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1 / 1)
朝阳初升。 明亮的阳光撕裂黑夜的阴霾,照亮这座江南小城。 然而城中却没有早起百姓,更没有商贩的叫卖。 护城河里,大树之下,水井之中。 全部被江阴百姓填满! 那一日,城中百姓杀身成仁,竟没有一人偷生逃走。 据载,光是广济古泉排队投井的百姓,就有四百人之多! 顺治三年,地方官开浚城河,犹有白骨堆积于河底! 哪怕时间到了现在,江阴每逢城建工程,依然能从地下挖出累累骸骨!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看着画面中的江南小城! 看着面对屠刀悍不畏死的江阴百姓! 朱元璋,朱棣,大明八位开国功勋。 全都身体震颤,悲痛至极。 如果不是早已归天,他们此时已是泪流满面。 从江阴百姓身上,他们看到了大明的骄傲与骨气。 这种骄傲! 是朱元璋交给百姓的! 这种骨气! 是朱棣戎马一生,远逐外敌打出来的! 大明虽亡! 但大明风骨未亡! 就算这个天下被建奴占据! 就算汉室江山不复存在! 但是这种风骨,依然铭刻在汉室儿女的内心深处。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 华夏民族才像一株压不弯,吹不倒的小草。 无论遇到多少次挫折! 无论承受过怎样的压迫! 哪怕被狠狠踩进泥土之中! 最后依然能顽强的挺直身躯,冲破桎梏,焕发新生! 朱元璋肃面凝神,带领着朱棣与大明元勋。 同时高举双臂,朝着半空中的江阴城深施一礼。夶风小说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如今这位大明太祖,也在向江阴城中的十万忠魂表达自己的敬意。 这一始一终,在这一刻跨越了两百余年时间长河,同时出现在画面之中。 屏幕前的华夏观众,也早就泪洒衣襟。 他们震撼于清军的狠辣,更震撼于江阴百姓的刚烈! 今日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清宫剧迷得神魂颠倒。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对那些贝勒格格如数家珍。 然而今天,所有华夏民众,都看见了清人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这种命令是何等的残酷!何等的霸道! 然而面对生死,江阴百姓依然宁死不降! 他们在乎的,不是顶上之发。 而是内心的那一口气!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无数华夏人,情不自禁的高喊出这句口号。 因为此时此刻,他们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只要日月山河不改! 那大明江山,就永在人心!
朱元璋这一礼,行了很久。 直到数分钟后,才重新挺直了身躯。 “咱之前说过,棣儿之勇,冠绝古今!” “如今咱还要加一句,那就是咱大明百姓之勇,惊天动地!” 朱元璋平复下情绪,目光缓缓转到苏辰身上。 “你之前说,咱大明后世天灾不断,田中无粮,民困于饥,所以才会义军四起,最后被建奴所乘。” 见苏辰点头,朱元璋长叹一声。 “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 “老百姓看重什么?不就是家有口粮,能果腹充饥吗?” “洪武初年,天下深受战祸之害!” “就连扬州这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也仅仅剩下十八户人口!” “而北方,更多是无人之处,几近人烟断绝!” “咱设立司农司,专门负责开垦荒地!” “还设立军屯,让军队可以自给自足,减轻百姓负担。” “咱还记得那时候,在龙江屯田的康茂才最厉害,得谷一万五千石,以给军饷。” “咱重赏了康茂才,也被百姓笑咱是猪见糠,喜洋洋。” “但是咱挨过饿,知道挨饿的滋味不好受!” “只要能让地里长出庄稼,只要能让百姓饱腹足食,咱当回猪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说到这儿,朱元璋再次看向苏辰。 “我华夏历朝历代,因饥民起义而断送江山者不在少数,只是咱没想到,咱的大明最后也会是这样。” “所以咱想问问你,我华夏后世百姓,可还会挨饿?” “华夏后世,可还有饥荒之苦?” 听见这话,苏辰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回答陛下这个问题前,晚辈先问陛下一个问题。” “讲!” “敢问陛下,大明年间,一亩良田,亩产几何?” 朱元璋想也不想,立刻说道。 “若是良田,加上年景好时,一亩地可产粮三石左右。” 说完这话,朱元璋微微有些得意。 洪武年间,他将农事看做立国之本。 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大举移民。 而洪武年间的粮食产量,也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 但苏辰听到朱元璋的话,却没有丝毫惊讶。 三石粮食,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大概是三百多斤的样子。 这对于洪武年间的农户来说,的确算是大丰收了。 苏辰顿了顿,抱拳道。 “如果晚辈告诉陛下,我后世之田,亩产可达一千余斤,一亩田,可以收获十几石稻谷,陛下可相信?” “什么!” 一听这话,朱元璋瞬间一愣。 “亩产十余石稻谷?这如何可能!你莫要故意逗咱开心!” 苏辰笑容更盛,接着问道。 “那晚辈再问陛下,可听说过禾下乘凉?” 这次别说朱元璋了,就连朱棣等人都有些发懵。 “禾下乘凉?这怎么可能!” “稻禾最高也不过半人左右,而且禾叶窄细,如何能蔽日乘凉!” “虽然咱们是军伍出身,但对农事还是略知一二,你可莫要诓骗我等!” 苏辰朝朱元璋打了个稽首。 “陛下,我现在可以回答您之前的问题了。” “大明之后,后世百姓仍然经受过饥饿之苦。” “就算是清亡之后,天灾依然时时降临,田中颗粒无收,甚至致使千万人被饿死……” “而您也知道,华夏后世子孙何其之多,就算没有天灾,想要人人足食,也是登天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