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前布置(1 / 2)
大军行至孟艮府时,斥候来报江国泰求见。
李安有点不解,江国泰怎么来了,不是应该在暹罗吗。虽然疑惑,但还是随即召见了江国泰。
原本历史上的李定国,在两度攻缅失败之后欲寻找盟友,便派江国泰和高如珍前往暹罗。
江国泰到暹罗后,找到暹罗王那莱对其说明来意,那莱听完后,对于李定国的邀请十分重视。
因为暹罗与缅甸世仇,国都阿瑜陀耶城又在1659年被缅军洗劫。而南明又因缅王献出永历帝,两家成了死仇
趁着缅甸内乱和明军入境,已经恢复了一定实力的暹罗王那莱准备反击,既然缅甸和明朝成了死仇,暹罗自然和南明友好,两者结成反缅同盟。
那莱王在江国泰说明来意后,便立即派出官员,带着万历皇帝发的敕书来见李定国。
援助李定国大象和马匹,并让李定国在景线休养,对逃到暹罗的明朝难民也十分优待,日给米二升、银三钱。
那莱相当能屈能伸,虽然此时李定国的军队是无根之水,要靠暹罗的帮助来获得补给。
但那莱自知兵力不强,要借助明军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所以对李定国很客气,还自称“偏藩”,因为按照明朝的礼法,李定国这个晋王是亲王,而暹罗王是郡王。
在江国泰前往暹罗的同时,马九功在佤邦也获得了成功,他帮助当地诸侯训练军队,组织起了四千多人的队伍,晋、泰、佤三方的反缅同盟形成。
但就在这时,李定国病故,军心瓦解,其子李嗣兴降清,不愿降清的人四散而去。
致使最后的机会也没了。
不到片刻,身着红色大明朝服的礼部侍郎江国泰便见到了李安,行完礼后江国泰开口问道:“大王,您现在可是要前往景线”。
李安点点头道:“本王打算先去景线整合兵马,休养一二。”
江国泰急声道:“,不可,不可,马九功带领4人马已从古喇回来,暹罗的援助下官已让人运至,现在绝对不能去景线,应该就地占了孟艮府。”
江国泰缓了一下,继续道:“大王你想,我们要是离开了大明故土,我们还能再打回来吗?人心是最易变的,等我们打回来的时候,还有谁能支持我们?现在整个西南反清情绪高涨,心向大明之人不在少数,留在这里未必不能成事。”
一番话瞬间点醒了李安,他猛然间清醒过来,是啊,虽然军事上前往景线是最好的,整合军队休养生息。但政治上就失败了,离开了这片土地,就很难再回来了。况且历史上这个时候李定国已病逝,但现在李定国还活着,他活着便是最大的希望,那么正如江国泰所言,未必不能成事。
如果李安去景线后,统治景线肯定没什么问题,不会比管理云南的土司困难。
但景线之力不能敌中原一县,就算有暹罗大力支持,恢复大业恐怕也没什么希望,顶多在东南亚乱局中做个乱世枭雄。
李安默然片刻后缓缓道:“是本王想岔了,光想着军队休养,却忽略了人心,国泰所言极是,如果我们离开,那我们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李安不再拖延,当机立断,吩咐靳统武让全军停止前进,并让马思良找地方扎营。
很快大营便在马思良安排下扎好,李安随即召集诸将大帐议事。
一刻钟后,靳统武、吴三省、胡顺都、江国泰、王道亨、马思良、雷朝圣、李嗣兴、李润兴、汪公福、祁磊、吴国安、靳泰、刘震、魏勇、祁三升等总计15人全部来至大帐。
分列两厢,向李安行礼完毕后,江国泰率先出列,向众人分析了去景线的利弊,又建议就地攻打孟艮府。
众人听完议论纷纷,大致分为三派。
靳统武,吴三省等将领支持攻打孟艮府。李嗣兴,刘震二人坚持继续前往景线,认为留在这里太危险。汪公福,祁磊等人则建议先拥立大明子嗣,延续明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