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侦探推理 > 骁骑 > 第226章 【席卷 全城】

第226章 【席卷 全城】(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我在韩国当房东 我在异界当奶爸的日子 来自华夏的战士 霸道修真农民 官人很忙 新唐 系统附身之随欲修仙 变种超人 死神逃学日记

————————————

建安八年三月上旬,荆州襄阳城。

晨曦破晓,朝霞初现。路边的嫩叶上噙着露珠,在朝霞中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光泽,闪闪发亮,煞是喜人。

随着一阵“嘎吱”刺耳的声响扩散开来,襄阳城四门大开,早已等候在城门外的行人争先恐后的涌入城中。

一担担新鲜蔬菜在挑夫并不壮硕的肩膀上有规律的上下跌宕,却没有左右摆动;一辆辆装满鲜活家禽的手推车紧随挑夫之后进城,还有许多年过三旬的妇女挽着竹篮跟在后面,篮子上面盖着花布,里面装着一家老小半个月的生计——一篮子鸡蛋。

伴随这些大清早赶到城门前等候的人们接踵摩肩地挤进城门,还沉浸在寂静当中的襄阳城顿时热闹起来,很多城中百姓的回笼觉破灭了,街头巷尾变得喧嚣起来。

一天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开始了。

当数以百计的百姓挑着担子、推着手推车(独轮车)赶到东城菜市口的时候,以往张贴通缉或悬赏告示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极其醒目的明黄色锦帛,吸引了很多人上前围观。其实很多人在城门口等候进城时就见到过这种黄色告示,只是碍于肩膀上有负担、手里不得空闲,又急于进城,因此顾不上观看;再加上,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不识字,如果没有识文断字的“先生”给大伙读出来的话,即使凑过去也是枉然。

看到这张明黄色的锦帛,人们第一时间想到这又是一份重金悬赏举报刺客的悬赏告示。一定是某个世家或大家族的纨绔子弟遇刺,府衙找不到线索。于是便张榜悬赏、缉拿凶手。像这种悬赏缉凶的告示,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张贴一次。百姓们早已司空见惯。

悬赏告示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年前南朝皇帝刘表遇刺的时候。那时刘表还没有称帝,还是荆州牧,那一年襄阳城里刺客肆虐,几乎每天都有官宦之家的嫡系子嗣遇刺,就连州牧刘表都被刺客射伤了左臂,刺杀行动十分猖獗,已然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为此,襄阳城守军封锁城门。满大街抓刺客,只要看到身材魁梧的年轻壮士就把人家当成刺客抓起来,这种混乱局面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前后整整一年时间,襄阳城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弄得城外周边百姓都不敢进城,嫩绿嫩绿的蔬菜硬生生烂在地里也不敢拿到城里来卖。这一闹腾,可把周边百姓害苦了。封锁城门就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全家老小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一点油水。一肚子苦水却无处哭诉,苦不堪言哪!

自那以后,百姓们对这种悬赏告示便抱有成见,认为被杀的和杀人的都不是好东西。于是再遇到悬赏告示。他们通常都是上前凑凑热闹,看看又是哪个大户人家倒霉被刺客袭击了,你一言我一语的插科打诨一番。然后各自散去,该干什么干什么。根本不关心这些悬赏告示的最终结果。因为这种事情距离他们这些从土地刨食的庄稼人很遥远,他们一穷二白。除了身上的百十斤肉和骨头之外,身无长物,所以刺客无论如何也不会打他们的主意。至于举报刺客行踪或提供线索之类的事情,只要城里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才会削尖脑袋去挣这种没本钱的悬赏,真正的庄稼人对此根本不热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本分分过日子才是正经事儿。

不过今天的告示似乎与以往有所不同。那质地上乘的黄色绸缎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远就能看到上面的黑色字迹和红色的印章,尤其是那拳头大的印章显得格外醒目耀眼。看到告示的一瞬间,不少百姓就忍不住暗自咒骂:“这是哪家的败家玩意,这么大块的绸缎都够给孩子他娘做身新衣裳了,居然被官府拿来涂涂画画,硬是糟蹋了!他娘的崽卖爷田不心疼,死了活该!”

骂归骂,却又忍不住好奇,不由自主的凑上前来,一边直勾勾地仰头盯着黄绸告示,一边侧耳倾听站在告示正下方的“先生”抑扬顿挫的朗读告示上的内容。诚然,别看黄绸上的字迹很清晰,每个字都有眼珠那么大,可惜的是字认识他们,他们却不认得字,仰头瞪着告示也只是做做样子,大眼瞪小眼而已,真正是睁眼瞎。不识字啊!

直到好奇的百姓拥上前来查看之时,方才看清楚墙上的告示不是用浆糊粘贴上去的,而是用四根筷子粗的铁钉生生钉在墙上,很是牢固,轻易撕不下来。这个时代的钉子不是圆柱形,而是四棱状的铁钉,钉头很大,足有指甲盖那么大,钉尖相对狭小,钉体长约一寸。这种钉子用铁量很大,就像真正是一根一根打造的,就像打造箭矢一样,因此价格不菲,普通百姓建造房屋时才会用到这种牢实的铁钉,而且一般能省则省,能有木楔代替的就尽量不用铁钉,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新唐 官人很忙 骁骑 明末山寨农民 三国之绝品皇帝 小肥啾原始种田记 狼群 征途(枪手1号) 风云南唐 十国千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