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采玉(1 / 2)
虽然相隔三四十米,但两个人的谈话,韩孔雀只要想听,就能够听到,更何况,他们的声音虽然低点,但远处的普通人也能听到点,就是听不清楚罢了。
“你也见过我们家的那个宝贝,所以,如果找到了真正的地质断层,你们以后的研究经费,我们胡家就全部包下来了。”老胡声音坚定的道。
“?”王教授叹息道。
那块羊脂玉,细腻润泽,内质纯净,局部为墨色,整体外观呈柔和泛粉的羊脂色度。
此类极品籽料,几近绝迹,可谓稀世珍品,当今世上再无能出其左右。
他还真是没想到,老胡视为传家宝的羊脂玉,居然是从这里得到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找到这里的矿脉。
不过,山中寻玉是何其艰难,水料和籽玉还算简单,只要肯吃苦,在这山中的溪水之中寻找就是了,而大宗的山料,就不用想了。
虽然山料的价格不高,但架不住山料多啊!但山中没法进出机械,所以就算山料再多,人们也没法大规模采集。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水料和籽料了,虽然这样的玉石稀少,但它们的价格却比山料要高的多。
王教授和老胡收口之后,韩孔雀快速离开,已经到地方了,而且确定了这里真的出极品玉石,那么韩孔雀还真不信他就找不到。
深山采玉难度大,多使用炸下来,爆炸力造成山料的内裂非常严重,有的一块几十公斤重的大料,都开不出几个把件和镯子。只能做小件。因此许多人不太喜欢山料,认为买入风险较大。
这才是很多人不喜欢山料的原因,而现在,他们什么也没找到,只有找到了,才会研究怎么开采。
而此时。老胡也只能采用最简单的办法人海战术,人多了,只要仔细寻找,没有漏网之“玉”,自然能够找到。
在其他地方,往往有数以十万计的玉石开采者,他们往往是要投入很大的生产成本或时间成本后,才能得到一块和田玉。
在这里,没有那么多人。而石头却是一点都不少,所以想要在这里找到一块玉石,说容易也容易,说难,还真就是大海捞针。
容易,也许随便一块大石头,就是一块含有美玉的原石,艰难。你只要看看河床里面的情况就知道了。
看到鹅卵石就知道是河床了,看到经过历年来堆积出的无数鹅卵石。就知道要在这么多石头当中寻找出一块玉石是多么的艰难。
平时在外面的和田也好,在其他地方也好,那里的河床已经不知道被深翻了多少米了,而这里却是原始风貌。
所以说,不要看现在河床上的石头多,如果翻开了。下面的石头更多。
在外面,那都是挖掘机和推土机来工作,而在这里,就只能利用人工了。
虽然这样做累的是人,但只要证明这里有玉石矿。挖玉人就会蜂拥而至。
像玛钠斯玉,玉龙喀什河两岸的挖玉人之所以驱之不去,利益无疑就是其中最大的驱动力。
到每年的10月枯水期,河道两旁数百米的滩岸则几乎堆成了采石场,在那里,用“掘地三尺”来形容挖掘的深度就用词不当了,用掘地三十尺来说也不夸张。
现在,韩孔雀随同其他人一起,走入的是一条最宽的河道,这是这里的主流河道,几乎所有的小溪,都汇入这条河中。
现在是枯水期,所以河道之中的水流很小,所以在宽百多米的下游河道,露出了河床,这个季节也是捡玉人“碰运气”的好时候。
但是,下游的河床肯定被人寻找过无数遍了,所以要去上游,据老胡讲,要继续深入山中,水和食物是必须要带足的,因为捡拾玉石,至少得在河道里来回不停地走上十几公里左右,大约需要10个小时的时间。
沿河继续行走,即为上游,河里有各种象形图案的奇石,很漂亮的,这里的奇石的石质确实不错。
而河道底部则是发现碧玉籽料的地方,要注意碧玉在强烈的阳光下逆光观察,会让深绿、豆绿等都变成正绿了,会让青白玉发青白的底子变得白一些了,这是资深采玉人的经验之谈。
再向上游走,那里有一条小溪,小溪南岸,有一块相对平坦的山坡地,那里草木茂盛,是周围食草动物聚集的地方,当然,也是猎食动物扑食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只要能力足够,自然能够给众人提供足够的食物,所以在进入深山之后,食物是不缺的,这有护卫队提供,而今天,所有人都是在周围活动,并没有人今天就开始沿河继续进山,所以,过一会回来吃饭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