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一向宗的目的(1 / 2)
前来求见的一向宗使者是一名三十多岁的僧人,披着玄色僧袍,一见政良,就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贫僧明澄,是本登寺住持明心上人的师弟。@明心上人,听闻贵方结束了今川家的内乱,所以特命我前来道贺。”
政良点了点头说道:“不胜荣幸,大师请入内详谈。”
“多谢。”
评定室中,政良与这位明澄大师,分宾主坐下。
政良右手斜斜枕靠着一桌子般的肋息,心底揣摩着对方的来意。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东海道三河国的本登寺和尚与政良甚至是远江今川家本就没有什么交情,甚至是敌人,虽然此时的三河一向宗还没有与罗氏家的势力交恶,但以罗氏家准备在今川家逐步推行的有关罗氏家法度来看,由于触及到对方的利益,早晚都会与对方产生矛盾的。当然,现在对方已经来了,政良倒要看看对方到底是什么目的了。
随即,双方先进行了一番扯皮般的废话,作为一名无所不能的穿越众,政良在佛学上也有一点研究,就先跟这位明澄大师探讨了一番佛学。不过,这后世的佛理跟这位明澄大师的佛理,明显差距是太大了。
这位明澄大师本是以一派佛学专家的角度,来说服政良的,但经常被政良抛出一些古怪的佛教中的禅问,给蒙得晕头转向。譬如什么是指月之指,用打车,打牛之喻。来说参禅打坐。
这位明澄大师被政良问的一问三不知。实际上。净土真宗又非临济宗那般整日讲究临机顿悟。不讲究参禅这一套。本登寺和尚,只要管整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寺内的僧官对于什么佛理,并非十分精湛,平时糊弄一下老百姓还成,忽悠政良就有点难度了。
但是也正因为这教义简单的缘故,所以一向宗接受门槛地,受众广泛。可以让此时大字不识的战国普通百姓都能加入其中,所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点比之高高在上,讲究佛法深奥玄妙的天台宗,临济宗,法相宗。他们整日跟你讲什么,诸相、妙心、一念三千,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你听不懂也是白搭。那都是此时的武士公卿们才玩得起的。
而一向宗不一样了,只要你会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ok,你已经满足一向宗信徒的条件了。死后的西方极乐净土也就与你有缘了。事实上任何成功的宗教,能够获得成功都源自于,对现世社会不满的抚慰,只要有个修行途径,那么死后就可以升入美好世界进行享受,让人们今生积福,来世得极乐。
而自应仁之乱以来战乱横行,正提供了无数对现世不满的百姓,本登寺简单的修行办法,加上当和尚期间完全不必守什么结婚嫁娶,杀人,喝酒吃荤之类的戒律,想想也知道是多哈皮的生活。因此一向宗才在下层百姓中,才获得了那么多的信众。
所以这也是政良对一向宗感到畏惧的地方,比如历史中狂得没边的织田信长,可以说他,一生之中给他制造麻烦最大的敌手,不是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也不是毛利家,浅井家,朝仓家,三好家,六角家。而恰恰正是这帮一向宗的和尚们。
这位本登寺的明澄大师,对政良所谓的什么中土禅理,可谓是半点兴趣也奉欠。而眼见政良东拉西扯讲半天,明澄大师也已经失去耐性,如果照这个形势下去,政良足足可以再扯上两个时辰。
所以明澄大师决定直接开门见山,扯回话题,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这边,于是,他当即说道:
“大人,对佛理的理解,贫僧深表佩服,只是不知大人,您对我净土真宗的看法如何呢?”
政良暗暗冷笑,心想终于露狐狸尾巴了,于是当面摇了摇头,直接说道:“很抱歉,还不甚了解。”
明澄微微一笑,然后直接问道:“既然如此,那就让贫僧给您讲解一番。”实际上明澄原来的想法是直接求见今川家的家督今川氏真的,结果却突然被眼前这位神秘的大人给接见了。
对于眼前的这位大人,明澄也只知道,对方是在最近突然冒出来的,指挥着远江今川家结束了今川家的内乱,再次一统今川家,而且还在不久前击退了打着支援骏河今川家的名义企图入侵骏河地区的武田信玄,正可谓是今川家重臣当中的重臣。
不过唯一令到明澄感到的郁闷的是,无论他派人如何打探,都无法得到更多这位大人的信息,仿佛这位大人似乎是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般(实际上,政良在这个时期在今川家的突然出现,然后又在不久后突然消失,的确是给这个时期附近地区的豪强以及一般民众们造成了极大的话题,甚至在后世,竟然还留下了他在这段时间在当地所建立的传奇事迹的传说,不少的人还将他看做了是八幡大菩萨降世的化身,专门为他建立了神社以及神像)。
而且从此前与这位大人初次见面中,明澄感觉这一次真的碰到一个难以说服的家伙了,但即便如此,无论如何他都尽一番力的。现在既然这位秘大人不清楚一向宗的历史,那么就让自己来好好向其传播一番好了,于是,明澄就从头讲起一向宗的来历。
一向宗,脱胎于日本佛教圣地南都北岭比叡山延历寺,也就是历史中被织田信长放火烧的那个,延历寺是天台宗。一位原本比叡山延历寺法然和尚,以“教在天台,行归净土”的教义,开创了净土宗,并且建立了本愿寺。
本愿寺之名,来自于大弥陀经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之意,念往生之愿。选择本愿。本愿三心的愿。至心信乐之愿,往相信心之愿。后净土真宗第八代上人莲如,为躲避比叡山延历寺的追杀,逃难到了越前吉崎山。信徒闻之,四方云集而来,并在吉崎山驻扎,成为北陆本愿寺大本营,吉崎御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