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五路大军(1 / 2)
刘备这一场大病,前前后后几个月。
尽管大汉方面极力封锁,期间刘备身体好转的时候也公开露面了多次。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况且益州还有荆州的名医,都被招到了刘备身边。
刘备病重的消息,却仍是不胫而走,最终传入了曹丕与孙权的耳中。
可此时曹贼北方有些异动,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引火烧身。
于是,曹丕选择了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而孙权,则不同。
他迅速发动了江东鼠辈的天赋技能——背后搞鬼。
孙权密令麾下密探,身着便服,混入人群,悄无声息地前往荆州、益州以及偏远的南中地区,想要趁机搞风搞雨。
经过姜阳两度清洗后,荆州剩下的世家族群大多已归心于大汉,他们对大汉比较忠诚。
就算有些家族心里有些想法,想到之前那些叛徒的遭遇,也都止住了念头。
然而,即便如此,东吴的密探们仍没有放弃。
他们悄悄与世家接触,试图寻找那些心存异念之人。
但每当他们试图接近那些可能成为突破口的世家子弟时,那些家族中的长辈们,往往会以严厉的目光和坚定的语气告诫后辈:“勿忘前车之鉴,我族当世代忠于大汉。”
益州是大汉经营了十几年的地方,其根基之深厚,远非外人所能轻易撼动。
丞相十几年的治理,让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官员清廉奉公,对大汉的归属感强烈。
东吴的密探们在这里更是寸步难行。
然而,在南中地区,情况却截然不同。
这里地势险峻,民族众多,大汉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
朱褒、雍闿、高定与孟获,他们各自盘踞一方,面对东吴密探的利诱,心中波澜四起。
孟获的府邸附近,密林深处,一座简陋的竹屋内,孟获正襟危坐。
朱褒、雍闿、高定三人早已悄悄赶来,聚于孟获身旁,共商大事。
“各位首领,时机稍纵即逝,错过今日,恐再无机缘。”
密探的声音带着一丝紧迫。
孟获挥挥手,让密探先出去。
等密探走远,孟获首先开口:“东吴此举,意在何方?若应之,恐引火烧身;若拒之,又恐错失良机。”
高定不以为然:“乱世之中,实力为王,刘备病重,正是我们自立的良机。”
孟获忧心忡忡:“刘备仁义之名远播,我等若背弃,恐遭天谴。”
朱褒摇摇头:“想不到,大王相信这个。”
雍闿沉默片刻,提出折中之策:“不如暂且观望,看刘备病情如何,再作打算。”
孟获点头赞同:“我南中之人,向来自给自足,不愿卷入中原纷争。如今局势复杂,需三思而后行。”
夜色渐深,四人达成一致,决定暂不回应东吴,继续静观其变。
而丞相和姜阳,自然不知道南中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当之前大汉夷陵之战大获全胜,刘备没有在章武三年去世,姜阳便觉得南中没有背叛的勇气,也没有对南中过多关注。
他们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丞相,姜阳,赵云,黄权等将,齐聚殿中。
“先生,陛下的丧事,我等当如何办理?”
姜阳打破了殿中的寂静。
丞相转过身,看向远方,目光深邃:“陛下一生仁德,功高盖世,其丧事自当隆重而庄重。
我意已决,即刻挑选精干人马,护送陛下灵柩回成都,沿途设立祭坛,让百姓寄托哀思。
同时,成都城内需布置灵堂,举行国丧,以彰显陛下之德。”
姜阳等人,都点点头。
刘备作为一国之君,只能在都城的皇陵安葬,必须回成都才行。
接着,话题转到了刘禅的继位问题上。
丞相深知,年轻的刘禅虽是太子,但承继大统,从来就不容易,政权交接之际,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内乱。
他斟酌了一下用词,缓缓开口道:“太子年幼,我等当如何确保政权平稳交接,避免内乱?请诸位将军畅所欲言。”
黄权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丞相,末将以为,回到成都后,当立即召集群臣,宣布太子继位之事,此事,宜快不宜迟。同时加强宫廷守卫,以防不测。”
丞相点头表示赞同:“就依黄将军所议,杨洪即刻着手准备太子继位大典。同时,加强内外防范,确保万无一失。另外,我等需更加勤勉,辅佐太子,共同守护大汉基业。”
众人点头称是。
片刻后,姜阳开口道:“内部的事情定了,现在就要考虑一下曹贼和孙权了,他们很可能会趁机侵袭。”
谈及曹贼与东吴对荆州的威胁,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丞相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思考着对策。
“荆州乃我大汉门户,好不容易才打下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吴班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忧虑,“然曹贼势大,东吴亦非易与之辈,我等当如何应对?”
赵云紧握双拳,眼中闪着战意:“我等只能誓死保卫每一寸土地,不让贼人踏入半步。”
姜阳则显得更为谨慎:“前将军英勇无双,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末将认为,应先摸清曹贼与东吴的动向,再制定对策。
同时,加强荆州防线,必要时可采取守势,放弃次要之地,以保全大局。”
丞相听后点点头,站起身来,环视众人:“就依诸位所议,面对外患,我等需齐心协力。
襄阳乃荆州之根本,若襄阳有失,则荆州难保。
因此,我们必须在襄阳布下重兵,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座战略要地。
同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新野等地无法坚守,就果断放弃。”
“喏!”
吴班跨出一步:“镇守荆州,何人合适?”
“这......”
丞相也有些迟疑了。
按理说,刘备早就做了安排,赵云为主帅,黄权为副将,马良为军师。
不过当时的情况,是姜阳要跟着刘备回成都,才这么安排。
在丞相心中,还是姜阳在这里负责最合适。