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五、史石头闻见录(1 / 2)
阿史里,不,史石头战战兢兢地立着,同时打量站“船人”的这座据点。
被他们暗地里称为“船人”的这些人,自称却是汉人,他们是在多少天前登陆的,阿史里已经记不得了。
时间应该不算太长,但这些汉人们却展示出可怕的建设力量。阿史里自己部族花费了十代人才建起的村寨,和眼前这些船人们的“村寨”相比,已经小了许多。
这座据点有三层围墙,最外层是木制的,流求别的少,但木材特别多,特别是山里的一些巨木,李宝已经呈报给周铨,准备以后用来造船。最外围的木制栅栏周长约是六里,全由齐人高的圆木构成,阿史里现在就被拦在这一层之外。
除了他,还有一些头人,带着自己村寨里的女人孩童来此。
“史石头,史石头!”史石头正在那里踮脚想要看清楚栅栏内的情形,却听得这个声音。
最初时他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但旋即意识到,那是在叫自己。
“在,在,在!”他一边叫着一边跑了过去。
栅栏大门处,一队穿戴整齐的商会护卫守着,在他们身后,栅栏之内,有一座三角形的土台,土台上则是一樽铜炮。
史石头可不知道那樽铜炮意味着什么,他如今的注意力,全在唤他名字的汉人身上。
“你就是史石头,你们送来了多少女人、孩童?”那汉人问。
旁边的土人翻译解释了一遍,史石头伸出自己两个巴掌,想了想,又一屁股坐在地上,举起了两只脚。
“二十个女人,二十个孩童。”汉人不明白他的意思,翻译却懂,笑着替他回答。
“连算数都不会!”那汉人呸了一声。
不过他自己能写能算,靠的是在济州的夜校里学习。他们这些原来出身于燕京的流民,在济州的那段时间,可也不是白吃白喝,白天自然要工作,各个工地间跑来跑去,夜里还要围着灯火学习认字与算数。
象他算是学得快的,一年下来,学到了八百多个字,基本的读写勉强可以完成,算数加减没有问题,这才能够寻得个好差使,不用在济州的牧场或农庄里刨食,而是跟着周铨来到流求。
依照周铨的许诺,他们这些第一批来流求的开拓者,在工作满五年之后,便能有一块不小于百亩的田地之所以说不少于,是因为百亩乃保底,真正的数量,以他们这五年工作的成绩来判定,他曾经默算过,自己只要能干好分配来的活儿,五年之后可以分得的田地,应当在三百亩左右。
更何况,这五年中,每个月他都能拿到三贯钱的薪资!
包吃包住,每月三贯,五年后一百八十贯现钱加三百亩田那时弄房媳妇生几个娃,日子过得多美!
所以,他看着史石头这样的土著,自然就带了点居高临下的味道。而史石头畏于“船人”的威势,对此也没有丝毫不满。
“女人这么小也算女人?算到孩子那一边去,一共是十五个女人,好,郑家的,这十五个女人,是史村送来的,你给她们带到女营去!”
史石头看着这个汉人拿笔记下了什么,然后叫来一个女人,那女人膀阔腰圆,简直比个男人还壮实,脸上带着笑,将史村的女人们带的一边。
紧接着,那个汉人脸上浮着笑,这笑容带着恭敬,倒和史石头有些象。他向那边招呼:“段小哥,段小哥!”
段铜小快步跑了来,这几日实在是太忙了,连他也被拉来帮忙。
“小哥,这是史村的孩童,十二个男的,十三个女的,烦劳你老将他们领进去!”
段铜点了点头,在那人递来的单子上签了名,然后把那些小孩都召到了一起。
这些孩子们从七岁到十五岁不等,其实单论年纪,段铜比他们也大不了多少。
可这些穿着树皮或者鹿皮的人,见到段铜那一身笔挺的衣裳,还有一脸的英气,哪个不自惭形秽!故此哪怕听不懂段铜的话语,他们都乖乖地跟了上去,没有哪个敢顽皮的。
史石头见人都带走,顿时急了,拉着翻译道:“我,我呢?”
“你往那边去,给你准备了吃的,去吃就行!”土人翻译往着不远处的一个棚子指了指。
于是带着雄心壮志而来的史石头,连进入据点第一层围墙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灰溜溜去了棚子。
但半日后,他就捧着肚子,得意洋洋地从棚子里挪了出来。
无它,招待他的食物,实在是他这一辈子也未曾尝过的美食。他只恨自己早上来时,没有空腹而行,致使只吃了五碗,便再也塞不下一粒米去。
一步步往自家挪回去的同时,他心里也在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