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虚张声势的秦王(1 / 2)
第二十九章虚张声势的秦王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
早在《孙子兵法》中就提出到“因粮于敌”的重要战略,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率领军队进入敌国境内作战时,要善于从敌国解决粮食补给,从而大大减少本国的经济实力消耗,这在战争中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策略!
此时郭侃带着亲兵进驻齐河,看到府库中堆积如山的粮食,大感满意,能够从敌人那里获得粮草,那是再恰意不过的事情,此消彼涨之下,还能大幅度削减敌人的国力!郭侃这时候的心情相当的舒畅,野战失利后的带来的些许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因粮于敌就是爽!
当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蒙古人在战争中就充分使用了“因粮于敌”的策略,首先蒙古军队不携带粮食补给,后勤保障完全由占领区的居民负责,以战养战,其次是用战俘和占领区的居民来补充自己的兵员。蒙古人能够以为数不多的军队,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是和使用“因粮与敌”的谋略分不开的。
获得了五十万石的粮草之后,短时间内郭侃再也不用去思量后勤的问题,可以专注于战争,此刻他心中正在谋划着下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心中已经策划出数种对付刘淮的方案。占据了齐河之后,卡住了汉军的补给,而且进可攻,退可守,战争的主动权一下子就落入到了郭侃的手中!
那种掌控大局的感觉又回来了!
“报!开封急报!秦王忙哥剌率兵三十万攻河南,已破洛阳!家主让大都督火速回援!”
正在郭侃沉浸在掌控的感觉中回味的时候,忽如其来的消息让他震惊不已!接过信使的急件,拆开火漆,书信上那熟悉的字体赫然就是史挥的亲笔,所盖的印鉴经过确认也是无误的。
“我大军北渡黄河,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尽管已经相当真实,但是一时间郭侃不愿意相信,他的内心还在渴望和刘淮再战,不想此时放弃!
“大都督,我军粮道被袭,为汉军武士所阻,我等冒死沿黄河冰封处行军,见南岸大营无人,北岸却有大批士卒行军,故特来查探一番!”信使急道。
原来,因为郭侃带的大军粮道被袭,史家接连派出了百余名信使,尽管如此,也只有眼前这为幸运的家伙安全到达郭侃军中。
“善战者果然不善成啊!”郭侃愤惋长叹道。
此时占齐河,大可分兵北上徉攻德州,调动刘淮所部的军马北上,让其不得不疲于奔命,而自己的军队却可以逸待劳,扼黄河之险,占据地利和汉军交战!
“沿黄河北岸撤军!”郭侃无奈下令道。
史家不得不救,他是史天泽一手带大的,史家待他可以说是恩重如山,因此冷静下来之后,郭侃只得放弃了和汉军交锋的大好局面,无奈撤兵了。
忙哥剌是忽必烈第三子,至元九年(1272年),封安西王,守河西,出镇京兆(西安)。次年(1273年)进封秦王。
忽必烈有九个儿子,他把其中最优秀的四个儿子封王坐镇一方,除了三子忙哥剌封秦王,四子那木罕封北平王,出镇西北,五子忽哥赤封云南王,出镇云南,七子奥鲁赤受封西平王,镇吐蕃、川西。
此时忙哥剌辖陕西与河套地区,当阿术的部将乃燕带着残军进入河套地区的时候,忙哥剌趁机拉拢了乃燕,顺利的将三万的蒙古骑兵收入麾下。这一举动,让忙哥剌的势力空前强大,之前他麾下的蒙古骑兵不过千余,现在他一下子成了中原拥有蒙古骑兵最多的势力。在乃燕的鼓动之下,忙哥剌趁着史家出兵济南,发兵攻河南,试图一战而定中原!
实际上,忙哥剌的兵力远没有达到三十万,原本不过七万步卒,加上乃燕的三万蒙古骑兵,不过是十万之数,但是忙哥剌动员了二十万民夫运粮,故号称三十万。
尽管真实的兵力只有十万,但是对于此时只有七万步卒的史家来说已经算的上是大敌了,毕竟拥有三万蒙古骑兵的忙哥剌,在质量上不是史家所能比的!
济南汉军大营
就在刘淮军议的时候,竹崎季长所部的武骑士押着几十名信使来到了大营。
“三十万大军!”
刘淮为这个数字感到震惊。不过且惊且喜,喜的是如此一来,依郭侃的忠义,必然会撤兵回援!
“恭喜殿下,如此一来,敌军不战而退了!”王仲对刘淮说道。
“军师,这个秦王居然有三十万军力?”刘淮还是为秦王忙哥剌的军力感到震惊,压力很大,大汉此时也不过是三十万军力,其中一大半还是日本和高丽的兵员!现在忽必烈区区的一个儿子,居然随随便便就搞出三十万大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