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银行(1 / 2)
加工厂里十分忙碌,自从开春后,鲅鱼、小黄鱼、带鱼都从黄海游向渤海,因此青岛港的渔民这些天捞到的鱼很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鲱鱼、鳕鱼,不过数量不太多,还有几个渔民捕到了两头两三百斤重的金枪鱼。
这些鱼大多在加工厂里杀好,然后直接用莱州湾产出的食盐进行腌制,腌制之后拿去晾晒。或者进行烟熏处理。
处理好之后,就能运到外地销售了,也在青岛港的鱼市有销售,那些外地来的商人,能在鱼市里批发。
那些不能腌制,无法保存太久的鱼,则就地在港口出售给贩运商人,有些运到登莱的各大市场,有些运到济南等地。
收到南边传来的鱼汛后,渤海的渔业也准备开张了,渤海的渔业港口分登州、龙口、烟台、威海四个地区。
烟台的刺参已经开始产出了,因此引发了那些贩运商人的抢购。
就登莱的市场来说,最繁荣的无疑是青岛。
青岛不仅有外地前来购买食盐的盐商,另外鲁商,甚至是徽商都云集于此,他们除了贩盐外,还购买青岛的海贸产品,或者朝青岛运输海贸产品。
青岛是对曰贸易的主要港口,赵岩为了加快货物脱手的速度,就在青岛成立了市集,专门贩卖从曰本运回的货物。
那些来青岛买盐的商人在选择上就多得多了,现在不仅可以买盐,还可以购买青岛的海产品以及曰本商品贩运回去。
开春之后,来青岛置办货物的商人越来越多,其中最多的还属鲁商,商行为了尽快脱手积压的曰本货物,曾向他们发出过邀请。
依旧如同以前那般,先请来吃上一顿,然后开门见山的给出条财路。
这些曰本货物在大明还是很畅销的,以前这些商品主要被郑芝龙把持,人们只能从郑芝龙手上进货。
不过现在在青岛也能买到了,而且买到的甚至比郑芝龙的还要多。
来青岛做生意的徽商也很多,徽商素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几乎各地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赵岩虽然团结山东商人,却也不排斥徽商。
他与徽商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有竞争,也有合作。
竞争上是盐业方面的,合作上则是商品贸易上的。
这些徽商来青岛,常常会把海贸所需的商品从外地运来,之前郑芝龙一人把持则海贸网络,各地商人想把商品卖到海外,都得经过郑芝龙的贸易网络。
现在赵岩也插手海贸,对各地生产商品的作坊老板来说,无疑多了一个财路。
不过总的来说,从外地贩运商品来青岛的商人还是不太多,那些最赚钱的海贸商品经常断货。
因此向曰本输出的主要商品就是棉布和铁器,这两个月内,有时红薯粉干也成了出口的商品之一,其中60%的货物是棉布,利润有就250%左右,这个利润的算法是扣去纺织厂的利润之后,利润达到500万两。
钢铁制品,利润也达到了400万两。
从正月到二月,八艘飞剪船平均没艘对曰本进行了八次贸易,平均一次往返只需7.5天,向曰本运输的货物总重量为15000吨,运回的货物达到16600吨。
这些飞剪船一般都的单独行动,毕竟以飞剪船的速度,就算是装满了货物,速度出奇的快,那些海盗想要追上几乎不可能。
如此高的航速,已经不需要什么护送了。
而原本从荷兰人手里抢到的六艘武装商船,则是集体触动,那五艘武装商船也经过配装,全都装上了膛线火炮,在海上已经是自保有余,不过保险起见,还是集体触动。
两月内,这支船队一共往返了两次,运输了4000吨的货物,往返运输的货物达到8000吨。
其中运回的货物70%都是曰本的黄铜,价值达到360.5万两白银。曰本毕竟是个小国,货物不可能一下集结那么多,因此黄铜成了运回的主要目标。
总盈利达到1800万两,可谓疯狂到了极点。但快速的贸易下,也暴露出了极为尖锐的问题。
那就是货物积压严重。
到目前为止,已经积压了将近1000万两的货物。虽然从曰本运回的800万两白银能够支撑一阵。
同时到曰本贸易的利润也开始下降了,例如棉布的利润,已经开始跳水了,其他的商品还好一些。
之所以到曰本贸易有如此疯狂的利润,还是因为双方的贸易之前处于饥渴阶段,而曰本又从西方人手里流入了大量白银。
随着曰本的白银越来越少,利润也就会进一步的下降,双方均衡了之后,利润就会变得向大明南方到北方一般,虽有利润,但无法达到令人疯狂的地步。
不过曰本的黄铜、硝石、硫磺应该能支撑较久的时间,支撑个几十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棉布的利润虽然开始跳水,但利润再低也不会比在大明销售的价格更低,是个不错的商品倾销地。
商品,是一种殖民剥削手段。
积压的1000万两货物当中,将近400万两是黄铜,这些黄铜想要脱手倒是较为容易,而其余600万两曰本货物,则需要商人贩运到各地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