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困境(1 / 2)
江南的风波渐起,看起来会有些争端,但是在京城,风雨已经打在了所有人的脸上。
前几天,礼部观政进士张璁做了一个所有人的意想不到的举动,上疏进《大礼或问》。
内容大概就是:
“朝议说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王妃为皇叔母的事情,不过拘执汉定陶王、宋濮王的事,谓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复顾其私亲之说耳。夫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臣厕立清朝,发愤痛心,不得不为皇上明辨其事。”
“汉哀帝、宋英宗为定陶王、濮王之子,是因成帝、仁宗无子,皆预立为皇嗣,养于宫中,尝为人后。今武帝已嗣孝宗十七年(实十六年,“臣读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今武宗无嗣,以次属及,则皇上之有天下,真犹高皇帝亲相授受者也。”
这也就推翻了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对于礼仪作出的说法。
而且还是有理有据。
不过有时候占着“理”还真不一定能赢。
首先感觉到愤怒的不是杨廷和,而是礼部尚书毛澄,毕竟是他手底下的人,现在竟然出现了这种问题。
而杨廷和却是不慌不忙,首辅大人自然是运筹帷幄之中。
看着因为此事愤怒不已的毛澄,杨廷和淡定的喊到:
“宪清!”
毛澄被杨廷和喊住自然是将自己的情绪平复了下来,然后看着杨廷和,等待着他的下文。
然后就听到杨廷和继续的说到:
“你觉得这次的事情,是你礼部的进士自己的意思,还是有他人的意图在里面?”
杨廷和这个话就问得非常有水平了,虽然现在小皇帝安稳了一段时间,但是之前的那些事情也是表现出朱厚熜可不是这么好控制的。
不知道现在为什么安稳了下来,但是这次张璁的上书,让杨廷和觉得朱厚熜安稳这么久就是为了等此刻。
杨廷和的疑问顿时也是惊醒了毛澄,这到底是朱厚熜的意思还是这个进士自己的意思呢?
虽然现在的朱厚熜看起来是安稳了下来,但是谁知道他背后在酝酿着什么。
而这次事情也算得上是给他们两个提了个醒!
毛澄沉默了片刻,和杨廷和对视了一下,然后坚定的说到:
“不管他是背后有人指使,还是单纯的想要媚上,都不能无视礼仪!”
观察了毛澄的反应,杨廷和这才松了一口气!
杨廷和看了张璁的上书之后当然不是和他现在反应的那样镇定。
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是朱厚熜的手段,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因为朱厚熜的手段他也见识了很多次了。
朱厚熜的手段其实也就是利用他们言语中的漏洞进行反击,虽然杀伤力巨大,但是这次这个好像是沉浸在此道几十年的一个人写的,文笔老辣不说,而且还有理有据,利用的都是圣人言。
而且又是礼部的人,他唯恐这里面是不是带着一点毛澄的意思,所以才来找毛澄商议,现在看来不是那杨廷和也就放下心来了。
张璁这个即是是杀伤力再大,对于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一个小小的进士,即是是皇帝推出来的他也不怕。
现在朝中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张璁的这份上书看起来说的是礼仪的问题,实际上矛头都在往杨廷和身上指,毕竟反驳的都是杨廷和还有毛澄共同商议下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