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殿前司(2 / 2)
从太祖皇帝皇袍加身登基为帝之后,为了防止后世也仿效自己行那陈桥兵变皇袍加身之举,宋太祖赵匡胤就定下大宋朝所有的军队建立、调动和指挥大权尽皆由皇帝直接掌握的措施。而为了更好的控制军权,维持皇位,又将其下军权三分,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领军掌兵。
其中枢密院为除皇帝外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军政、军令,制定战略决策等事,其实也就同后世的国防部差不多。
枢密院有枢密使、枢密副使两职,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大宋朝崇文抑武,所以国防部长这一重要职位一般由文官担任,地位仅次于宰相,却与宰相分别把握文武权柄,到大宋朝南渡之后,宰相兼抠密使位为却是成为定制。
三衙,指的是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为大宋朝的中央军事指挥机关。三衙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武将职位,分别统领大宋朝全国各地的禁军和厢军,三衙都指挥使的地位低于枢密院枢密使。
率(帅)臣,是禁军出师征战或遇到战事时临时委任的统军大帅,官名为都部署(后改名都总管)、钤辖、都监等,统领当地分属三衙的各路禁军,战事完毕,率臣就被罢免。大宋朝南渡之后,又在各个子路或州、府设经略安抚使、经略使、安抚使等职为率臣,兼管较大地区军民内政,依然是由文臣任正职,武将任副职。
枢密院、三衙、率臣,职权分割,上下之间互相牵制,却又都必须听从皇帝的命令,从而使军权全部集中到了大宋朝皇帝的手中。
此外,还设有兵部,主要掌管仪仗、武举、兵器、马政、地图等军务事宜,并兼掌厢军、乡兵、土军、蔷兵、边境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封与承袭等。
一应军制在最开始设想的时候都是以为这是最好的,最完美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类弊端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如今,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统率的各路本应是大宋朝最为精锐部队的禁军,却早已经不再有当年的风光了。
尤其是在宋金之战和宋蒙之战爆发后,禁军上了战场面对蒙古大军往往都是兵败如山倒,反而是各个战区的厢军或者说地方上的将领招募训练出来的兵卒,反而要比这些号称大宋朝最精锐的禁军要勇猛善战的多。
譬如之前的岳家军,现如今由孟珙统帅的忠义军、信阳军等等,战力却都是要比驻守在临安和建康(南京)的统计十二路禁军的战力要强的太多了。
赵琦是统帅主掌京畿重地临安城防务的殿前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孟珙遇刺,其实临安府的责任要比殿前都指挥使司的责任要小的多,毕竟临安城的城防、城检、进出临安城的运河督检、巡狩运河的水军等等都是由殿前都指挥使司统帅的禁军来负责的。
数十个刺客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可是仅仅是那些兵械,殿前都指挥使司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所以赵琦比余天锡要镇定的多,那是因为他是皇室宗亲,而且还是远比乡下小子赵昀要根正苗红的多的皇室嫡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