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正式开机(1 / 2)
围读会进行到下午,由于韩平还有其他的工作要做,跟几个主演打了招呼,就急匆匆地离开了会议室,但拉开会议室大门的时候,眼睛的余光敏锐地捕捉到,几个主演并没有收拾剧本,反而继续开始对剧本念台词。
离开前,韩平并没有要求他们继续对剧本,几位主演能这么自觉,他也很欣慰。
也是,他们本来就不是专业演员,演技就不谈,要是台词也记不住,读不好,他们自己都没脸继续待下去。
机会摆在眼前,要是还抓不住,他们肯定会后悔终生的。
到了现在,韩平也从李莲杰眼中看到野心,有野心是好事,最起码知道努力,不是吗?
只要这部电影拍得好,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韩平笑了笑,头也不回的走出会议室,他现在要去摄影器材仓库里看一看摄影机和胶片准备的怎么样。
很快,他和陈国梁以及张义谋碰头后,来到摄影器材仓库。
仓库管理员是一个中年人,韩平也不废话,直言要查看为《少林寺》剧组准备的摄影机和胶片。
“韩导,都在这里了。”
库管员带领几人来到库房的一个角落,指着堆放的摄影机和胶片道。
这里堆放着三台维纳氏35毫米电影摄影机,还有大量的1211型油溶性彩色电影胶片。
摄影机倒是没问题,维纳氏35毫米电影摄影机虽然是国产的,但质量不错,这个年代国内的制片厂都是用的这款摄影机。
只是,电影胶片上有些问题。
1211型油溶性彩色电影胶片,即“1型彩负”,1976年完成生产过渡投产,1979年通过化工部技术鉴定,被称为“争气片”。《猎字99》《雁鸣湖畔》《甜蜜的事业》等几部故事片都是用这种底片拍摄的。
只是,这款胶片有些问题。1型彩底的感光度只有50asa左右,远低于100asa的国际水平,而且颗粒较粗,所拍摄的影片细节不够清晰。
韩平皱眉道:“为什么不是柯达的胶片?”
“这……应该是国产的彩色电影胶片便宜吧。”陈国梁回答道。
对这个答案,韩平很不满,只是他知道冲摄影师发火不能解决问题。
他吩咐道:“联系一下摄影器材部门,给我全部换成柯达的胶片。”
库管员苦着脸,“韩导,这个我们也做不了主。”
“我知道,你把负责人给我叫来。”韩平平静地说道。
库管员说道:“好吧,韩导稍等。”
等他走后,韩平才解释自己为什么生气:“咱们要拍的这部电影意义重大,很可能要拿到国际上放映的,要是因为胶片原因质量不过关,咱们吃瓜落是小,我们厂可能都会因此受到上面的批评。”
陈国梁和张义谋点点头,表示理解。
等了有十几分钟,主管摄影器材的领导才来。
韩平不等他开口,首先发难,“《少林寺》立项的时候,厂长可是说了,一切都要紧着我们剧组。我当时提交器材申请的时候要的可是柯达的胶片,你们部门怎么给我换了,出了问题你们能负责吗?要不要把厂长叫来评评理?”
“不好意思韩导,是下面人搞错了。”
这人被韩平一顿训斥,可他还不敢反驳,因为心虚啊。
他本来欺负韩平年轻,不懂胶片里面的弯弯绕绕,没想到他门清。
怎么办,只能全换了。
张义谋见韩平这么威风,心里面可羡慕坏了。他想着,要是换他当这个导演,可能就将就过去了,反正都能拍,为什么要得罪人呢?
看来,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啊。
他很庆幸自己来到韩平的剧组,他觉得今后自己能学到的东西会很多,甚至超过他的预料。
当库管员将柯达胶片搬过来后,韩平才开始一一检查。
这种35mm的柯达彩色胶片,每盘长度为122米,按照现在的电影拍摄放映规格,一般情况下,拍摄一分钟需要二十七米左右的底片,一盘胶片大概能拍摄4.5分钟左右。
这样算下来,似乎20盘彩色胶片就足够了。
但韩平要的数量是260盘,而且这还是一个保守数字,未来耗费的胶片数量只会多不会少。
在国内电影界,几乎所有导演拍摄的素材,都会是影片长度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像陈恺歌这样的导演,甚至可能达到上百倍。
一个剧组,仅仅花在胶片上面的钱,往往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好在这个年代柯达还没自己把自己搞死,柯达原产的35mm电影胶片价格并不便宜,但国产的胶片又不达标,只能拍科教片或者短片,这就使得每年仅进口彩卷,国家就要花掉1亿美元外汇。
“总计260盘柯达胶片,这笔钱韩导什么时候拨付?”
“我会尽快协调的,在开拍前,资金就会划拨到账。”
光是胶片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拍摄资金,好在都是一个厂的,也是按照成本价收。
即使如此,最近花掉的钱也是让韩平的内心抽了一下,算上今天胶片的支出,《少林寺》筹备到现在,剧组和主演的薪酬、器材和场地、制作道具、购买化妆品和衣服等等诸多需要准备的项目,加在一起已经扔出了超过二十万元。
也就是现在国内演员薪酬便宜,否则七十万还真不一定能拍出来。
前期筹备是最为花钱的阶段,后面的拍摄看起来支出会少一些,但韩平不会忘记这部戏还有不少大场面以及后期制作,配音,剪辑、音乐之类的。这些也都是钱,还不是小钱。
只要想到这些,他就感觉自己脑袋变成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