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江湖落影,妙香开到白莲(1 / 2)
带月婵上山入寺,张牧云嘴上说得轻松,其实心里没底。虽然先前他满不在乎地告诉月婵,说佛家主张众生平等,和尚不近女色不等于女子进不了和尚庙。但事实上,除去一般的女香客,寺庙内院是禁止女人出入的。
对于这一点,张牧云以前没事时也想过,觉得有些想不通。佛门不是号称众生平等吗?为了普渡众生,不惜广开方便之门;怎么这寺庙内院却和军营一样也不许女人进入?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张牧云只得把原因归结为是那些和尚修为太浅,见了女人一不留神心中就要破戒,只得眼不见心不烦,全部拒之门外。于是张牧云对那些佛门子弟便有些鄙夷。
当然,张牧云不会让这可笑的规矩坏了自己发财大计。带着月婵走到山门,他也不耐烦跟那些阻拦的知客僧人多啰苏。他直接告诉他们,月婵是昨天他们方丈指明要见的人。这样一来,那些知客僧人虽有些怀疑,却也不再阻拦,放这俩青春男女直往寺后方丈院去了。
牧云月婵正踏足的玉池山宝林禅寺,其实并不简单。座落在玉池山云台峰上的宝林寺院,号称“长沙北往第一寺”;其方丈也被称为“洞庭南来第一僧”。而当时佛教又十分兴盛,善男信女甚众,便连官府中高官厚禄的信佛者也不在少数。如此积年下来,这云台峰上的兰若寺庙便银两充裕,金帛广足,虽是千年旧刹,却几经修缮,规格宏丽,焕然一新。
到了现任住持智光任内,宝林寺更是努力经营;廿年之内,两次大修,数次小葺,每回动工都是广募汨罗良工,日役百辈,就地伐木山脊,斤斧之声震动山谷。到现在,宝林寺中已修无可修,以至于热衷建设的智光方丈已把主意打到寺中千百尊大大小小的铜铸罗汉佛像身上,准备广募功德,将它们逐一塑上金身。
这般苦心经营的玉池山宝林寺,真个是楼阁繁丽,气派巍峨。宝林寺前,一座云岩琢成的高大山门俯瞰着下前方的幽谷深林。山门顶上的横牌,用五色琉璃镶嵌成佛女飞天散花的图画,两侧石柱盘绕着佛门护教天龙,一条条圆睛怒目,云采鳞爪宛然,龙须历历可数。山门的左边是钟亭,右边是鼓楼;钟亭鼓楼与山门之间各有一道木顶石阶的回廊,沿山敷设,贯通全寺,便于信徒僧众往来。回廊所经之处囊括了寺中大部分建筑,从山门钟鼓楼起,经放生池、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须弥坛佛殿、联灯阁录经殿、毘卢幽阁藏经殿、天慧堂讲经殿、祖师方丈院,两侧回廊齐头并进,一直到寺后那座七层八角、挑脊飞檐的药师金刚琉璃塔前,才两相汇合。
而回廊通到天王殿之后,廊外两侧又分布着许多房舍;其中有僧人起居的僧寮,做饭的香积厨,客舍庭院“万竹林”,沐浴之所“香水海”天沐庭,还有存放法器杂物的库院衣钵寮,真个是迥廊环绕,僧房毗连,可以说罗州内外除了宝林寺,再无别处有如此壮丽繁轶的楼台。
在这些气派宏丽庄严的建筑之外,宝林寺中又多植花草树木。殿堂之间,古松苍翠,繁花香溢,天晴则阳光翠染,雨日便烟雨楼台;看这般景象,若不是红尘欲望到不得此处,这分明便是乐土天堂!
再说张牧云,带着月婵沿着回廊,穿庭过院一路轻车熟路地来到后殿方丈院。从回廊岔出的鹅卵小路拐过去到了方丈院门口,正要进门,却被那位正在方丈院门外闲走的小沙弥给拦住。听小沙弥说,方丈大师正在接待善信施主,请他们在院外稍等片刻。听了小沙弥的话,牧云月婵二人只好在院外寻了一处松荫立下,等方丈事务结束。
这一等,便是半个多时辰过去。正有些不耐烦,便听内院房帘一响,一个财主员外打扮的紫裳男人从方丈净室之中挺胸迭肚地出来,走到院外,两眼朝天,看也没看旁边松荫下近在咫尺的少年男女一眼,便从回廊处摇摇摆摆地下山去也。
而这时那智光方丈也从内院出来。庄严着宝相,磨磨蹭蹭走到门口,朝回廊那边张望一下,眼见着那位刚施舍银钱的员外已走远,这才放心地松弛了面皮,换上一副眉花眼笑的高兴模样,乐滋滋地便要转身往回走。
见得这样,早就等得不耐烦的张牧云赶紧把他拦住。
“喂!”
张牧云有些不满:
“我说老和尚,别着急走啊!你那些银子又不长脚,怕它走掉怎地?倒是我听了你昨晚言语,便带着妹子来抄经。你看何时开工?”
“啊?”
忽然被张牧云拦住这么说了一通,智光老方丈倒吃了一惊。转脸看看,老方丈才揉了揉眼睛,讶异说道:
“原来是牧云小施主。你们啥时来的?干嘛要躲着,害得老衲没看见。”
一边埋怨着,老方丈又转转脖子,看见张牧云身后阴影里那个低着头的少女,惊讶怪道:
“牧云啊,你来抄经,怎么带个女檀越在身边?我这寺里出来进去都是男僧,女人进来多不方便。依老衲看你还是——”
刚说到这儿,老方丈便被少年截住话头:
“大师啊!难不成你们寺中整天精研佛法的高僧,还会怕一小女子不成?这女子也不是外人,正是我失散多年的远房表亲。我也是昨晚您走了才知道,原来我这妹子还写得一手好字,书法竟还在我之上。因此我便把她带来了,也好加快寺中抄经进度。”
“是嘛?”
智光被少年这一通说,也有点糊涂,便问道:
“你这位失散多年的小女檀越名号是……”
“月婵。”
“好名字!”
老方丈把“婵”字当成“禅”,便觉这名颇有佛意,当即便觉得亲切了三分。而这时月婵也敛衽跟他福了一福,礼貌地说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