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刘备的时机(1 / 2)
他一直都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一鸣惊人,龙飞九天的时机!正因刘备有吞天之心,所以他一直都在观察天下大势。在他心中,一直有几个潜在对手,这几人皆是有着雄才大略,鲸吞天下的野心。不出意外,天下未来走势的关键,都在这几人身上。
首先是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兄弟。依如今时势来看,袁本初在未来,已是无需置疑的北方霸主。其弟袁公路,得汝南、南阳富裕广盛两地,虎踞中原。绝世枭雄曹操,已得兖州和半壁徐州之地。孙子后人,江东猛虎孙坚,虽被江夏太守黄祖击败,但不知其和刘表商定什么协议,已和刘表暂且休战,在长沙养兵一年后,再举大军,兵伐扬州。以其能耐,孙坚在未来成为江东霸主,亦是预料之事。最后一人,则是刘备一直以来将其视作来鞭策自己的对手。此人不似前面的几人,皆是出身豪门世族,他出身寒门,却连得贵人所助,先是曹操,后是当时贵为大将军的何进,然后又拜当世大贤蔡邕、王允为师,之后他借着击退羌胡的战绩,赢得冠军之名,从此后他虽遇不少谋害,但都被他逢凶化吉。然后他成为河东太守,成为一方诸侯,又加入诛董义师,再赢声名。义师散去后,他又以借破白波贼之名,出兵并州,几番周折,后来并州更是落入此人之手。其势力之快,让刘备每次听闻,都不由唏嘘感叹。在以前他一直认为,文翰不过是有着大气运,而无真材实料,这种人一旦气运衰弱,其势力必会全线崩溃。但渐渐地,随着文翰势力越来越是庞大,刘备不得不承认,文翰非但有大气运,其能耐亦是不容小觑。看着这几个潜在对手,如日中天,刘备虽感急迫,奈何却无好时机,能让他一鸣惊人,扩张势力。
而当下徐州之难,让刘备嗅到了一丝大时机的机会,让他一鸣惊人,成为一方诸侯的机会!
刘备心脏怦然狂跳,但还是止住激动,带着几分为难不甘道。
“备非敢推辞,奈麾下仅有八千兵士,将无非潘张两位结义兄弟,无力去救徐州危机。只怕备领兵去救,反而更激起曹孟德之怒火,反倒牵连了陶公。”
“融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玄德有仗义之心,何愁无兵无将?今日刚得二万贼子俘虏,皆因玄德二弟,潘凤擒得贼首管亥。这些俘虏理应尽归玄德。如此玄德便有三万兵士,而你两位弟弟,皆是当世难得虎将,皆有万军之中取敌将之首之能。虽是两人,却能抵得千军万马!”
“文举此话有理。不过,二万贼子新降,未有操练,皆是乌合之众。只怕难是曹操精兵对手。”
“玄德莫虑。我再借与你一万精兵,如此可否?”
孔融一咬牙,他在北海仅有三万兵士,借予刘备一万精兵,这可等于狠狠地剁了他心头一块肉。不过,孔融此人凡事以大义为先,从他小时‘孔融让梨’的典故,就可看出此人心胸广阔,非是自私之人。
“文举如此大义,若备再是推辞,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不过曹操麾下猛将如云,夏侯兄弟、曹仁、曹洪、于禁、乐进皆是万人敌。还望文举再借太史慈一行。”
孔融听刘备答应当下一喜,不过后来又听刘备提起这太史慈,不觉就沉吟下来。孔融顿了顿,有些为难说道。
“玄德不知。其实太史慈并非我麾下之将。他来救北海之危,全因我近年多有照顾其家内老母,他为报大恩,因此而来。”
而在一旁一直少有的糜竺听罢,便是笑道。
“如此简单。如文举所说,这太史慈乃是一孝义之人,不妨请他过来一谈。某虽不才,但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当能将其说服。”
糜竺一族世代经商,糜竺从小耳渲目染,口才甚是了得。孔融想了一阵后,颔首答应,说了一句稍等片刻后,便是离开去寻太史慈。不一会后,太史慈随孔融过来,糜竺先是对其深深一拜,太史慈不知糜竺意欲何为,但却不敢随意受此大礼,连忙扶起糜竺。哪知糜竺硬是不起,太史慈怕弄疼了他,只好问他此举何意。糜竺当下便将徐州之难,细细说出,然后再请
太史慈出手相助。其实太史慈在半月前,已接到他的同郡之友扬州刺史刘繇的书信,说孙坚势猛,麾下无大将可挡,唤他去助。太史慈原本已有意奔赴扬州,但因北海之事一再拖延。
“子义,还请听某一言。凡是皆有轻重缓急,刘杨州坐拥一州之地,麾下有精兵无数,孙坚虽猛,但不过也只能起一郡之兵,如何能得以破得扬州。而徐州,正临曹操十万精兵,危在旦夕,还望子义先救徐州!!”
糜竺说毕,身体再屈,而刘备和孔融相视一眼,亦同时拜请。三人都是身居高位,享誉盛名,太史慈一时乱了分寸,不敢推辞,又听糜竺说得是理,只好答应。
孔融、刘备、糜竺听罢皆是大喜,连称太史慈大义。而在刘备的心中,更是喜意非常,太史慈之勇,毫不损色于潘凤、张飞,比之华雄更胜其一筹,若能得之,他便能再添一员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