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尔苏藏族刺绣(1 / 1)
尔苏藏族刺绣技艺展示着独特的民族风情。这种刺绣技艺,主要分布在的石棉县的蟹螺堡子、猛种堡子、木耳堡子等木雅尔苏藏堡中。尔苏藏族刺绣富有原始古朴的传统技法,精巧奇妙的传统构图。
刺绣的针法多采用架花(挑花),十字挑花细腻精巧,采用斜形交叉十字针组成花纹,按布料的经、纬下针,针脚精湛,挑缀严谨,组图美观,但是工细费时,常以小型挑缀为主。刺绣图案的题材,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植物、动物、人物等等,所绣景物无不秀丽精致,栩栩如生。此外,刺绣图案还有崇拜与向往的一些抽象图案。内容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尔苏藏族刺绣构图严谨,多以几何形状为主,整齐匀称,装饰性强。
此外,刺绣图案还有一些抽象图案,内容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主要用于头帕、衣领、衣袖、衣襟、坎肩、腰带、围裙等处,具有古朴、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很强的装饰性。尔苏藏族刺绣技艺已进入雅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尔苏藏族刺绣,是尔苏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刺绣作为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以千般袅绕的脉络将尔苏藏族的绣娘们萦系在漫漫蹉跎的岁月里,这一绣,就是上百年。
尔苏藏族刺绣不似苏绣精美细腻,不似湘绣立体写实,它以抽象的几何纹路勾勒尔苏藏族传统圣物,多寓意生活吉祥美好,营造大气磅礴之势。一个个灵巧的尔苏藏族绣娘,素手纤纤,以针为笔、线为色,在棉麻上撰绣了一幅幅日光星芒、繁花茂草、鸟兽鱼虫精美画面。
生长于石棉县蟹螺乡江坝村的唐全美,正以她的方式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悉心灌溉,将刺绣工艺传承发扬。
唐全美是大山里有名的巧手,也是尔苏藏族刺绣的传承人。
5月23日,石棉县蟹螺乡江坝村艳阳高照,四十四岁的绣娘唐全美静静地坐在绣案前,手持五彩丝线埋头刺绣。穿针引线,忙着刺绣。
“绣这幅《一帆风顺》的一根蚕丝线需要分成20丝,每天才能绣很小的一方,数月才能完成。”唐全美直言这看似精美的图案创作起来着实磨人。这么复杂的图案,难道事先都要一个个打好图样吗?唐全美摆了摆手,她说,自己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做刺绣,久而久之,手法就熟练了。每绣一个图案前,她的脑海中就已经形成了该图案的雏形和色彩的搭配。不过尽管省了打图样的时间,但即便一个简单的图案,绣好也要花上一整天的功夫。“绣急了就容易出错,绣出来也不好看,所以一针一线都很讲究。”唐全美认真地说道。
多年来,唐全美一边料理家务干农活,一边从事手工刺绣,乡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被她巧手幻化为一幅幅美丽画卷。她的绣品以鞋垫为主,枕套、围裙、肚兜、袜衣、沙发套、中堂、万字绣、手提袋、香包、对联等艺术品,她也是信手拈来。
“传统的刺绣共分描图、选布料、成坯、上帮刺绣、镶边,塞脚等步骤。图案是从专门从事卖花样的人那里购入,也有自己描绘的,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图案;布料也分购入和自织,也是因人因事选择布的颜色,也可用各种颜色合成一件绣品;成坯时,把选好的图案描到布上。有的要做好坯子后拿在手里才能作花,如鞋帮就是先用粉笔把花描在一只鞋子上,再把两只鞋合在一起,用手指用力压使白粉痕迹印在另一只鞋上。”唐全美说,如果是衣服、手绢等,选布后不需要做坯,直接用粉笔描上图案即可;上帮也有讲究,软布应上圆帮或用木架绷紧,然后再绣花;绣花完毕后,把棉花塞进两层布中间,使成立体形,再缝制成帽子或其他挂件。
“以前的刺绣要简单一些,现在绣得复杂了。”唐全美说,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变化,刺绣要跟上这个脚步。
由于唐全美的刺绣做得好,村里村外的人都喜欢来她这里买绣品。说到这里,唐全美不禁自豪:“没想到自己绣的东西这么受欢迎!”
这个大山里的藏族妇女,刺绣早已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刺绣是她的爱好、特长、生活方式,如今也渐渐成为她的梦想。她对刺绣的钟情与痴爱,倾注的心血不可估量。“只要我的眼睛还能看见,我就会一直绣下去。”令唐全美高兴的是,如今她的女儿也学会了刺绣,并时常在家跟着她一块儿做绣品。“虽然现在民间手工刺绣的东西用的不多了,但这种手艺还是不能从我们这代人手中失传。”唐全美的女儿说道。
唐全美只是千千万万个爱好刺绣的尔苏藏族妇女中的一个典型。
“作为一个藏族儿女,希望能传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我们的刺绣。”唐全美说,在江坝村一带,家家户户的姑娘几乎都会刺绣。准备出嫁的姑娘,会在自己的嫁物上绣喜字、龙凤、白头翁等以示白头到老;孩子出生后,妈妈会在娃娃的鞋帽上绣上老虎、花鸟等图案,既增加了美观又具有吉祥的意味。
而今,尔苏藏族刺绣历经百年传承和发展,已成为石棉文化的名片。
“保护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是热议的话题,可是怎么保护,还在探索之中。”对此,石棉县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局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周万任说,文化要想流传下去,就要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如果尔苏藏族刺绣只是作为悠久文化的一种展示,只是传承人手中的独门绝活,那尔苏藏族刺绣的存在就会是小众文化。
事实上,在雅安走走,除了在石棉蟹螺一带,很难在其他地方看到尔苏藏族刺绣的身影。
“2013年,唐全美被认定为石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近期,尔苏藏族刺绣又申报了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这项古老的刺绣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带来新的契机。”周万任表示,无论是从文化保护方面,还是文化产业培育方面,以尔苏藏族刺绣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要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放开手脚、大胆作为。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上,抢救性保护、不让其消失只是开了一个头,传承、发展、发扬的任务甚至更加艰巨。要想尔苏藏族刺绣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走出深闺,让更多人知道,让它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走出深闺,不是说让人人拿起针线来学,而是把这门技艺传承与市场推广结合起来。
既要致力于培养接班人,也要注重刺绣的文化宣传,鼓励其保留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为一种美丽、高雅的艺术品,没有必要拒绝市场化,不妨考虑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在群众的需要中延展其艺术生命力。
周万任说,作为相关文化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刺绣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尔苏藏族刺绣的特色手工艺刺绣,实施产业精准扶贫,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助力当地刺绣产品走出大山,助推‘绣娘’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