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辽海捕鲸(2 / 2)
虽然林出勇现在一副明人的打扮,可对与倭寇打了数百年交道的明军来说,那神态气质和武器已经清晰地显示出林出勇的身份。明军军官不甘示弱地瞪回去,与他眼中的倭寇怒目而视。
守序笑了一下,明朝军人和日本人仿佛天生就是敌人,荷兰人曾多次观察过这种现象。
“出勇,没关系。”守序摆摆手。
“是。”林出勇行礼后退到一边。
明军军官抱拳,“末将辽镇龙武营水师把总王宗云,见过大人。”
守序点点头,“王千户,找我有事吗?”
在岛上的这几天,守序当然要弄清楚身边驻扎的明军是什么情况。这位王宗云把总有正千户的世职,明朝的把总还没有后来满清时期那样泛滥。王宗云这样的钦依把总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中级军官,他是庙岛上这300在营明军和15艘战船的最高指挥官。
王宗云有些不好意思,“大人,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肉。我的兄弟们都好久没吃到肉了,末将,末将想……”
守序抬手制止了王宗云说不出的那几个字,“王千户,不必说了。你们是边关将士,告诉兄弟们人人都有份,今天我请大家敞开吃肉。”
“多谢大人,大人,今天的主粮我提供了。”
守序呵呵一笑,也随他了。北方种小麦,岛上明军有面粉,好像舰队已经很久没有吃到面包。当天晚上,就着鲸肉,金城的舰队和明军把库存的酒拿了出来。岛上燃起星星点点的篝火,军人们欢呼的喊声传出很远很远。
守序挑了几桶鲸油放到登州试试水,看看当地市场对鲸油的接受度如何。结果大受欢迎,鲸油在中国是贡品,广东雷州每年需要进贡3000多斤鲸油给宫里。大家都知道这是好东西,几桶鲸油当天就被扫空。接着第二批货守序投放了20桶,还是迅速卖完。第三次他再准备卖的时候,明朝官方介入了。
曾樱的管家带着一个临清商人登岛。
守序:“剩余的鲸油你们要全部吃下?”
临清商人叫王士则,“没错,国主大人。这也是部院大人的意思。”
曾樱的管家不出声,算是默认。
守序道:“既然曾大人开口,我这边肯定不是问题。王先生,我们的人还在捕鲸,后面也许还有更多的鲸油。”
王士则一脸豪气,“国主大人有多少油,我们要多少。”
临清是漕运咽喉,大运河上的重镇,财富不下江南。南北财货在临清汇聚,是一座商业都市。
守序见他如此高调,便说道:“这一批鲸油我不想要白银,我需要的是粮食、火药、帆缆和船锚。”
“火药不行,”王士则道:“帆缆和粮食可以。”
守序点点头,看来王士则是个能拍板的人,“我要硬骨帆。”
“没有问题,我马上回去安排。”
守序端起茶杯,“王先生现在就可以把鲸油带走了,抓紧时间吧,我希望尽快得到物资。”
因为是军镇,登州的物价比较贵,其实如果卖白银更划算。但守序现在急需补充的不是白银,登州也不可能有帆布,他只能用来交换粮食和其他船材。
登莱巡抚曾樱是个对外交往持开放态度的官员,也是个负责的官员。火药作为最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不肯拿出也能理解。船材和粮食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登州的粮食补充其实很依赖海路。原本登州和东江的粮食要依靠天津船运,漕粮抵达天津后泛海运到登州,比从临清下船走陆路便宜,这也造成登州的粮价长期居高不下。这种局面在沈廷扬重新趟开漕粮海运后有了变化,登州成为淮安至宁远的军粮运输中途站,价格降低了不少。
渤海湾是个捕鲸业空白地域,梅尔维尔号在接下来的几天又成功捕获了两头鲸鱼,肉更吃不完了,也运到登州换成物资。登州城内有上万军队,对肉类的消费需求很惊人。鲸肉卖的很便宜,原先吃不起肉的军户和营兵都会买上一点回家改善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