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北宋牛人(一)(1 / 2)
说完了仁宗皇帝,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僚体制。
宋承唐制,宋代的官僚体制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先来看看唐朝官僚体制。
皇帝:国家最高领导人,相当于董事长、大股东。
宰相:相当于总经理,对皇帝负责。
宰相管理“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高官官对宰相负责,不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书省:掌管中央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门下省: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中书省发布的政令要经门下省盖章,门下省要是不同意,中书省就得重新修改,所以两个部门经常吵架。
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政策,下属部门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个部门,简称“六部”,六部中以吏部为老大。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吏部的一把手叫吏部尚书,二把手叫吏部侍郎。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户部的一把手叫户部尚书,二把手叫户部侍郎。
礼部:掌祭祀、外宾事务、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等。礼部的一把手叫礼部尚书,二把手叫礼部侍郎。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但宋代兵部不管兵政。兵部的一把手叫兵部尚书,二把手叫兵部侍郎。
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刑部的一把手叫刑部尚书,二把手叫刑部侍郎。
工部: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如修建皇宫、黄陵、水利等。工部的一把手叫工部尚书,二把手叫工部侍郎。
在宋代,皇帝集权,宰相权利被分狠狠割了,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将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称为“中书门下”,部门一把手是宰相,称为“同平章事”,也称“宰执”(正一品。宰相之下设置副相,称为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同时也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是对相权第一次的分割。
其次再把尚书省下面的兵部拎出来加强成枢密院,把户部拎出来加强成三司,枢密院和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是对相权第二次的分割。
所以宰相的权利就由唐代的三高官官,变为二高官官了,权利还被副相分了一半,所掌管的军事、经济权利也被剥离了。
宋代的尚书省:尚书省的一把手叫尚书令(从一品,但尚书令从不委任,实际上另外委派三品以上的司官或学士一员任“权判尚书都省事”,弱化尚书省。
宋代的枢密院:负责调动、部署全国军队,但无统兵权。前线将领有统兵权,但无枢密院的调令,又掉不动军队。在信息传输不发达的古代,前线要是有突发事件,等到枢密院反应过来,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说宋代打仗不行呢!枢密院的一把手叫枢密使(从一品,二把手叫枢密副使(正二品。
要想在宋代当好将军,一要皇帝十分信任你,二要枢密院的同事支持你,三要谏官们不捣乱,哎,实在是太难了。
宋代的三司:为什么叫三司呢?因为成立之初就是将盐铁、度支、户部合并成一个部门的,后来统管经济,是宋代的财政部。三司的一把手叫三司使,也称计相(从一品,二把手叫三司副使(从二品。
三司通过各种转运使(地方财政部长兼纪检委兼公安部长,肥缺,把地方的大半税收和财富都“转运”到中央了,所以宋代地方财政很穷,一遇到天灾就无力救助,造成大量的流民。哎,地方老百姓实在太苦了。
地方政府弱到什么程度呢?水浒传中出现的贼寇向官府“借”粮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为地方财政穷,武装力量弱鸡,还真干不过一些大贼寇。
除了这三个核心部门之外,还有一个部门比较有趣,那就是中央纪委——御史台。御史台的一把手是御史大夫(正二品,但该职位从不委任,实际上仅以御史中丞(从三品替代。
御史台本来和谏院是分开的,御史台负责监视臣僚言行的(怼大臣的,谏院负责向皇帝纳谏的(怼皇帝的。但自从仁宗皇帝老爹始,把御史台和谏院就合并了。
这下御史台就牛叉了,整天怼天怼地怼玉皇大帝。再加上宋代谏官可以“风闻言事”,也就是没有证据,仅靠传闻就可以弹劾人,不用负法律责任。又再加上宋代历来有规矩:不杀文人,不杀士大夫,就算忤逆了皇帝,最多贬谪流放,脑袋还是稳稳当当的。所以在宋代,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要去惹御史台的谏官们。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包拯包大人就曾担任过御史中丞,怼皇帝怼得唾沫横飞。
我要是做官的话,一定争取当御史中丞。
此外,还有皇帝的顾问机构翰林学士院,有宦官的总机构内侍省,有负责禁军统领的殿前都指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三大军队相互独立,有负责皇城特务的皇城司(类似明代锦衣卫等。
其他重要部门还有太常、宗正、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九寺,这里就不展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