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侦探推理 > 三国之最风流 > 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

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炮王 梦幻泡影 辐射的秘密 太傅很忙 极戮狂徒 星罗至尊 抗日之兵魂传说 蛮尊 铁血孤狼 九印翻天

糜竺的粮种诸物络绎送到。

田地、劳动力这两块儿的组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荀贞遣去外郡的使者们,有的去的近的,也开始陆续回来。

回来的这些使者们皆带来了各郡太守的回信。

不但徐州的日子不好过,各郡的日子也都不好过,除了汝南等寥寥几个家底厚实的大郡答应借给荀贞一些粮种、耕牛、农具等物,其余的郡国大多婉拒了荀贞的请求。

拒绝也没关系,反正有了糜竺、糜芳的大力相助,广陵屯田所需要的物资已经预备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

荀贞又备下礼物,再写书信,令这些回来的使者们再返去各个郡国,或向肯借给物资的郡国如汝南郡表示感谢,或只是单纯地回复那些郡守国相的来信。

一来二去,和这些郡守国相的线也就搭上了。

这天,从洛阳传来一个消息。

却是袁绍把司隶校尉的符、节悬挂在上东门,离开洛阳逃奔去了冀州。

这个消息是曹操传来的。

曹操在信中说:“袁本初颇是后悔没有听从你当日的劝告,未能在董卓刚到京时起兵击之,如今董卓先使吕布杀丁原,并其部曲,继以财货为诱,又把故大将军、故车骑将军的旧部召入到了他的麾下,更又以官职财货赂买北军、西园各部,而他留在河东、河内等地的主力也都已经络绎开到了京都,其势已成,不可阻矣!袁本初虽悔无及,面此窘境,而今亦无善策相对,迫於无奈,不得不挂印北遁。”

袁绍北上冀州,一个是因为董卓“其势已成”,通过先后兼并丁原部的并州兵、何进和何苗的旧部,以及收买西园、北军的诸将校,加上他的本部主力络绎开至京都,现而今他在洛阳已经是“一支独大”,单论兵力,已然是无人可以再压制他了,袁绍的政治资本虽然远远比他雄厚,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百个公卿大臣也比不上十个披坚执锐的精锐虎士,正如曹操所说,袁绍虽然对此十分后悔,后悔没有能听荀贞、臧霸等人的劝告,以至坐视董卓做大,可却也是“无善策相对”,无可奈何,只得离开洛阳,北上冀州,以图它策。

这个是袁绍离开洛阳的根本原因。

此外,还有一个次要原因,或者说是“导火索”。

这个“导火索”就是董卓有意废立天子。

在因为得不到袁绍的同意,荀贞、臧霸等有一定实力的主战派而不得不陆续离开洛阳之后,董卓放开手脚,恩威并施,或杀或买,一举兼并、控制住了洛阳的各部驻军,彻底掌握住了洛阳的兵权,兵权一到手中,这“脚”自然也就立住一半了,——为何说是“一半”?因为只有“兵权”,没有“政权”,不能算是“立稳脚”,要想立稳脚,“政权”必不可缺。

“政”与“兵”互为表里,没有“兵权”,说话不硬气,没有“政权”,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为了把“另一半”也立住,为了把“政权”也抓住,董卓自然而然地就把主意打到了“废立天子”上。

“废立天子”这个主意到底是董卓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他帐下的谋士给他出的?曹操也不太确定。洛阳的小道消息,有的说这个主意是董卓自己想出来的,有的说这个主意是李儒给董卓出的,又有的说这个主意是董卓的凉州老乡贾诩给他出的,总之什么说法都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清穿之成了荣妃的我开始养生 小平安 继室日常 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钓系公主不追了,清冷首辅火葬场 成了病弱反派的吊命人参后 庶女上位:狠毒世子妃 极品上门女婿 民国岁月1913 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