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五路汉军伐长安(1 / 2)
汉军大营前宽阔的空地上,微风轻拂,战旗猎猎作响。
丞相身着一袭飘逸的青衫,立于营门之下,眼中充满期待。
远处,姜阳带着姜维与马遵一行,身骑骏马,缓缓行。
待众人至前,丞相抢先几步,亲自上前迎接,面带微笑,拱手道:“姜将军,马太守,一路辛苦,营中已备薄酒,为二位洗尘。”
言语间,丞相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了姜维身上,眼神中满是赞赏与期许。
姜维见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受宠若惊之下,连忙下马,躬身回礼:“丞相厚爱,维不胜惶恐。得丞相赏识,维愿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
一旁的马遵,面上虽保持着谦逊的笑容,心中却暗自嘀咕:自己身为天水太守,理应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何以此番归来,不论是大汉左将军姜阳,还是威名远播的丞相诸葛亮,都似乎对姜维更为看重?
殊不知,姜阳本来就是姜维的迷弟。
而丞相,因为弟子姜阳说了姜维很多好话,之前姜维几战打得又漂亮,所以对姜维也有些偏爱。
营帐中,丞相端坐在一张古朴的案几之后。
凉州,这片土地,因其百年来的反叛与动荡,曾是冬汉末年的一大祸患。
而今,它也将成为了大汉治下的挑战。
丞相有心考校一下姜维和马遵的水平:“凉州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多事之秋,二位将军,可有良策以安民心,定边疆?”
马遵闻言,站起身来,拱手道:“丞相,末将以为,凉州之乱,根源在于羌人豪强不服王化。
当派遣重兵镇守,严加管束,对那些敢于作乱者,施以雷霆手段,方能震慑四方,还凉州以太平。”
丞相微微颔首,目光随即转向姜维,眼含期待。
姜维略一沉吟,缓缓开口:“丞相,羌人勇猛善战,性情刚烈,若仅凭武力镇压,恐难收长久之效。
昔日后汉官员对羌人盘剥过甚,方激起其反叛之心。
因此,末将以为,首要之务在于轻徭薄赋,减轻羌人负担,使其得以安居乐业。”
顿了顿,姜维继续说道:“末将还有一策。
郡守、刺史等要职,由汉人担任,以确保政令畅通。
而县令、亭长等官员,则可选拔羌人中的贤能之士担任,让他们管理自己的族人。
这样既能减少官府与羌民之间的隔阂,又能使羌人官员在收取税收时更加公正无私,避免激起民怨。”
言及此处,姜维继续说道:“若羌人官员中有贪婪暴虐之徒,朝廷正好可严惩不贷,以此彰显公正,赢得羌人百姓的忠心。如此,凉州方能长治久安。”
姜阳在一旁听得入了神,心中暗自惊叹姜维的见识与谋略。
他想不到姜维竟然有这样的意识,之前英国佬在印度等殖民地玩的就是这一套,钱财收刮走了,还留下了好名声。
他随即站起身来,对姜维表示了坚定的支持,并转身面向丞相,抱拳道:“先生,伯约之策,实乃良策,当立即实施。”
丞相也频频点头。
姜阳又问姜维还有没有其他的策略。
姜维想了想,摇了摇头。
姜阳又抱拳对丞相道:“伯约之策,乃是良策,一定要实行。
不过,也要做一番改进。
以后,羌人士卒,在荆州等地驻扎。
而凉州之地,所有的郡城和县城,都要由汉军士卒驻守。
并且,还要沿着要道,修筑土楼,让汉军将士屯田。
必须要恩威并施,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丞相听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点了点头,赞许道:“二位将军所言极是,即刻传令下去,按此计策行事。凉州之治,关乎大汉兴衰,望诸将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紧接着,众将又一起讨论攻关中之策。
入秋开始北伐,这才两三个月,刚刚入冬,还能用兵。
“诸位将军,眼下正是乘胜追击之时,关中之地,近在咫尺,我们当如何布局,方能一举克之?”
丞相立于中央,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语气中充满期待。
众将闻言,纷纷起身,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的主张集中兵力,直击要害;有的则建议分兵多路,分散敌军注意力。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利用陇右至关中的汧陇古道、陈仓狭道,以及汉中通往关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这五条战略要道,同时发动攻击,以十五万汉军之众,组成五路大军,浩浩荡荡,直指长安。
然而,在这热闹的氛围中,姜阳却显得格外沉静,他静静地坐在一旁,未发一言。
夜深人静之时,姜阳悄然来到丞相的房间。
屋内,丞相正伏案研读兵法,见姜阳到来,微微抬头,露出一丝询问的神情。
姜阳轻轻展开一幅堪舆图,铺展在桌案之上,指着图上的山川河流,缓缓说道:“先生,我有一策,或可助我军收获大胜。”
丞相闻言,目光瞬间凝聚在那幅堪舆图上,仔细聆听姜阳的计划。
待姜阳讲完,丞相面露惊讶之色,眉头微蹙,沉声道:“仲贤,此策虽妙,但风险亦大,若有一环出错,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是否太过冒险了些?”
姜阳轻轻一笑,自信满满:“先生,此策虽险,却也是十拿九稳。”
丞相闻言,缓缓权衡利弊。
片刻之后,他缓缓点头,沉声道:“好!就依仲贤之计,但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有丝毫大意。”
五路大汉大军,如五条蛟龙般,沿着蜿蜒曲折的古道,势不可挡地向着长安城挺进。
尘土飞扬,战鼓震天。
沿途,秋日的景色虽美,却无人有暇欣赏,只有战火的硝烟与将士们的呼喝声交织在一起。
曹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眼中充满忧虑。
好在,这五条路都并不宽阔,也有很多关隘可以守。
“速速传令,即刻向洛阳求援!”曹真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同时,调集所有可用的兵力,务必守住这五条路上的每一处关隘!”
传令兵应声而出,脚步匆匆,带着曹真的命令,奔向四面八方。
营帐内,只剩下曹真一人,他望着桌上的地图,手指轻轻摩挲过那五条标记着敌军进攻路线的古道,心中五味杂陈。
“若是换作南阳那般地势开阔之地,我或许早已选择撤退,以避其锋芒。”曹真喃喃自语,眉头紧锁,“但在这里,我有天险可依,有兵力可调,岂能轻易言败?”
于是,曹真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起来。
他亲自巡视每一条古道,检查关隘的防御工事,确保每一处都万无一失。
同时,他还不断派出斥候,探查大汉大军的动向,以便随时调整战略。
整个长安城内外,都笼罩在一片紧张而肃杀的气氛之中。
曹真的求援信如疾风般穿越山水,很快抵达了洛阳城曹丕的案头。
大殿之内,烛光摇曳,映照出曹丕紧锁的眉头与沉思的面容。
他缓缓展开信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紧迫感。
“诸位爱卿,大将军来信言及关中危急,汉军五路大军压境,形势不容乐观。朕欲知尔等意见,该当如何应对?”
曹丕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几分凝重。
众文武大臣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