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 传檄天下的号召(2 / 2)
此时刘淮麾下的兵马,即使算上后来收编的张弘略所部,再加上城破后投降的宿卫亲军,也不过十万之数,现在刘淮拥有骑兵35000余,高丽步兵45000余,虾夷战士10000余,日本足轻5000余,汉军步兵(宿卫亲军)5300余。
但是元帝国最精锐的部队,成吉思汗时代组建的怯薛军,除了200余云都赤护送忽必烈北逃外,其余全军覆没,选自草原部落贵族最勇猛的战士组成的8000余怯薛卫全部战死,而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怯薛子弟3000余人则被刘淮生擒,大都一役后,这支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轻易不会动用帝国精锐将不复存在!
此时即使拥有十万的兵力,刘淮也感到力量相当的薄弱,于是就下令直沽港的船支起航返回日本,将近畿附近的十五万余足轻再抽调十万兵力入大都。
七月,刘复亨的骑军将至大都,刘淮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
“孩儿拜见父亲大人!”刘淮恭恭敬敬跪地行礼,穿越后,继承了前生的记忆,很多方面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自小就受到刘复亨异常宠溺的刘淮,此时对刘复亨同样抱有浓浓的父子之情。
“好!好!好!”看着刘淮,刘复亨激动万分,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这个自己最宠溺的小儿子,虽然还是面如削玉的世家子弟的模样,但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除了些许武艺之外就只会玩女人的“衙内”了,如今已经是威风凛凛,带甲十几万的大将军!
有子如此,刘复亨顿觉老怀欣畅。
刘淮随侍在刘复亨身旁,在大批骑兵前呼后拥之下,由丽正门而入。
刘复亨策马入城,感慨万千,当年他无数次从此门而入,忐忑不安的晋见皇帝,此时他却是以主人的身份,光明正大,大摇大摆的通过丽正门!丽正,取自《易经》:“日月丽于天”,为光明正大的之意。皇帝都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故名正门为丽正。
大明殿上,刘复亨高坐龙椅,刘淮携姚枢,张弘略等元廷汉臣,并其麾下的王孝忠、金大通等将领,汇集一堂,共商国策。姚枢所献之策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于是刘复亨下令其撰写檄文,用以传檄天下。
姚枢当世之大儒,当廷挥毫,很快就写好檄文,呈给刘复亨。
元者,起于溯漠,逞爪牙之利,纵战祸于他邦,灭大食,屠党项,绝金后嗣,中原汉地,幸免于屠刀之下者,十无一二,攻掠之处,已无整土,屠灭之地,再无完族。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中华之劫难,无过于此者。元之法,扶强除弱,劫贫济富,分族论等,非韩商之所谓法也。斯儒,以乱我中华之正统,斯法,为败我华夏之纲常。
蒙古之兵,灭金屠夏,拓地万里,赖骑射之精良,挡者披靡,可谓强矣,然不施仁义,终遭天弃。今昭勇大将军起义兵,将兵二十万,袭破大都,尽灭其怯薛于城下,敌酋大惧,遁走千里,北逃大漠,不日将整军麾师北上,以图全功。
元蒙大势已去,故远有蒙哥之诛,近有大都之失,恃强而不能夺我汉土。若天下一心,气愤风云,四海旗聚,兵甲成群,行伍相接,鼓声动而风起,剑气冲而北斗平。万众悲歌,气吞山河。以此敌虏,何愁不催,必垂青史以永芳。今传檄天下,召各地豪杰,尽起义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共复我汉唐之风,尽在今朝!
刘复亨视之,大喜,随即传给刘淮。
刘淮看后亦是赞不绝口。于是,刘复亨立刻下令,传檄天下。
随后众人商议起北征上都之事,此时刘家二十万大军雄据黄河以北,但若是劳师远征,恐怕不易,大量的步兵所携带的辎重和动用的民夫足以让现在的刘家崩溃,因而刘淮提议仅以骑兵北上,效仿蒙古人的作战方式,袭占上都。
在刘淮攻克大都之后,就缴获元廷战马无数,单单大都城内怯薛军麾下的战马就愈六万,大都郊外的几个马场也是收获颇丰,总计得战马近二十万匹。
追击忽必烈时因为马力困乏而不得不撤兵,如今战马无数,完全可以效仿蒙古人一人多骑的奢侈方式!
ps:二卷再过几章就接近尾声了,最近工作非常忙,--宜搜小说--又不看好此书了,因此动力不足,第三卷,可安还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下去。两难之中,想到了个折中的注意,如果大家支持的话,就帮忙点下关注,如果有很多关注的话,就会继续写下去。(虽然要求很无理,但是大家体晾一下,码字很辛苦,4小时才写一章。如果支持的人多的话,即使再忙,每周也最少保证5更。)
关注即作者空间里点加关注。
大家不用打赏,如果要支持的话就点下关注,原来3000关注的目标看来很难,目前不过寥寥数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