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改元天佑(1 / 1)
第五百零八章改元天佑
范氏见周瑜长得英俊潇洒,气质斯文儒雅,态度诚恳有加,心中便先暗喜三分,又得到了周瑜的亲口保证,她便彻底地放下心来。
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之中,若能像周瑜描述的那样,快快乐乐地生活足矣。至于军国大事,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儿子又幼小无知,哪里会懂,还是交给周瑜去处理吧。日后儿子长大了,想要亲政的话,那时再商量也不迟。不过,读过史书的范氏心里清楚,如今汉室皇权衰落不堪,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刘元想要执掌朝政是不可能的事。
在来秣陵之前,范氏便已想好,自己的底线是要保住母子俩能够平安、富足地度过一生,既然已经得到周瑜的承诺,那后面的事情就听由他们去安排吧。就算是最后禅位于外姓,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汉室没落的责任可不在她们母子俩肩上。
见过了周瑜,范氏母子第二个见的人是刘备。
自从天子刘协被颜良劫走,死于文丑枪下之后,刘备便一直处于深深的自责之中,本来他已经占据了朝政的核心位置,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四方,逐渐地建立自己的势力。但刘协一死,伏皇后二人又被周瑜接去了江东,刘备便知大势已去。
看看自己手下的兵马不超过三万,仅占据许都周边数郡,又失去了号召力,而周瑜拥兵数十万,据有扬、交、荆、徐四州,得到了伏皇后后,周瑜以皇后之诏令处理后事,号令各地,势力强过自己太多,刘备便只得忍住心头的失落,放下对周瑜占据徐州的仇恨,和周瑜结成了讨袁联盟,期待着能在击败袁绍后,取得河北之地,再图天下。
天子刘协死后,他的后事由刘备负责料理,因刘协年纪尚青,曹操并未替刘协修建陵墓,故而刘备只得在许都城外选了一处风水不错的地方,临时以石料、木材建了墓穴,草草地举行了仪式便下葬了。
随后,周瑜找到刘备,提出刘协无后,当遍寻天下的汉室宗亲,寻到合适的人选以继承大统。对于周瑜的目的,刘备心知肚明,然他却没有理由也无力反对,只得赞同,并同意定都秣陵。
这几年一连串的挫折也不断地消磨着刘备的雄心壮志,使得他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帐下虽有关、张等猛将,却没有良臣辅佐,能提出发展的战略,加之周瑜对刘备礼遇有加,没有趁机将他的人马灭掉,又把他抬上了讨袁联军盟主的宝座,让刘备也下不了分裂的决心。此时的刘备已经没有足够的勇气冒着身家丧失的危险,挺身而出对抗周瑜了。
当然,后来刘备对当时的决定十分后悔,但那时他已无力回天了。刘备也曾派人暗中联络袁绍,希望能够秘密联手,共同消灭周瑜。袁绍亦是当世豪杰,对于刘备首鼠两端的行为十分不屑,再说他当时自信满满,也不在乎刘备那所谓的“皇叔”身份和两三万兵马,便当场拒绝了。如此,刘备只得无奈地将自己绑在了周瑜的战车上,跟随着周瑜一起准备迎立新君,讨伐袁绍了。
在范氏母子面前,刘备表现出长辈的尊仪,言谈举止间甚为和蔼,他招手示意刘元到他的面前,面带笑意仔细端详,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端正贤良,必是一代明君也。”
范氏见皇叔刘备对待自己母子宛如一家人一般,心里大获安慰,毕竟都是姓刘的啊。刘备那敦厚的长者风范也给范氏吃了一颗定心丸,看来今后有些家事还是要倚仗他的,未来他就是刘家的中流砥柱了。
第二日,在秣陵临时的宫殿中,刘元归宗认祖,拜伏皇后、董贵人为母。伏皇后、董贵人自从经历了颜良之乱,对很多事情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甚至有了淡出世事的想法。因此,对于周瑜找到的未来新君刘元,她们从心底里既不憎恶,也不喜欢,只是在面上浮出几丝笑容,口头勉励了一番。
经过一番准备,在江南一片明媚的春光中,刘元于三月初三正式登基,由于周瑜替他们修建的新宫殿尚未完工,便暂时居住在州牧府旁的临时住所,周瑜特意令人将其修葺一新,增添了很多皇家用品,看起来花团锦簇、金碧辉煌,颇有皇家气概。
刘元尚是八岁幼童,自小长在乡间,哪里见过登基这么大的场面,手脚无措,一路上由母亲范氏搀扶着方完成了一系列的仪式。登基之后,刘元下诏,改元天佑,当年为天佑元年,尊刘协为献帝。
随后,便是一长串的百官名单。
此时,周瑜还不想对官制做太多的改动,他觉得时机未到,因此百官体制还是沿袭旧制。除了曹操的亲信之外,原先在许都的一些朝官仍旧使用,以便于政令的延续。在朝官中出现了许多的新面孔,自然都是周瑜的亲信,为了团结刘备,也让他安排了一些他的属下进入了朝政中枢。
封刘备为真定王、任职太尉。
封周瑜为吴侯、任职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
前朝老臣原太尉杨彪任职司徒,掌管礼仪诸事,负责人民教化。
司空一职,则由刘备推荐的孔融担任,负责水利工程、城防建筑、宫室营建诸事。
三公既定,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九卿的任官也随之确定。这段时间,秣陵已成为天下文人学子心中的热土,不仅原先许都的各级官员举家南下,就连袁绍的不少属下也背离袁绍,投入了周瑜的帐下,比较知名的有陈琳、王修等人。周瑜从中挑选了一些人进入朝廷任职。
九卿分别为太常孙邵、光禄勋陈琳、卫尉董昭、太仆傅燮、大鸿胪淳于嘉、宗正张纮、大司农国渊、少府王修。
尚书台是朝廷的中枢机关,权力极重,既出诏令,又出政令。朝臣选举,由尚书台主管,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对朝政有着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