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请你给我这个机会(1 / 2)
办公室里,郑良才铁青着脸,闷闷的抽着中华香烟。
这个时候,蒋辰也是比较乖巧的站在旁边沏茶倒水。
这个时候他知道,郑良才肯定是心情比较差的,需要独自冷静一下。
十五亿的缺口,并不是郑良才有意要隐瞒,而是觉得如果一开始就如实写在并购方案里的话,
肯定会起到一个劝退效果。
对方清水集团一看到这个缺口的数额,就会第一时间撤离了,根本不可能有商量的余地。
因此,他思虑再三,决定把这个缺口数额降低到三亿。
先把清水集团引进来再说,然后剩下的十二亿再去想办法解决。
现在银行那边之前已经说好了,十五亿的本息延展三十年,而且不再计算利息。
这就意味着,这笔十五亿的贷款,是可以到三十年之后再还的。
三十年之后是个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说句难听一点的,光光货币贬值就可以把大部分的价值给蒸发了。
这样看来的话,这个十五亿其实问题不大的。
现在京海集团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流动性。
只要有了流动性的话,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整个生产就能盘活起来。
所以郑良才之前的想法是,引入这三亿的清水集团资金之后,盘活了资产,然后就可以盈利了,用盈利的钱去偿还那十五个亿的债务,三十年的时间,每年还一点点,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然,该给清水集团的那份一丢丢都不会少,按股权比例分红就可以了。
偿还银行贷款的数额,肯定会在京海集团的股份分红里面出。
这样的话,谁都不欠谁的,谁的利益都能保障,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
但问题是,现在人家已经知道了缺口的真实情况,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郑良才和京海这边想的是,用未来的盈利分红来覆盖贷款。
但是湘州那边想的就会是,现在就已经这么大的缺口了,如果后续再经营不善的话,连一丢丢的回旋余地都没有了。
谁都不会贷款给一个,已经欠款了十五亿的企业,这就是企业欠债的信用成本。
搞不好,不仅仅是京海集团这边,甚至清江集团作为股东,都要受到信用牵连,以后企业贷款变得困难。
而且从湘州方面来说的话,京海集团从一开始就是说谎话,这样合作下去的信任基础也就没了。
客观而言,这个事情京海方面是做的不地道的。
蒋辰自然知道这些情况,但是在郑良才面前,他不可能说出这些。
现在的关键是,必须要让合作继续下去,必须给湘州方面一个信心支撑点。
其实这件事情,在蒋辰看来还是有缓转余地的,就看郑良才这边的决心大不大了。
沉吟了一下之后,蒋辰借着把一杯茶水送到郑良才手上的空挡,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那个老板,我这边有一个思路,可以让合作继续下去,不知道合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