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我爹是吕布359(2 / 2)
孙策心里其实也有数,虽然是没有探明到真正的使者和动静,然而孙策对眼下的局势心里是有数的。
“传信与公瑾,叫他盯紧江夏,若策这里有动静,立攻江夏,而策便是一不可图寿春,二不可图荆州老巢,也可立即调头去袭庐江!”孙策早有进中退三策而言。但凡为诸侯,事可进便进,若是不可进,便取中,若中也不可,便取退。
万没有盯着寿春死磕的道理。
因此,孙策心里是真的有数了。
鲁肃应了,一面传信与周瑜,一面静等着张绣的回应,或是寿春内部有可图谋的内人。
眼下之事,只能看事行事,准备周全,而不变而应变也。
而郭嘉也终于回到了许都,曹操亲自来许都外三十里迎接他。
郭嘉眼红红的,策马先行,离开使者队来见曹操,曹操见之郭嘉,简直痛哭流涕,抱着郭嘉的手道:“奉孝,奉孝,操若失奉孝,当奈何?!”
“主公……”郭嘉要跪拜,曹操坚持不肯,将他扶起来,紧紧的拉着手,抚掌道:“便败一仗,便失十城,也不能失奉孝也。”
郭嘉大为感动,流涕道:“嘉何德何能,为俘虏之躯,为败军之士,却容主公如何看重,嘉便是死,也无以报!”
主臣二人一时痛哭不已。旁观者,皆都感泣不已。
这个说,是有罪无功之人,那个便说,离了奉孝,若有所失,如失一臂也,如失一心也。一时二人哭的旁者皆劝。
其实,但凡为士,或为将者,谁不愿意想要得到英明之主,所谓的英明不止是有功就赏,赏罚分明,而是,一旦为俘虏,一旦犯过错,也能有回来的一日。
而曹操为了郭嘉费了多少心,众人都看在眼里,深为感动的同时,也是深深的佩服曹操有容人之量。都为寻到了一个真正的英主而动容。
当下便回城,郭嘉一回,许都人心大定。
比起袁术阵营核心的人员的散乱和离心,曹营可谓是上下一心,如同铁桶。
此举,何其高明。
于曹操而言,虽是收拢人心之策,但同时亦有真心之言。说到底,曹操是不离开郭嘉的。因为他身边,能拎出来与吕营,或是袁营相抵抗的谋士,只剩下郭嘉,程昱,还有荀攸三人了。
其它人,要么有汉心,便是有才,也不肯为他献策,终其不得心,也难以收服其心。到底不能勉强。因天子在许都,许都有多少才俊,数不可胜数。但说实话,曹操能信得过的,真正能依靠的,可以用大才的,一个巴掌都是数得过来的。
原本有一个荀彧,然而终究是废了。其才虽是王佐之才,然而他的心,到底是不能为曹操所用。
曹操可想而知有多依赖郭嘉。
千盼万盼着郭嘉终于回来了,他焉能不喜,便是用膳也与他一道,甚至洗漱,都拉着一起。
好容易用过餐饭,用过茶汤,又洗漱了风尘,这才促膝而谈。曹操先说了许都和袁绍营的事情,事无俱细的说了,然后又问郭嘉吕营中事。
郭嘉低声道:“徐州出现了新的粮种,有好几种,然后收成后,一直被收在府库,不知是何物,只听闻产量极高。只可惜嘉无能窥见真容。早前高顺在时,便重兵把守府库,如今更是如此,这个种子,好像稀少,并不多,因此还没有人吃,连吕布父女也没吃它们,一直保存在府库之中。陈元龙来寻过嘉,只说了图吕之事,然而问他粮种一事,他却只字不提!不知何故!”
曹操道:“天已上冻,等明春,自能窥见是何物,届时一旦流入民间,自能设法买回来,运回来。那时,吕布父女便是要控制也控制不住了。”
“只恐吕氏父女未必要控制不给外流……”郭嘉道。
“也是,”曹操深以为然,道:“那吕娴小儿,正有此胸襟。”
“吕布已定吕娴为嗣,”郭嘉道。
曹操吃了一惊,道:“果真?!公开的!”
“并未公开,然嘉虽被幽闭于小院,然徐州动静,却能观测一二,猜到的。”郭嘉又细细说了徐州豪族一事,又将陈珪父子的形状说了,然后又说了很多关于徐州的事情。
“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不论出身与男女之别,”曹操沉吟道:“真想不到,短短个把月的功夫,那吕娴小儿竟办成了这么多的事。”
“她绝非普通人,看她悠闲从容,实则这些策谋早深谙于心。”郭嘉道:“是有心有大志之人。”
曹操苦笑道:“操正欲设法图谋此小儿,不曾料到吕布竟真定她为嗣。”
“此事虽是暗中进行,然徐州真正的权力核心都有数了。”郭嘉道:“这是板上钉钉之事,恐难改变。此时,这父女二人,去图寿春也。只恐年前,寿春将定。”
现在离年不过两个多月的功夫了。
这徐州竟如此大的效率。
“粮种之事,还需多寻人探知,若种出,无论如何也要弄来,推广之!”曹操道:“吕氏父女弄此如此神秘,只恐是真的好东西。”
郭嘉点点头。
“另外,科举一事,也可学习。”曹操道:“否则天下寒士尽趋之徐州。寒士虽能者少有大见识者,然而胜在数量之众,其中若出一二个大才……”
“许都要兴科举,难!”郭嘉道。
曹操也沉默了,是啊,许都的大豪族,可比徐州本地的多,而深,而广大。想要越过这些人,去兴科举用寒士,这些人便能内斗死他。
“然而再难,也得做。”曹操道,“先放开一个小口子。慢行之。”
郭嘉点点道:“也好,待时机成熟再重用之。”
“此小儿,胸有丘壑。”曹操叹道。可惜啊,可惜姓吕。偏偏是吕布的女儿。
郭嘉道:“陈氏父子只恐不可用。陈元龙虽有投吾主之心,然而,对农事,他很执迷,一直不肯道出粮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