校的。”秋瑾在旁边插言道。她在民部只负责民生工作,但对于保护女权以及保护女童极为重视,甚至英国的女权狂人潘克赫斯特夫人也在她的邀请下今年将访问中国。
“孑民,就是我们这种小富之家,供读书也是不易。现在你在高小之上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如此好事,那些有权势的人家还不打破头把子弟送进学堂啊?而吏部又是凭考试做官的,吏部的考试选拔再公平。你学部弄的一团漆黑,来参考的都是权贵家子弟。如此弄得最后,革命到头来又变成来满清那样,依然是那些人家高居人上,百姓永不出头。”章太炎对科考看的很透,他和中进士的蔡元培不同,属于落榜编外人员。
“好。就按竟成的说吧,我回去之后就和学部诸人商议一个确实可行的办法。”蔡元培道。
“要快一些,”杨锐叮嘱他。“农历现在已经是二月,五六月就要招考了,你要调人入京,还有出卷、发放,时间并不多。另外那些大学堂,只要是隶属学部的,都务必下文通知,不得招收编外人员,至于那些私人办的学校,还有教会办的学校,如果不加入全国联考招生,那么其发放的学历学部不予承认。”
“竟成,私人办还的好说,教会办的那可就难了。”蔡元培道,教会学校现在是一个大麻烦,“他们里头都是要学神学的,课本也是别样,学部正在为这事头疼。”
“课本必须是学部指定的!”杨锐道,“招生也必须是学部统一招生,还有教员也应由学部统一考核,不是这样的学校,文凭全部不予承认。不过这一条不能大肆宣扬,用语隐晦些吧。”杨锐交代要隐晦,在坐诸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现在国家初立,洋人虽然强横,但也能好忍一忍,特别是现在有求于洋人的时候。
从大理寺回郑亲王府路上,杨锐和诸人谈的都是学部之事,下了马车还想继续谈的时候,却看见谢缵泰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因为临时政府承袭满清的官衙布置,那外务部还在无量大人胡同,也就是紫禁城为竖轴,在皇城的东面。刚才谢缵泰也从电话里知道杨锐被一帮请愿的人围了,想来但刚好被日本新换的公使山座圆次郎给拦住了。
合约已订,虽然中日双方都知道两国以后必有一战,但现在养精蓄锐的时候彼此间还是极为客气的。毕竟前一次的失利让日本认识到要想一举打垮中国,单靠十万人是不行的,以现在复兴军的军力来看,不算北洋军也有三十多万人,而这三十多万人有一大半都在东北,所以,要想彻底征服中国,那就必定要有超过四十万的军队开赴中国作战,如此才能有打垮复兴军的可能。
除了军队数量,外交形势也极为重要,特别是盟友英国不希望关内发生战争,但按大本营判断,若干不能直接杀入中国的腹心之地,比如北京,那么以杨锐的强硬,战争不可能会像甲午那样,军队没进山海关就中国就喊停投降了的。杨竟成政府如果像在奉天之战那样实施焦土政策,将战事彻底的拖下去,那便对跨海作战的己方很不利,毕竟战费不可能是无限的,而之前的战败又让各国借款心存顾虑。基于此,大本营去年同意中日停战以节省军费,并在同时制定一个,一举占领北京、而后通过外交手段逼迫复兴会认输的计划。
山座圆次郎早年就入了玄洋社,和他的前任伊集院彦吉一样,他也是个大陆主义者。他来中国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为将来的中日再战做准备,而这些准备中,最关键的就是开战的借口和营造有利的外交形势。比如现在。中英之间因为问题不能谈到一块对日本是有利的,但这只是中英之间的问题,中日之间也要有明显的纠纷才好制造开战的借口,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
山座来中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唯一能说得出口的就是中国政府、工厂、学校以前请的日本顾问都被解聘,但这是在奉天战时发生的事情,停战谈判也没有顾及到这一点。所以这不是要点。可上个月开始,山座就不断的发现了机会,一是陕西油矿。之前是请了日本大冢博士及技师开采的,现在贸然交给美国办理,那就是无视日本的优先权;
二是九江铁路,也就是南浔铁路。是属于江西铁路公司办理的。并且江西省内的铁路都将有这个公司修筑,虽然这个铁路成立始就说不招外股,股票也‘不得转售洋人’,但日本资本还是通过沪上华商大成工商会社的吴瑞伯入股了一百万两,获二十七万多股股票,铁路开工以来,铁路公司又陆续问华商大成工商会社借款,并聘请了日本技师。购买了日本设备。
新政府成立即施行铁路干路国有、补退民款的措施,其他铁路公司的清理、哪怕像四川那样的积年沉案都查的一清二楚。铁路公司的原有股本,该退的,该补的,都处理的极为妥当,但江西铁路公司的股东华商大成工商会社因为股金是借自日本人,或是因为自己不敢得罪日本人,或是以为政府会怕日本人,股金坚决不收、股票坚决不退。可即便如此,九江到德安已经打好地基的那五十多公里——因为日本设计师为了省钱,路基设计的太低,转弯半径、坡度限制不妥,已经由官方的施工队开始实行整改,整条铁路的修筑工作也已经全面铺开。
部队开进、农会发动,加上原先铁路公司的股东本就厌恶洋人入股,现在政府接收,返退本息,大股东还被工部纳入了实业计划,将扶持他们办厂,所以修路工作没有助力,极为顺畅。股东满意,百姓也满意,甚至有谣言说,全国那么多省的铁路不修,唯独修山西和江西的,那是因为山西有煤,而江西有人——这是当朝总理大臣不忘桑梓而力主修的,这铁路据说定时会穿过南安府城。临时政府不买华商大成工商会社的账,而吴瑞伯则坚持不要股金,是以山座便来要说法了。
“日本人怎么说,要我们借他们的款修这条路吗?”杨锐说道。
“是!”谢缵泰答道,有气无力。“我按照之前商量好的把他顶回去了。”
外交的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在满清时,洋人常常干两件事情,一是扣款,即扣留关余,以让满清答应他们的特殊要求,不答应不给钱;另外一个则是主要针对外务部官员了,那就是大发雷霆、拍桌踢凳,不但语言恐吓、动作也是恐吓,只弄得人精神紧张,不答应不罢休[注1]。前清如此,现在也如此,谢缵泰平时小时还好,一旦公使上门,那就是身心俱疲了。
“竟成,咱们什么时候和日本开战?早点开打吧。”谢缵泰喝了口茶再道,半年多来,革命成功的兴奋渐渐褪去,负责外交的他慢慢难受起来,这外交在中国真不是人干的。
“怎么,日本人又发飙了?”看着他的样子,杨锐却笑,他知道外交不比打战轻松。“顾少川难道也不能为你分忧?”顾少川就是顾维钧,今年刚回来的,他是法学博士,本来他是想去廷尉府的,但杨锐却让他去了外交部。
“此人有才,但是太傲,气量也极为狭小,完全不可用[注2]!”谢缵泰道。他这话很让杨锐惊讶,顾维钧不是后世公认的外交大家吗?
感觉到真实和历史课本上的差异,杨锐不再急于问日本人的事情,而是叹气道:“那你说吧,外交那边谁人可用?总不能什么事都你一个人挑着吧。”
“呵呵,”谢缵泰苦笑,他道,“外交人才不是那么好寻的,现在的这些……顾少川不说了。满清留下来老一辈人也不说,就说眼前的这几个……陆征祥谦谨和平而拙于才断,施肇基资格虽老而性情乖乱。魏宸组口才虽有而欠缺条例,胡维德,呵呵,闭门存钱,年逾十万[注3]。”
“何为闭门存钱,年逾十万?”杨锐听这谢缵泰的评价,很是不解。
“何为闭门存钱?”谢缵泰说道此忽然大笑。只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胡惟庸当年任驻俄公使的时候,我是去过彼得堡办事的。也就顺便去打听了他。这胡惟庸最怕见俄国人了,也不和俄国人交际,除了万寿节的时候会请当地留学生吃饭,绝不宴请外人。他要到俄国外交部办事。只与一般职员接洽。不要说见总长,次长,连见司长、科长都不容易,他在俄多年,俄国新闻界连他的名字都没说过。
而之所以说他闭门省钱,那是因为外交使馆的经费是固定包干的,不像我们一样报销,什么清单票据、统统没有。出去花的多了,那剩给自己就少。他这样闭门不出。每年可以村十万卢布,这些钱可都是他自己的了,哈哈……所以我说他是闭门存钱,年逾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