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遍地开花似的发展(1 / 1)
.ps:新的一周开始了!谢谢大家支持,今天同样五更,这是第一更!
这一次一下子来了一百二十个人,貌似壮大了不少啊,看来他又得想办法扩大工厂了,否这么多人往哪里放呢?本来就七个人的话,直接安插在美籍华人中并不显眼,也不怕人查,但是一下子百来号,就算其中三分之一是需要安置的黑户也是一件麻烦事啊!看来又得招人了,或者再开两个公司?
陈晓奇到目前为止,安排华人的数量仍然是只占了美国当地人的三分之一,丝毫不敢过这个堪,因为华人太多的话,肯定会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和抵制,他别无选择的必须要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放在首位,然后才是华人工作,这是个无奈的现实。
幸亏陈晓奇前段时间准备的差不多了,这一次他又注册了三家公司。一家生产干电池和蓄电池的工厂,一家生产化工机械加工的工厂,一家生产机床的工厂。同时他将服装厂再次扩大规模,增设了一个“保暖内衣”产品生产厂,和一个运动服装、运动鞋生产厂,“保暖内衣”采用后世的所谓“三层保暖”,只不过中间那一层不是氨纶,而是羊毛混纺,但是结构没什么不同;牌子就叫“南极人”。运动服和运动鞋瞄准了这时侯兴起来的篮球运动,品牌就是直接盗版了nike,不仅如此,连人家的广告词都一并窃取,justdoit!
这时代的广告宣传和策划是没什么问题的,陈晓奇只需要剽窃一番后世的无限超高创意,然后交给广告宣传部的人去运作就好了,现在这个产业还赚不了太多的钱,他主要是为了安排人手,增加就业岗位。
干电池和蓄电池是他早就想生产的。经过调查之后,他发现这时侯其实碱性电池已经发明出来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关键是电池个头太大了,根本没有后来的那种七号、五号碱性电池,这个他可是有现成的样品在手,直接给解剖了搞出结构和成分来,仿造了事。
蓄电池是一定要研究的,因为一切的车、船、飞机等动力设施需要用到电的,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就象现在的汽车一样,还没有合适的蓄电池,而在以后的潜艇上面,更是少不得大的蓄电池组。
化工机械生产是不用说的,这是陈晓奇的核心业务,也是将来攫取大量资金的重要一环,现在终于有了更大的现金流,他可以购进更多更大的加工机床,特别是他的冶金实验室,在提出高强度低合金钢的项目进行了大半年之后,终于有了进展,而这种进展在芝加哥美国钢铁公司那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很快就进入到实质的研发阶段,乐观估计在不久的将来,更大屈服度的低合金钢将生产出来,成本更低,这也是陈晓奇所需要的,因为在化工设备当中,压力容器非常多,高压容器、塔设备、锅炉。球形罐等,对于刚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钢材是达不到要求的,而陈晓奇也没能力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整套的炼钢体系,尤其是在这些庞然大物的眼皮子地下。
其他的诸如碳素结构钢、不锈钢、弹簧钢、耐腐蚀合金、高温合金等等,这么多性能指标各不相同的钢材,让他自己想办法搞出来,那简直是异想天开,不是不行,是时间不允许,而美国钢铁就在眼前的便利条件不去利用,那才是犯傻呢。他的冶金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他将要生产的设备产品的要求提出钢材的指标,然后应对的在现有产品中寻找,没有的,按照陈晓奇的提示进入研发,获得初步论证结果后,拿去跟钢铁公司进行合作验证,反正最后的结果是钢铁公司得到了新的技术和产品,陈晓奇得到了合适的材料,这是目前最合适的合作方式,当然在未来,陈晓奇得到的东西会更多。
机床生产,是陈晓奇早就想进行的项目了,但是直到现在他才有了那种条件和能力。他从德国买回来数以百计大大小小二手机床,加工战舰锅炉到生产汽车零部件,从长达十几米到只能加工拳头大的东西的机床一大批,从欧洲搜罗回来往回运,这些东西几乎将陈晓奇刚刚拿到手的新一批数以百万的美金给花了个七七八八,预计在一个月后首批机床就将到达美国,到时候他的一些新的产品将由这些精密耐用的德国造机床来实现。
而陈晓奇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手段得到越来越大的机床,同时培养出自己的技术力量,并最终将那些决定着国家技术水平的高精度超大型机床复制出来,广泛应用在航空、舰船、发动起、汽车等各个领域。未来的电子工业中,初期的制造更加离不开高精密的数控机床,可以说,机床技术水平几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整个工业技术水平,这个在后世吃了大亏的中国身上有其体现的分外明了。
所以,在陈晓琪看来,这一批机床还仅仅是个开始。一战战败的德国,绝大多数的军队和生产军备的工厂设施被迫解散,许多的重要设备被强行拆散拍卖,像后世有名的宝马汽车,其真正的好产品是飞机发动机,因为战败,他五年之内不得生产汽车,结果在1923年开始制造摩托车,还有莱茵金属和克虏伯等等。
德国马克的剧烈贬值让德国普通老百姓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泡影,中下层的工人们生活并不好,加上国际赔款以及法国出兵占领鲁尔区的影响,一部分工人失业,绝大多数军人也无法生活,这是德国二战之前最困难的时期,但在德国政府扯皮之下,加上美国为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贷款救助,这才让德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崛起,而这其中,德国遍及全国的工业基础和巨量的产业工人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柱,从这里可以看出教育普及的重要性。
生产巨舰大炮时的设备陈晓奇是买不来的,就他这些机床还是在杜邦公司、老家苗先生找了自己的英国同学,加上日渐声名鹊起的丹尼斯等人合力促成,那可不是你给钱人家就卖的。
跟随这些设备到来的将会是更大规模的德国工人,这也将成为陈晓奇工业王国的一大动力支柱。不过他到时候就会头疼这些人的安置问题了,不是工作和住宿那么简单,这么多没有加入美国国际的工人呆在这里,将会越来越大的引起当地政府的注意和不满,毕竟来的这些人不见得个个都是工程师的水准啊!
放下这些不管,陈晓奇对于这封电报心中颇有些感慨,何大庚这么快就完蛋了,出手的还是青帮,而不是他想象中的日本人或者法国人,看来他还是高看了洋鬼子,小看了同乡啊!青帮到访,难道说,他们要到美国来找自己不成,到底是什么人,为了什么事要万里迢迢的到美国来呢?小心应对?呵呵,现在陈晓奇可不怕他们在这里闹事,作为大大的纳税人,他已经是这个几万人的小城中最大的企业主了,他的实验室就是无价之宝,还有那么多人等着他创造更多的发财机会呢,过江龙到这里来,发飙是没机会的,估计还是谈合作吧?
人还没来,想也没有用。陈晓奇仍是集中精力搞他的发明创造,每天他也抽出一定的时间去练兵场跟那些新加入的年轻人们交流,亲口向他们宣讲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的方针策略。在这里,他自称校长,作为这所很不正规偷偷摸摸进行军事训练的小训练营的最高领导者,他当真是当之无愧的。他这么做倒不是自己有多么大的深层谋略,纯粹是为了自己控制这些人的方便,毕竟人都是感恩的生物,他在这些人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威望就越足,将来的内部危险都越小。君不见老将的黄埔系那么多学生,英才辈出,帮他打下来那么大的江山,一个个忠心耿耿,否则他怎么可能那么快就崛起呢?
陈晓奇的个人素质真不是盖得,这些训练了几个月的半成品们在他面前不管哪一方面的军事素质都差一大截子,所以不知不觉中,陈的号召力越来越高,加上作为老板的他待人宽厚,薪资发的又高,有理想有文化有能耐有良心的四有老板,真成了这些人心目中的启明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