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金榜题名(1 / 2)
三月的阳光,好似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洒在大地上,转眼间就开满了整个田野,盛放成美丽的春天。
今天又是个好天气,枝头的喜鹊叽叽喳喳把我叫醒。
俞子衿和福禄寿喜早已在门口盼着了。
古代科举考试公布成绩,除了张榜公布外,对于高中进士的,国家还会贴心地送上“录取通知书”,这个录取通知书就称之为“捷报”,由专门的报录人敲着锣鼓送上门来。
俞子衿和福禄寿喜一早就在大门口等捷报了。
我自信一定能中状元,但越是这样想,心里越是有些小激动,就像当年高考查成绩时那样。
俞伯林和我在屋里下棋,等待捷报上门。
“翼辅好定力啊。”俞伯林笑道。
“俞老师取笑了,其实我心里也如扒了墙的庙。”我说。
“此话怎讲?”俞伯林问?
“慌神。”我说。
“哈哈哈,看你小子气定神闲,举棋若定,我还以为你不紧张呢。”
一阵锣鼓喧嚣声传来,是报录队伍来了!
报录队伍后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一直追到大门口。
俞子衿和福禄寿喜高兴地迎上去,一个个欢蹦乱跳的。
“恭喜张公子,贺喜张公子,高中探花!”报录人用他那喜气洋洋的声音说道。
啊,才中探花啊?和预期的不一样啊,我心里有点小落差,但中个探花也不错,也不做多想,名来福赏喜钱。
俞子衿高兴地挽着我的手,一脸崇拜地说,“翼辅哥哥,你中探花啦!恭喜恭喜。”
俞伯林瞪了女儿一眼,好似在说,一个女儿家家的,一点都不矜持。
俞子衿朝父亲翻了个白眼,又吐了吐舌头。
宋代的录取通知书“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称为“金花帖子”,非常精美,很上档次,拿在手里,满满的仪式感。
接了录取通知书之后,就要进宫参加皇帝的“临轩唱名”仪式了。
“临轩唱名”非常隆重,全体盛装出席。皇帝端坐于大殿之上,宰相、中书侍郎及殿试官等大臣侍立殿内,新进士及一众大臣则于殿口或殿口外等候。
受邀参加仪式的人士很多,除了与考试有关的知举官、南省点检进士试卷、诸科出义考试官等人,还有皇亲、管军臣僚、使相、节度使等一众宗室及朝廷要员。赵宗礼也来了,轻轻地朝我挥手示意。
“临轩唱名”始于宋太宗,“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这一方面拉进了进士们和皇帝的关系,天子门生嘛;另一方面又突显了皇帝对科举选才的重视。所以,自此以后,皇帝临轩唱名赐第的制度就沿续下来了。
据说当年那届科举一共录取二十五名进士,所以宋太宗能够按名次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后来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本届科考就录取了388个,再由皇帝一一唱名不太现实,于是改成皇帝象征性的呼出前三名的进士,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的名单则由其他高官代为传唤,称为“传胪”或“胪传”。
具体流程大概是这样的,礼官捧出金榜,交给皇帝,皇帝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本届科举考试,状元是章衡、榜眼是窦卞、探花是我,夺魁热门苏轼、章惇他们居然没有挤进前十,我看到章惇自始至终都是阴沉着脸的,苏轼也不太高兴。
点完状元、榜眼、探花后,其他的就由传胪官唱名了。每唱一名,该名进士出列,三人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