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煤矿区的地头蛇们(2 / 2)
直到汉津钢铁厂这个平乡煤矿的正主重新出世。所有人的眼光自然落在这个在战争期间,被朝廷主动瓦解的公司。
其实平乡煤矿归汉津钢铁厂这件事情,对少数人来说是存有疑虑的。因为那是战前的状况,当时厂、铁、煤三地在当时朝廷的撮合
下,组成了一个联合的民营企业。
重建的钢铁厂,虽说大家默认拥有和战前一样的格局,但其实里头还是有很多模糊地带的。至少铁矿与煤矿是不是仍划在钢铁厂的归属下,官方并没有出面说明。
其实这是战后收复敌占区与重建工作的常态。有很多事情或许是因为不清楚详情,或许是为了保留运作空间,所以朝廷给予的任命或命令都不会划出清楚的条条框框。
这么做是为了让实际做事的人有更好的施展空间。假如他有本事支棱起原本给出的框架,并且是在及格分以上,甚至做到了一百二十分、两百分这种超越满分的好成绩,朝廷事后追认就好。
假如没本事,只能完成命令书上的指示。那至少也是完成了一项任务,不会有任何惩罚。
所以朱珍这位朝廷大员给苏涣的任命书内容,虽然只提及’汉津钢铁厂厂长’一职,但是苏涣能做到什么程度,朝廷是不会有所限制的。
究竟是以苏家之力,确保了煤铁的来源,以此保证钢铁厂可以运作;抑或是跟其他有力家族合作,联合开发煤铁矿,让钢铁厂得以运转,这些都是朝廷默许的范围。
站在大金朝廷的立场很简单,钢铁厂未来的收益有多少,暂且不管。朝廷不想投入资金,但是又希望有便宜的钢铁材料,为大金各地的重建工作加砖添瓦。
但是官方直接下场背书,这样的做法太糙,而且容易沦为贪腐的工具。导致最后花了大钱,办了小事。甚至花了钱却办不成事,这种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
所以说,能搭起多大的盘,吃下多大的饼,是吃独食,还是找人来一起分着吃,这一切都看苏涣的本事。对不想花钱,又想要钢铁的朝廷来说,这点放纵是他们唯一付出的代价。
对于朝廷背后的算计,以及苏涣手中的权力,普通人当然是一无所知。但同为荆州世家豪族的存在,怎么可能看不明白。
铁矿那边发生的事情,因为时间上太过急促,所以详情还没有传遍荆州的世家。不过煤矿这边的情形也没有改观多少,大部分家族都还是抱持着观望的态度,维持着原样。
他们都在等着,等苏家来谈。最好的状况,是能在钢铁厂里头分一杯羹。
但想要空手套白狼是不可能的,苏家也是荆州世家之一。苏涣更是当代大儒,在荆州上上下下的关系不说通透,也相差无几了。
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用势压人是做不到的。一个弄不好,擦枪走火,吃亏的是谁不言可喻。
钢铁厂那边可是塞了半个师的复员兵,还个个带枪,谁不怕呀。听说铁矿那边的陈家就吃了大亏。
现在朝廷对于大批军队的未来,其实是有些暧昧不明的。归谁管?怎么管?怎么部署?怎么维护?到处都是有待解决的课题。
这么一支后备师放在地方上,各处地方长官多是苏涣的同门师兄弟。要是随便下达一个剿匪的命令,或是给谁头上安一个被占领期间通敌的罪名,那可就不死也得脱层皮。
所以这些以江夏郡郡治,潭州市为根据地的世家豪族,可是有着最终将一无所有的心理准备,等待着这即将到来的变化。
毕竟被占领期间,这些家族能够延续下来,谁的屁股底下是干净的。真要清算,抄家灭族也不是不可能。
这个时代想靠着势力与势力间的关系交错,以及长久经营的地方实力,做到一手遮天的家族是不存在的。苏涣在钢铁厂中的五千名复员兵与五千条枪,那才叫做’实力’。
枪炮之下,众生平等。那些有权有势的家族,顶多保证自己可以在开战之前,就先’逃’到安全的地方避难而已。
没有人敢站在大兵面前,喊自己是什么家族的成员,谁敢杀我云云。子弹不长眼,家族威名更不防弹。大伙儿唯一的寄望,就是苏涣是个读书人,明白事理的。
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就该商量着来,而不是气焰嚣张地要对方按照自己的吩咐做事。
大家都是文明人,默默地交代起下人们,收起那些见不得光的枪弹刀剑。等待那可能会有,也可能没有的谈判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