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非遗鉴赏 > 第186章 太平鼓与北管

第186章 太平鼓与北管(1 / 1)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从入梦开始成为武圣 闪婚禁欲军官,七零娇软军嫂宠上天 股市小散回忆录 以梦为马爱满星途 唐人街教父:重生北美1868 神医侠侣帝尊哪里逃 大爆西游之大圣追星 终末长歌:洛伊亚蒂斯 福宝三岁半: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红尘迷途

太平鼓是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击打太平鼓,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百姓们击打太平鼓更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仅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北京地区的节庆习俗。

太平鼓具有一套完整的民间肢体语言,如:因过去妇女缠足形成的韵律特征“扭劲”、“颤劲”,男性舞者特有的“劲”、“艮劲”,以及你追我赶、男追女逐的情趣。在耍鼓、步伐、队形变化方面均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这些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作为这一舞蹈品种的标志性舞具——太平鼓,从制作工艺到与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已经超脱了作为乐器音响载体的单纯功能,而成为这一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是当地老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

太平鼓植根于民间、成长于民间、繁茂于民间,老百姓对太平鼓的喜爱、老艺人对太平鼓的执着使太平鼓得以延续,而民间太平鼓的发扬与创新将使民间艺人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

泉舟市泉港区地处美丽富饶的湄洲湾南岸,邻近港澳,面对台湾,是闽南语和莆仙语两语系的交汇地带。这里既有南音、芗剧、高甲戏、木偶戏,又有莆仙戏等民间艺术形式。泉舟北管正是生长在这一特殊地理环境和艺术氛围中的一朵民间音乐奇葩。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广泛流传于泉舟市泉港区的一种丝竹音乐,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都有北管社团。清光绪初年,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随着海上运输船只、南下盐兵、淮河难民等进入泉舟市泉港区,逐渐形成泉舟北管音乐,泉舟北管经历了萌芽发展期(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期)、低潮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于1976年)、恢复期(1977年至1994年)和革新发展期(1995年至今)五个阶段,一直传承至今。

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谱即器乐曲。曲大多数来源于明清以来的江淮小调,谱大多数来源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京剧曲牌。歌词以叙事抒情、写景抒情居多,在乐句、乐段、乐曲结束处常使用衬词“哎哟”,演唱采用官话(湖广话,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在曲的前奏部分和乐句、乐段结束处演唱者常是边唱边执打击乐器伴奏,给曲子增添了很多生气。演唱中常出现提高八度的状况,同时还借鉴莆仙音乐、南音的一些演唱方法,使歌声高亢有力、悠扬柔婉。谱演奏时一般不用锣鼓,只用板或木鱼鼓打强拍。以多首曲牌联缀的形式较为常见,也有以板式变化手法构成的曲式。乐队沿用江南丝竹乐器,参用闽南、莆仙音乐的乐器,主奏乐器为京胡、笛子,另有月琴、三弦、双清等特色乐器。泉舟北管代表性曲牌有曲、、、、、、等,谱、、、、、、、、、、、、等。

泉舟北管的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具有遒劲、朴实的个性,素有“天子传音”的誉称。做好泉舟北管的挖掘整理工作对于研究台湾北管、日本御座乐与泉舟北管的渊源关系,中日、闽台和泉港与广东、江苏、浙江的文化交流、经济贸易以及福建民间音乐闽南色彩区和莆仙色彩区的过渡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重生之超级商业帝国 捕了条鱼 我女儿是鬼差 绝品毒医 非人联盟 我真不当小白脸 蜜爱100分:不良鲜妻有点甜(恰似寒光遇骄阳) 修真聊天群 重生初中校园:超级女学生 福晋有喜:爷,求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