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死亡指标(2 / 2)
一般来说,提起卫星导航,都会想到gps,这套系统,也是在94年才完成组网,投入运行的,但是,其实,对于卫星导航的研究,要远远早于这个时间。
gps的前身是美方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这套系统在1958年研制,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次。这套系统是粗糙的,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即使如此,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的研制埋下了铺垫。
在这种系统下,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于1967年、1969年和1974年各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在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原子钟计时系统,这是gps精确定位的基础。而在73年的时候,美国正式确立了gps系统的计划。
在冷战中,美国有的,苏联也要有。
1960年晚些时候,苏联军方确认需要一个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用于规划中的新一代弹道导弹的精确导引。由于当时已有的t私klon卫星导航系统接收站需要好几分钟的观测才能确定一个位置,因此不能达到导航定位的目的。在1968年,国防部、科学院和海军的一些研究所联合起来要为海、陆、空、天武装力量建立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
1970年这个系统的需求文件编制完成。在1976年,前苏联颁布法令建立glonass(global'nayanavigat私onnayasputnikovaya私stema)。也就是苏联的卫星导航系统。
在后世,glonass卫星星座基本上一直处于降效运行状态,只有8颗卫星是全功能工作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套系统里的卫星的寿命很短,几乎都是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样,要完成组网,就需要不断地发射卫星升空,苏联时代财大气粗,而到了俄罗斯时代,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继续发射补网卫星。
而现在,随着西方的先进电子技术的到来,苏联的各项进展都很快,这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先期发射了六颗导航卫星,寿命超过五年。而且,地面接收机也研制了一部分,优先装备给了第四装甲师。
这是一支信息化,数字化的军队!
前进,前进!第四装甲师从车站出来,一路开动,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来到了演习集合区域,此时,这里已经是庞大的军队了。
战车轰鸣,响彻波兰平原,这是一次数十万军队的集结!
“请各位观察员注意纪律,要在我们设定的观察区域之内活动,千万不要超出区域,大家都知道的,每次演习,我们都拥有一定的死亡指标。”安德烈笑意盈盈地向着西方来的观摩团们说道。
来了很多武官,还有记者,这些人的招待,都被指派给了安德烈进行,于是,安德烈这个军区司令,多了一项额外的任务,就是照看这些家伙,既要展示出苏维埃武装力量的强大来,又不能让这些家伙们窥探到了苏维埃更多的秘密来!
安德烈的担子很重,不过,安德烈的胆子更大,见到这些家伙们,安德烈的第一句话,就是死亡指标!不听话,死了活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