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投靠(1 / 2)
各朝各代,招安之事可以说层不出穷。特别是唐代以后,夏州大地群雄割据,地方势力如雨后春笋,朝秦暮楚之举时有发生。
只是招安之后总是被清洗者居多,鲜有成功范例,这种事情就是在民间也耳熟能详。
听这人所言条理分明,也是胸有沟壑、极具谋划之人,对招安利弊应是知之甚详。韩江正感觉奇怪,却又听铁骨箭语含真诚的说道:
“将军也不必有所顾虑,自从营帅与你到震原城之后,虽是剿灭马贼无数,杀伐奇重。但据我等观察,实在是与民无扰。并非我等虚言,二位在百姓之中,口碑甚高!”
这人虽在夜色之下,看不清面容,但声音粗豪,语气极为诚恳,让人一听即生信任之感。
“其实在我心中,像二位这等人物倒也不少。但二位这五年来,言必行、行必果。未曾有一事虚妄,这才最得我等看重。”
“这五年来,我等生存日益艰难实在不假。我等兄弟,也对这种生活有些厌倦也是事实!加之年岁增长,也都有弃暗投明之意!”
此人话语出口,就连马、田二人也觉精神一擞。这两人也是剿灭马贼的受益见证者之一,对这人所言深有同感。
“良禽择木而栖,我等虽非良禽,但也知道何人能信,何人不能轻信。在下各位弟兄本是因义气相投,才聚在一处。”
“人往高处走,水向地处流。既是有更好去处,自是愿随将军搏一个起居八座、封妻荫子。依在下看来,此正是时也!”
“不论将军所传消息真实与否,但魏国应是到了急需用人之际,这绝对不会有假。大丈夫审时度势,趁势而起,才是正理!”
这人先前只是略微提及投靠之后的打算。此时却将为何投靠之事一一道来。所说之语,也言之有物,语意诚恳,好似并无虚假。
“特别之处在于,如魏**方去一巨擘,连锁反应之下,机会应是更多。弟兄们已跟随我多年,现下有此机缘,我自不能挡了众兄弟的青云之路。”
“在下兄弟既是愿投于将军帐下,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自当以将军之令为先。我与众位弟兄,相识一场,当需送上一程!
“将军!且不怪在下在将军未曾答应之前,就胡言乱语。在下别无他求,只求一年之后,许我自行离去!”
铁骨箭这股马贼成名已有十年之久,在此杀人越货,也做下过不少滔天血案。只是这伙人平素抢/劫之前,定会警告三番。
如是主动交出半数财物,确实不会留难。但碰到抵抗或是未按规矩行事之人,也必会斩尽杀绝、鸡犬不留。
就是因有此规矩,相比较而言,在众马贼之中,口碑倒是最好。
这铁骨箭所说之事,实在并非韩江这小小校尉所能做主。先前还道这人只是被大军清剿,有些受逼不过。想借助眼下情形,略微缓颊,过后再行反叛。
韩江本也有与其虚与委蛇的想法,等到听罢这人所说,已知这人所说并无虚假。一时之间,倒不知如何回答。
夜色越发浓郁,一轮蛾眉挂在天际,显得异常清冷。
方坡之上的六人相距一箭之地,虽然看不清各自面容。但在铁骨箭说完之后,就连马千成与田贯两人都能够感受到此人满怀期待。
见韩江好似陷入了沉思,众人也无人说话。
青色条石之旁的火把,在徐来的秋风中摇曳,一阵噼啪作响。四周显得愈发沉寂。
这自称铁骨箭之人好似有些按捺不住,正要开口。却听韩江说道:
“你也应该知道,这种招安大事,需上报朝堂,请诸位臣公定夺,非是我这小小校尉所能左右。我也不愿虚言欺瞒,此事难度不小!”
铁骨箭应是仔细考虑过其中关节,闻言说道:
“听将军之言,让我等更加放心。要是将军回答此事绝对能成,我倒怀疑将军的诚意了!”
这人有些欣慰的笑道:
“招安之事在平常或许有些艰难,但此一时彼一时!不知将军从何而知那个消息,方才我就已说过,如果属实,朝堂正到了用人之际,此事绝对不难!”
韩江心中一动,事情也确实如此,如果薛擒虎反叛,魏国大军只怕要一分为二。朝堂所能调动之兵力捉襟见肘,对有心投纳之人定会来者不拒。
……
魏国之**有五路大军,龙骧军布于震原城,防线毗邻西原与大漠汗国。
虎啸军布于威远城,防线包括大蒙与汗国一线。两军正好护卫整个魏国对外边陲。
鹰扬军本是驻守宁安的中央军团,在前番五王争位时有所偏颇,韩澈登基之后,将之布置到了原梁国境内。
麒麟军本是布防在梁国与越国一线。灭梁之战的数十万大军,也是以其为主,在各军中抽调组成。
在韩澈登鼎之后,这路大军一分为二,另立劲威军护卫京都。调麒麟军布防于越国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