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血战平壤(上)(2 / 2)
第二,高丽割让辽东半岛给隋朝。
第三,高丽正式向大隋称臣,高丽王接受隋朝册封。
答应这三个条件,隋军可以不进攻平壤,撤军返回中原,否则隋军攻破平壤,将血洗平壤城。
在信的最下面,杨元庆的写下了最后期限,限两个时辰内答复。
这个三个条件之苛刻,高建武一个都难以接受,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一定是隋朝内部出现了财力困难,隋军才打上高丽的主意,派远征军来洗劫高丽。
他长长叹了口气,转身走下了城,生死由天吧!他已经不想管守城之事了。
三万隋军分成十个方阵,先后抵达了平壤西城,在距离城池两里外排下了阵型。
平壤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一座城中之城,周长十二里,宫殿、官署、官仓和军营都集中在内城,另外官员府邸和很多高门巨富也住在内城。
而在内城和外城之间则集中了大量平民,大业七年,来护儿之军攻破了外城,军纪涣散,士兵大肆抢掠民居,才被埋伏在内城的高丽军击败。
所以对于隋军来说,攻破外城只是第一步,他们所需要的粮食物资都集中在内城,只有击破内城才能夺取战利品。
杨元庆立马在一座低缓的高坡上眺望城池,从他多年的攻城守城经验来看,平壤城是一座雄城,整体十分坚固,几乎是浑然一体,很难有取巧的办法攻下它。
护城河宽达两丈,每隔十丈建有一座凸出的马城,吊桥高启,城门坚固,用攻城槌难以奏效,唯一的办法便是攀城而上,用云梯强攻城池。
关键是隋军只有三万军队,需要付出很大的伤亡才能攻下这座城池,但这些都是他的精锐之军,他不愿意伤亡过大。
凝视观看了片刻,杨元庆一时无计可施,这时,亚将沈光上前禀报道:“总管,不妨晚上攻城,比白天攻城更有成效。”
一句话倒提醒了杨元庆,他当时命令辽东军派出一支斥候小队混入平壤城内,不知这支斥候有没有成功,如果城内真有隋军斥候,那么他们会想办法和隋军取得联系。
想到这里,杨元庆心中又有了一线希望,问沈光道:“当年你曾参与攻打辽东城,最后是怎么攻下辽东城?”
沈光一直在绛郡出任地方守将,这次攻打高丽,杨元庆特地将他调来,就是因为沈光曾代表丰州军参加过高丽战役,在攻克辽东城时立下大功,他对高丽军的情况很熟悉。
沈光叹了口气道:“高丽军最大的特点就是顽强,总管千万不要指望他们能投降,只有杀死他们,不要想着俘获,才是进攻正道,而且也决不能相信他们,他们所谓的投降都是虚假,一旦隋军上当,就前功尽弃,当年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杨元庆点了点头,当即下令道:“命令士兵在三里外扎营,就地休息!”
隋军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在西城三里外扎下大营,一座座营帐拔地而起,士兵们埋锅做饭,养精蓄锐,等待夜间作战。
。。。。。。。。。
夜战一直是隋军的传统强项,在中原人人皆知,为了应对隋军,唐军和李密魏军都纷纷效仿,展开了夜战训练,但高丽军未必知道,他们也未必能在夜间防御。
所以第一场战役,杨元庆便选择在夜间。
入夜,夜幕刚刚降临,平壤城下鼓声大作,‘咚!咚!咚!’巨大的鼓声震天动地,隋军投入了九千军队,其中四千攻城士兵,五千士兵用弓箭辅助防御,开始进行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四千刀盾兵一手执盾牌,一手握战刀,如潮水般涌上,在他们中间夹杂着十部攻城云梯,向西城墙进发。
城上高丽守军不敢懈怠,他们一直在关注隋军动静,当隋军战鼓声敲响时,高丽军立刻投入了一万守军和两万临时武装起来的青壮,密集地布防在城头。
攻城战终于爆发,城头上箭如疾雨,铺天盖地射向隋军,而隋军五千弓兵也发动反击,密集的箭雨射向城头,城上城下结成一张箭网,数百隋军前锋头顶着长达三丈的木板,冒着箭雨向城下飞奔。
他们迅速用宽厚的木板在护城河上搭起了临时便桥,木板两头有巨大的铁钉,牢牢钉入泥土中。
第一辆云梯被士兵们推动着缓缓靠近城墙,云梯臂转动,‘轰!’一声巨响,厚重的云梯搭上城头,数十名隋兵纵身而上,高举盾牌向城头冲去。
。。。。。。。。。。(未完待续。。)
{宜搜小说www.ysxiaoshuo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